发表人 内容
油腻男人
Post 2021/02/17 11:39:51     文章主题: 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1949年12月5日,“代总统”李宗仁从香港飞往美国就医,临行前派高级助手程思远给他的老搭档——桂系首脑之一白崇禧带去信函。

等到程思远赶到海口时,才知广西部队已被解放军全部歼灭,白崇禧几乎就剩下光杆司令了。这时的白氏到了要做出抉择的时候,是听从蒋先生的召唤赴台,还是像李宗仁一样避走海外呢?

早在6月份,已逃到台湾的蒋介石询问徐永昌:“李、白能否来台合作?”

徐永昌回答:“李不能,白能。”

徐永昌确实识人很有一套。他的预言应验了。

11月20日,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已不愿再同蒋介石合作的李宗仁不顾众人的挽留,毅然乘包机飞往香港,入住半山太和医院,医治多年的胃病。

蒋介石两次派国民党元老朱家骅、洪兰友飞往香港,劝说李宗仁回去继续接管烂摊子,但李宗仁毫不理睬。12月5日,李宗仁径直从香港飞往美国,就此告别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

而李宗仁的多年搭档白崇禧,却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12月30日,困在海口的白崇禧在蒋先生的轮番来函及来人游说下,经过一番考虑,最终决定飞往台湾。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能离开台湾一步。

程思远事后曾说过,白氏去台湾是一个非常轻率的决定,就是这个选择使他成了蒋介石手中的“电钮”,“凡是李宗仁在美国发出对蒋介石不利的言论,蒋只须把这电钮一按,他就做出永不失误的反应”。

赴台后不久,白崇禧就被列为政治敏感人物,并且他还在“保密局”获得了个“老妹子”的代号,为了便于对他进行监视,“保密局”特地在白家对面设了个派出所。处于监视之下的白公馆,自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身为桂系首脑之一的白崇禧,分别在北伐和抗战时做过蒋介石的两任副参谋总长,立下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时期,又做过国防部长,可谓位高权重。他和蒋介石的关系是亦敌亦友,非常微妙,并且据说蒋介石的三次下野都和他有关系。

对于到台湾后的遭遇,白崇禧不是没有思想准备。

在大陆时,包括在李宗仁在内的桂系不少人都劝他不要去台湾。李宗仁高级助手——程思远也劝他不要去台湾,还用1937年抗战爆发时,蒋介石邀请白崇禧去南京就任副参谋总长的情况作对比,说那时是因为广西还有几个军的兵力,蒋介石要抗战就需要军队,而现在白氏手上已没有本钱了,蒋介石凭什么会用你?

白崇禧的至交、立法委员何遂也劝他说:“上将回台,将必难免一死,应乘机起义,响应共军。”

白崇禧却回答说:“我自追随蒋公北伐以来,殆逾二十载,既处遇顺境,亦处遇逆境,一生一世,历史第一,我必对历史有所交待,生死利害,在所不甘,君勿为此喋喋也。”

也许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白崇禧,此时想到的是,要对历史有所交待,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再加上他对蒋先生抱有一丝幻想,所以才最终踏上了台湾的土地。

不仅如此,1950年3月,白崇禧还把家眷20多人接到了台湾,原本他的家人都在香港居住。对此,他的一些朋友大惑不解。

白崇禧解释说:“我们大陆丢了,我们是现役军人,负很大的罪过,中央不处罚我,自己良心自责……除此之外,现役军人死无葬身之处,跑到哪里去?”

虽然,白崇禧表现出了要在台湾老老实实地待下去的姿态,但他的处境并没有因此好转。

1952年10月,专门用以安置失势的国民党元老的“中央评议委员”的名单由29名增加到48名,但是白崇禧的名字却被排除在外。

有些国民党元老如居正、于右任为此找到蒋先生为白崇禧鸣不平,但被蒋先生搪塞过去。
白崇禧原本还担任着台湾“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一职,但就是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职位最后也保不住了。

原来在1955年,约旦国王侯赛因访问台北时,曾邀请白崇禧以“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身份访问中东,因为白氏家族先祖是来自于中东的阿拉伯人,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定居,因此白家历代信奉回教。

但蒋先生却深恐放虎归山,决意阻止白氏的出行,就授意“中国回教协会”另行选举理事长,白氏遂被迫辞职。

蒋介石还在一些场合屡次控诉1949年桂系对其“逼宫”一事,每次提起都是痛心疾首,几乎声泪俱下,使得他的那些军政大员也都是一片声讨桂系之声。

曾有部分委员和“国大代表”在“国民大会”上提出对白崇禧的弹劾案,只是最后没有通过,可能蒋先生暂时还不想公开处理白崇禧。

白崇禧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他几乎无事可做。

除了少量的一些礼仪活动之外,白崇禧几乎没有什么社交了,除了在家读书写字外,最大的爱好就是下围棋和打猎。

就这样,戎马倥偬三十多年的白崇禧开始了一种看似悠闲的生活。这对于一向勤奋和自律甚严的他来说,一时很难适应。

虽然白崇禧自幼家庭贫寒,但从小他酷爱读书,不仅有深厚的旧学功底,而且在行军作战期间经常手不释卷,钻研军事理论,还著有几十本军事著作。

北伐期间,他多次到过杭州,却从没去过西湖。可见,白氏不是贪图安逸享受之人。

并且,白崇禧还从不抽烟。这在那时的军人中很少见。他的两个老搭档——黄绍竑曾一度染上鸦片瘾,李宗仁也是手不离烟。白崇禧还多次劝李宗仁,为了身体健康着想,少抽点烟。

如今离开了喧闹的战场和政治舞台,一下子闲下来,白崇禧的精神异常苦闷。令他欣慰的是,妻子及家人的陪伴给了他莫大的慰藉。

白崇禧的妻子马佩璋出身于书香门第,在桂林女子师范读过书,年轻时是桂林城出名的大美人,并且是回族,所以马佩璋的父亲决意找一位同属回族的良婿。后来,马父就相中了正冉冉升起的“广西三杰”之一——白崇禧。

英雄配美人,完美组合。1925年,22岁的马佩璋和32岁的白崇禧完婚。

婚后,二人感情甚笃,虽然马佩璋读过书,见过世面,但是却不喜欢参与丈夫的政务,不喜欢抛头露面,只愿做贤妻良母。

抗战时期,宋美龄曾邀请马佩璋担任广西妇女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马佩璋婉言谢绝。后来,中国回教协会推举她为理事,同样被马氏拒绝。

虽然白崇禧在外面是呼风唤雨的大将军,但在妻子面前却是体贴的丈夫。夫妻二人在家里时,马佩璋就称丈夫为“老先生”,有时还像小孩子一样跟丈夫撒娇,白崇禧也会配合着妻子开玩笑。

白崇禧回忆录里曾说他们夫妻育有子女10人。但是据知情人说,白崇禧的长子白先道并非马佩璋所生,是1930年白崇禧在南宁和一位王姓女子所生,那时马佩璋带着两个女儿在香港居住。

后来,马佩璋从香港回来知道此事,就给了那女子一笔钱,迅速将其打发走,把孩子留了下来。这个孩子就是长子白先道。他们夫妻二人都对此事守口如瓶,只有身边少数人知道此事。

那时桂系的另两位首脑李宗仁和黄绍竑都在原配妻子之外,另娶了一位“平妻”。李宗仁在原配夫人李秀文之后,又娶了郭德洁;黄绍竑也在原配夫人韦氏之后,又娶了位女学生蔡凤珍。

马佩璋虽是家庭妇女,但毕竟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并不接受一夫多妻。因此,她得知丈夫有外室之后,就干脆利落地解决了这个麻烦,白崇禧也没有提出反对。从此事也看出,她在白崇禧心中的地位。

这段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夫妻二人的感情。马佩璋对待这位长子是视如己出,这也令白崇禧心怀感激。

白崇禧还在回忆录里提到,夫人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家教甚严,无论家中有任何喜庆之事,都不许子女请假,如果子女犯错,则谆谆告诫。

在白氏夫妇的精心教育下,白家子女皆学有所成,其中第五个儿子白先勇成为有名的华人作家。

老妻相伴,儿孙绕膝的生活,是失意的白崇禧,晚年最大的快乐。但是,天不遂人愿。

1962年,比丈夫小十岁的马佩璋竟因高血压骤然离世,离开了相伴37年的丈夫。

老年丧妻,对白崇禧的打击很大,下葬的那一天,他的眼泪就没有断过。

依照回教的规矩,家属要在40年内每天到亡者墓前诵经祈祷。69岁的白崇禧不顾子女的劝阻,每天都准时到亡妻墓前念经,无论天气好坏,从不间断。

妻子离世后,白崇禧精神大不如以前,他经常发呆,追忆和妻子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白崇禧晚年的另一个精神寄托就是口述回忆录,历时3年零10个月完成,为后世留下了一份重要的历史参考资料。但是他的回忆录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刻意回避,被认为不完全是实事求是之作。然而联想到他的处境,也是可以理解的。

1966年12月1日,白崇禧被家人发现,倒在卧室地板上,已停止呼吸。围绕他的死因,有阴谋下毒和心脏病发作两种说法,迄今为止,还是一个谜。

曾经驰骋疆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一代名将,就这样留下一个谜团离世了。

据桂系旧部人士的一些说法,白崇禧赴台后,之所以没有马上发生不测之祸,主要是因为蒋介石为了牵制尚在美国的李宗仁,但是当1965年李宗仁回大陆后,白氏的利用价值就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白氏才会突然暴毙。

白崇禧和老搭档李宗仁比较起来,晚年生活确实过得非常压抑、憋屈。李宗仁在美国时想骂谁就骂谁,畅所欲言;而白崇禧在台湾却想说不能说,迫于压力,还要发表一些言不由衷的滥调。

1965年,李宗仁回到大陆后,受到中共的热情欢迎,并给予很高的礼遇。

台湾文人李敖曾评价李宗仁说,李宗仁晚年利用两件“武器”发挥了“恨别鸟惊心”的作用。这两件武器,一是口述李宗仁回忆录;二就是回归大陆,从而把其“剩余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李宗仁回国前后,白崇禧迫于无奈,曾发表过一些攻击性的言论。对此,李宗仁深深理解这位老朋友的无奈,“他有难言之隐啊!”

深谙老朋友秉性的李宗仁在1949年离开大陆前,曾对助手程思远说:“健生的一些做法过于天真率直,他还指望同蒋介石合作,我则对蒋介石不寄予任何幻想……。”

李宗仁的这番对白崇禧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