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游客
Post 2021/04/17 10:19:49     文章主题: 评《大秦赋》

历史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没有亲身体验,书上电视上怎么说就怎么理解,我现在认为只能娱乐欣赏而已,不能当真
游客
Post 2021/04/17 10:12:10     文章主题: 评《大秦赋》

上面这个视频评说真实秦朝没有哪个朝代不说秦始皇暴政,是建在白骨之上的王朝
游客
Post 2021/04/17 10:08:59     文章主题: 评《大秦赋》


游客
Post 2021/02/24 14:58:15     文章主题: 评《大秦赋》

秦始皇千错万错,但他至少统一了中国,把中国“组织起来”的历史进程,就是从秦始皇开始的。他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文字。秦朝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过30岁,说难听一点,那时候的人,价值还不如一条耕牛。就算到了清朝,贫穷人家为了填饱肚子,卖儿卖女的也是常有的事。
游客
Post 2021/01/21 11:56:44     文章主题: 评《大秦赋》

说《大秦赋》最好的一个视频
生如夏花
Post 2021/01/04 19:31:32     文章主题: 评《大秦赋》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集权政权,在当时的国际世界是数一数二的头号强国,为什么灭亡得如此之迅速呢?

首先,秦朝的立国政策: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富国强兵成为了基本国策,其变法的核心是耕战政策和军功制,耕战指在经济上支持战争,重视农业生产,为战争服务,将经济和军事结合在一起;军功制指底层民众通过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可以加公晋爵、通过战争翻身,使全民向往战争。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结束,它的生命也就完了。

其次,秦朝的文化政策:秦国统一六国后,为防止出现思想上的反抗势力,实行了文化专制政策,尤其把矛头对准了方士和儒生,家里胆敢私藏儒家经典的格杀勿论,焚毁儒书,坑杀儒生,这一举动激起了儒生的不满与仇恨,儒生的反秦言论逐渐在民间中传开,鼓舞了反秦的知识分子,为反秦大起义营造了气氛。秦朝灭亡了周朝,结束了周公制定的贯穿周朝八百年的礼教和伦理道德,秦国整个国家上下背信弃义、道德沦丧,到处流淌着法家思想“法、术、势”阴险残忍的权谋,秦国是军事上的强者,文化上的小人。

最后,秦朝的奢侈:前两点是根本原因,最后这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本身秦朝的政治体制就是一个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危险政治体制,秦朝在宫廷生活中又不懂得节制,更加激发了受压迫人民的愤怒,秦朝对起义的残酷镇压又使得很多本来中立的知识分子选择站在了秦朝的对立面。

从秦朝的迅速灭亡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暴力构建的体制最终一定要坍塌,真理终将战胜暴力。

生如夏花
Post 2021/01/04 19:29:16     文章主题: 评《大秦赋》

《大秦赋》的史论依据,归结起来是:秦王终身力行东出,扫六合,并天下,是为着解万民于倒悬。“一天下”既然是天字第一号的正义之举,成功实行者秦始皇当然便是天字第一号的大英雄。

为辨析上说,我们首先看看,秦王扫六合,是否意在解万民于倒悬。

统一列国,一合天下,是战国时人的共同愿望。墨子多作其说,孟子有天下“定于一”的名论,韩非子有更明确具体的设计。秦国、秦王是这一历史大势的有力践行者,此点必须肯定。李贽在这一意义上称嬴政为“千古一帝”,是可以成立的。但一切范畴都不应该绝对化,皆要置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加以评价。“大一统”亦如此。一般来说,国家大统可以休止兼并征战,有益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故我们赞同柳宗元《封建论》的言说,肯定秦制的统一措施诸如合六国文字于秦篆,统一度量衡,废封建、立郡县等等,此类秦制的历史贡献不可低估。这是秦王运用“恶”的杠杆启动的历史进步,应予肯定。然而,秦代确立的专制君主集权政治传延两千年并不断强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柄庞大的双刃剑,积极作用、消极作用皆不可低估。

在统一战争过程中,秦始皇、秦二世对自己的文臣武将乃至王族亲贵也极度苛酷残忍,吕不韦、韩非、李斯、蒙恬、芈氏等有大功于秦政者,皆死于非命。秦代开启诸朝屠戮开国功臣之恶例,这正表明中国专制君主政治是一部绞肉机。而《大秦赋》对此或轻描淡写,或给绞肉机的操盘手嬴政虚构脉脉温情(如对吕不韦之死痛心疾首),或百般美化谋臣间的相互残杀(如把李斯陷害韩非写成韩非哀亡于李斯怀抱)。统一战争中起重要作用的秦廷君臣(包括秦始皇本人)几乎无一人得到好死,这正是秦政残暴无情属性的必然表现。

大唱赞歌,把秦始皇抬到德越三皇、功过五帝的位置,让今人对其顶礼膜拜,是莫大错误。

长剧《大秦赋》一而再,再而三让嬴政声情并茂地宣称,东出、一天下,为的是拯救万民于水火,还出现楚人投奔秦国的热烈场景,这种编造实在匪夷所思

遍览史籍,兼涉考古发掘材料,可以发现秦王虽讲过“黔首安宁,不用兵革”一类漂亮话,但他“扫六合,一天下”,非为其他,全然为了做天下共主——超越周天子那样分权的宗法封建共主,而是掌握全部军政财文大权的专制集权共主。诚如唐人柳宗元、明清之际王夫之所言,秦皇所为,全然出自一己私欲。为达此目的,可以利用一切、也可以破坏一切。秦王称帝前后的实践,是一部奴役七国臣民的血腥历史。

几代秦王皆奉行商鞅残民、弱民、穷民、愚民政策。中国文化本来长于“治民”,乏于“民治”,而秦制之下,民众更绝无问政权,有的只是服从君令,庶民任君宰割。而滥杀黎民,是秦政的家常便饭,秦将白起一次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此种屠俘之残暴程度,在世界战争史似无第二例),嬴政挥师攻陷赵都邯郸、魏都大梁、楚都郢,皆行屠城,宫廷、民居洗劫空,贵胄、文物全数移往咸阳。列国称秦军为“虎狼之师”决非虚夸。秦王对自国秦人也极端残忍,除橫征暴敛、敲骨吸髓外,还征调数十万黔首长年修建阿房宫(后来项羽焚烧此宫,大火延烧数十日,足见其广大),又几十年如一日修建骊山陵墓(尚未开掘的始皇陵估计是世界规模最大、藏品最富的帝陵,仅以其附件——秦兵马俑规制之宏大,便可推想皇陵的伟岸),完工后,为保守陵墓机密,数以万计的民伕格杀无论。这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

对此类历史现象,若能如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李尔王》那样加以鞭笞,则大有历史教育作用,而《大秦赋》反道而行,竟扭曲历史实情,为秦廷君臣涂脂抹粉,给暴虐、狡诈的秦政乔装打扮,为一部鲜血淋漓的绞肉机披挂粉色锦缎,真不知是何用心。

观诸全部史籍,不见秦王东出解民于倒悬的任何实例,而所见只有尸骨遍野、城垣尽毁。
值得注意的是,在冷兵器时代,完成大一统的往往是握有强力的后进人群。史上多次发生后进文明一统天下,其对先进文明的破坏,罄竹难书。以秦王扫六合而论,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废封建、立郡县,皆有益于中华文明的进步,应予肯定,然而,较之魏赵齐楚,秦是落后文明,秦灭六国,在某种程度上是野蛮战胜文明,破坏性极大,汉初贾谊、晁错等人雄文生动展现了秦统过程中对繁荣的六国经济文化的毁灭性破坏。从战国中期到秦统一的百年间,人口锐减至三分之一,邯郸、大梁、郢都等繁华都市毁灭殆尽,函谷关以东地区的文明至汉代文景之治时期方得恢复。可见秦的大一统,于民于国带来的灾难并不低于利益。秦二世而亡,是历时最短的统一王朝,绝非偶然。

唐人柳宗元肯定秦代的统一之“制”,又批评其暴虐之“政”;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对专制一统之秦制与封建分权之周制,作利弊得失的具体分析,而没有一味颂秦;近代民主主义者谭嗣同更严厉遺责残暴的秦政,认为近世中国的落后与之直接相关。 

回到《大秦赋》所涉时代,秦朝二世而亡,连推行秦制者也以悲剧收场,从商鞅到韩非、李斯、扶苏、蒙恬,以至于秦始皇本人,皆不得好死,而秦以后两千多年治乱循环,治与乱皆与秦制有关;至于中国文明现代转型比西欧、日本较为困难,也与“百代皆行秦政法”有关。既然如此,可以留下一句话:

劝君少颂秦始皇,民治定比君治强。

2021年元旦,冯天瑜识于武昌珞珈山


一视同仁
Post 2020/12/29 23:54:59     文章主题: 评《大秦赋》

王东岳解读吕氏春秋:为什么秦统一中国十五年后就崩溃?
人渣
Post 2020/12/27 00:09:53     文章主题: 评《大秦赋》

燕太子丹与秦始皇儿时玩伴,秦王无灭燕国之心,太子丹因害怕秦始皇灭燕国,出了一蠢招,杀了吕不韦帐下秦叛将樊於期以表归服秦王,派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始皇铁定灭燕,杀了儿子玩伴太子丹,召公开创的燕国基业八百年而亡。
野百合
Post 2020/12/26 11:28:39     文章主题: 评《大秦赋》

 一、出身低微,志向高远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人,“年少时为郡小吏”。古本有注:郡小吏就是“乡小史”“掌乡文书”。可见李斯刚参加工作时是掌管文书的基层秘书。他不满足于“郡小吏”的卑微地位,羡慕上层社会的生活,但是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他从无意间观察到的老鼠身上得到了启示。

 李斯平时上厕所时,常常看到粪坑中的老鼠长得又小又瘦,每当人、狗走近,他们总是表现出惊恐不安的样子,李斯就觉得它们真是可怜。有一天,他办公事来到官府的粮仓,看见仓中的老鼠长得又肥又大,吃的是上等的粮食,住在宽敞的屋子里,也不受人、狗的惊扰,优哉游哉的样子与粪坑中的老鼠有着天壤之别。这个发现使李斯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他由此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于是他立下大志,一定要改变环境,进入社会的高层。

李斯的上述感悟,被某些人讥讽为“老鼠哲学”,批评它只注重现实利益,不讲仁义道德。其实这种评价并不客观。就像希望当将军的士兵不一定是坏士兵一样,一般人都有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欲望,这或许还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李斯通过两种老鼠的比较,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希望通过改变环境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地方,关键要看他通过什么方式,采取什么手段来改变自己的环境。

二、发愤读书,创造机会
李斯选择了一条光明正大的道路来改变自己的人生环境——发愤读书,为自己创造建功立业的机会。李斯出身寒微,找不到关系走捷径进入官场,于是他辞去小秘书的职务,去向当时最杰出的大学问家荀子学习。《史记·李斯列传》说李斯“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也就是跟从他学习经世治国的政治学。李斯秉性聪慧,几年后完成了学业,他要用自己的所学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李斯本是楚国人,但是他看到楚王昏聩,觉得在楚国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只有发展势头正强的秦国才是他施展才能的地方,于是李斯决定到秦国去寻求发展。

 当时秦国的相国吕不韦正在组织门客编修《吕氏春秋》,年近三十的李斯托人当上了吕不韦的舍人(私人秘书),参与《吕氏春秋》的编纂工作。吕不韦很赏识他的才能,就推荐他当了秦王赢政的侍从秘书(侍郎),这样李斯就得到了游说秦王的机会。他劝年轻的秦王利用强大的国力和六国尚未结盟的大好时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这些建议正符合秦王赢政的雄图大略,李斯于是得到秦王的信赖,并被任命为宫廷秘书长(长史)。此后秦王遇事就咨询李斯,听从他的计谋,开展对六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攻势。由于李斯本来不是秦国人,秦王除封他为宫廷秘书长外,又授予“客卿”(外国高级顾问)的尊号。就这样李斯一步步进入了秦国的政治核心。

  从李斯进入秦国核心决策层的过程看,他并没有采用不可告人的阴谋手段,靠的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发愤读书获得的才能,以及对人生机遇的准确把握。

  三、公文写作,堪称一流

 公元前237年,秦王罢掉吕不韦的相位而亲自主政,这对李斯实现施展政治才华的理想是一件大好事。但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差点葬送了李斯的仕途。

就在这年,秦国的宗室贵族发现。来自韩国的水利专家郑国以帮助兴修水利为名在秦国搞间谍活动,便联名要求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不甘被逐,在离开秦国时给秦王写了一篇《谏逐客书》,劝秦王收回成命。文章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用精练而又气势磅礴的语言,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说明客卿辅佐前代秦王的功绩,反复阐明驱逐客卿的危害,力劝秦王为成就统一大业而广聚人才。文章写得词强理直,雄辩滔滔,秦王看了深受感动,于是取消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长史”的官职。

 《谏逐客书》虽然只有短短700来字,却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公文作品之一,体现了李斯极高的公文写作水平。该文作为史料被全文记录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它不仅具有重要文献价值,而且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散文,被历代文章选本所选收。“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中学语文课本也都把《谏逐客书》列为重点课文。除《谏逐客书》外,《史记·李斯列传》还录有他写的其他几篇文章,例如他晚年写作的《上书废私学》《狱中上书》等,这几篇文章虽然影响不及《谏逐客书》,但仍属的上乘之作。

  四、参谋辅政,功勋卓著

 重新受到秦王赢政重用后,李斯以卓越的政治远见协助秦王制定了吞并六国的策略,并努力组织实施这一战略部署。仅用十多年时间,秦王赢政就统一了天下,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王赢政自尊为“皇帝”,李斯因长期辅佐有功,被任命为丞相,终于实现了年轻时“位极人臣”的个人理想。在丞相职位上,李斯辅佐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实行郡县制。这一制度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两千年来一直为各封建王朝沿用。

   第二,主持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的庞大工程,对促进全国各地经济往来和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根据法家的治国理念,协助秦始皇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法律。“明法度,定律令”,尤其是从法律上规定“黔首自实田”,明确了封建土地个人私有制度。

第四,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并亲自主持这一工作。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异体字,简化字形,形成了笔画比较简单、形体较为规范,而且便于书写的小篆(也称秦篆和斯篆),作为标准文字。他还亲自用小篆书写了一部《仓颉篇》,作为文字的范本,推行全国。

  第五,为了维护中央政府的绝对权威,他上书阐述了私学和儒术的“危害”,建议秦始皇焚杂书,废私学,以统一思想,控制言论,实行文化专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这一建议,首开“焚书坑儒”的恶例。

        以上几条,除最后一条焚书废学遭到后世的普遍否定外,其他几条都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进步措施,加上前期在辅佐秦王统一中国过程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李斯不但对秦王朝来说是一位功勋卓著的贤臣,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进程中也是一个功大于过的历史名人。

 五、晚节不保,遗恨千古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视途中暴病而死,已经得宠的宦官秘书赵高与胡亥密谋伪造遗诏,废太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帝,但政变须得到丞相李斯的配合方能成功。《史记·李斯列传》详细记载了赵高威逼利诱李斯参加政变的过程,从一开始斩钉截铁地拒绝参与,到后来“仰天而叹垂泪太息”地表示屈从,李斯是在极其清醒的情况下为了保住自己的功名地位而背叛了刚刚死去的秦始皇。在赵高策划的宫廷政变得逞后,李斯又受到打压,他虽然明知“二世之无道过于(夏)桀、(商)纣”,但为了保全自己竞主动迎合秦二世的心意,上书鼓励他施行暴政,还为他的荒淫无度寻找理论根据。赵高掌握大权后,指鹿为马,横行朝野,容不得碍事的前朝老臣,就找碴诬陷李斯“谋反”,于公元前208年将其腰斩于市。

        李斯年轻时为取得功名利禄而发愤读书建功立业,年老时为保住功名利禄而出卖灵魂依顺奸佞“斯之功且与周(公)、召(公)列矣。”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唐桂兰


人渣
Post 2020/12/24 00:56:25     文章主题: 评《大秦赋》

韩赵魏三晋因赵秦交战,战车磨损严重,缺铜铁,赵国宰相郭开贪腐屯积铜铁,低买高抛,韩国国王视庶民如刍狗大炼铜铁造成大量饥民流入秦,秦国粮草充足,善待流民,家家户户都有耕牛一头,一丁分得田地百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下顺之,稳定民心,秦始皇深谋远虑,胸怀天下。
韩秦罢战,条件是韩非子入秦。
赵国宰相郭开与秦国暗中勾结,灭了赵国,赵国皇帝被秦始皇贬为庶人(平民),在赵国宰相郭开在秦王面前陈述自己灭赵功绩后,要求秦始皇论功行赏时,秦始皇说要听大臣们的意见,廷尉李斯说这种小人必杀,秦始皇说烹杀,这个叛徒得到应有下场。
风景
Post 2020/12/23 13:17:56     文章主题: 评《大秦赋》

我不认同视频中所讲的内容,虽然多数现代人都不知道过去的人与事是怎么回事,靠别人传给后人的文字来了解人与事,真实性的多少无从验证,但如果你从课本,古书,及各种记录得到的记忆串起来感觉大秦赋还是尊重了历史的,当然也有戏剧需要的细节,不可能那么真实,秦始皇给人们的印象是个残酷的暴君,就是现在的小学生也是这么理解的。但从这部剧里反映出秦始皇是个做事考虑非常周全,对完全可以开杀了之的人,他也没有这么做,多次忍让,比如谬毐。他一统天下之野心,肯定会激起其他日子也好过的赵,齐,楚,燕,韩,魏六国臣民的顽强抵抗,会死很多人,但赢政认为他这样做是为了天下百姓少受战乱之苦,将天下统一,让天下百姓过上真正的好日子,这想法也没错,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某些人挑起的,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人,这是避免不了的,一统天下死的人多,秦始皇的恶名声就传下来了。
风景
Post 2020/12/23 12:55:32     文章主题: 评《大秦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