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艾书
Post 2016/11/08 19:23:29     文章主题: 你不知道的大明宫(兴)一

    大明宫词,我当时觉得陈红只有这么漂亮了~
  

#仙人掌树
Post 2016/10/07 01:19:43     文章主题: 你不知道的大明宫(兴)

@勤劳善良小农民:我超级喜欢里面的太平公主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6/10/06 20:21:43     文章主题: 你不知道的大明宫(兴)

故事很精彩啊,

有部很经典的电视剧《大明宫词》。


昙某某2
Post 2016/10/06 18:10:58     文章主题: 你不知道的大明宫(兴)一

你不知道的大明宫 (兴)一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王朝第一次在陕西西安市建都,此后历经许多个皇帝,在这里统治中国长达一千多年,而大唐帝国的皇宫——大明宫,也在这里建成。

公元前618年,大唐代隋而立,开国皇帝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在大唐立国后8年于长安城玄武门发动了一场政变,由此取得了帝国最高的权力,这就是玄武门之变。

李渊退位后,李世民登上帝位,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

此时的皇宫仍旧以隋帝国建造的太极宫为皇宫,然而太极宫地势低洼,长安夏日又多雨,这里其实并不适合居住。李世民曾经为建立大唐而浴血奋战,因为多年征战,李世民一身伤痛,所以每至夏天,李世民都要出长安避暑,他避暑的地方是叫九成宫,九成宫也是隋帝国建造的,史书记载,隋帝国的开国皇帝杨坚猝死于九成宫,长安城中有这么个流言,说的是杨坚是被暴虐成性的隋炀帝杨广所杀,而杨广是杨坚的儿子。

李世民每个夏天都要去那里避暑,而玄武门之变一直是李渊心中的痛,为了争夺权力,李渊的儿子相互厮杀,他更不愿看到这种父子反目成仇的是非之地。所以李渊拒绝了李世民要他一起去避暑的请求。

但是太极宫的确不适合居住,李渊又年逾古稀。这个时候,有个叫马周的官员向李世民提议,在长安城为太上皇建造一所避暑行宫,而且此事还可以昭告天下,让百姓知道,皇帝一刻也没有忘记对父亲尽孝。这个时候的大唐帝国在蒸蒸日上,国库丰盈,唐太宗同意了这个建议。

公元634年,大批工匠汇聚于长安城的东北处,大兴土木,新宫殿称为永安宫,后改名为大明。这个时候的李世民是真的希望大明宫可以成全自己的一片孝心,但是工程刚刚开始不久,李渊就离世了。大明宫的建造也就戛然而止。

唐太宗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帝王,他统治大唐二十三年间,恢复了丝绸之路,北方游牧民族全部归顺,尊他为天可汗,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皇帝贝周边的游牧民族如此尊崇是极为少见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治世——贞观之治。

公元649年,五十三岁的唐太宗病入膏肓,他希望李氏家族的荣耀能够代代相传,此时他身边服侍他的,是他选定的继承人——太子李治,李治在端汤送药的时候,看到了风姿绰约的武媚娘,武媚娘这个时候26岁。

公元650年,唐太宗离世,李治继位,这就是唐高宗。大唐律法规定,没有生育过的妃子在皇帝驾崩后,必须出家,或进道观,或皈依佛门。而武媚娘则被送到了长安城的一座寺院。武媚娘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女人,她不仅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她也有超常的胆识与气魄,更主要的是,她有对权力无边无际的渴望。在寺庙里,她当然不愿自己如花的岁月在寂寞中消逝。于是她写了一首情诗:《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说尽了武媚娘的相思之意,她就是写给唐高宗看的,反正最终这首诗是送到了太极宫,或许也是因为这首诗,李治也想起了这么一个女人。

不知是不是因为李氏皇族有北方游牧民族的血统,在游牧民族看来,父亲的女人嫁给儿子,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总之在唐太宗离世不久,武媚娘又回到了太极宫。

公元655年,武媚娘成了皇后。

史书记载,唐高宗身体羸弱,患有严重的风痹症,专家认为这风痹症极有可能是李氏皇族的遗传病(这谁知道呢),但总归是因为这个,给武皇后通向权利之路创造了条件。

唐高宗多病,就更不适合居住在太极宫了,而此时的大唐已经立国半个世纪,也该有与之匹配的皇宫了,于是决定,重建大明宫。

这个时候大明宫就不是作为避暑别宫来建造的,是作为帝国的皇宫来建造,这是帝国权力的中心,规模自然非往日可比。

公元662年,大批工匠又重新汇聚在了长安城的东北处,重建大明宫。

武媚娘成为皇后之后,囚禁了皇帝宠爱过的萧淑妃,以及原配王皇后,并将她们折磨致死,据史料记载,批发沥血的冤魂经常出现在武媚娘的梦中,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武媚娘急于离开太极宫这个不堪回首的宫殿,在大明宫重建仅一年多的时间,还未竣工,皇家就准备搬迁了。

大明宫的南门,也是正门,称为丹凤门,凤指朱雀,谁也说不清这和武皇后有没有关系,史料并未记载,史料中也未记载大明宫的设计者是谁,但是据推测,极有可能是阎立本——步辇图的作者,一个有名的画家,因为阎氏一族一直深谙工艺只学,其父也曾为隋帝国建造皇宫。

搬进大明宫之后,由于身体原因,帝国的事务逐渐转移到了武皇后手中,帝国仍在走向兴盛之路,对于唐高宗来说,似乎除了每况愈下的身体,没有什么可以令他担心的了。无以言说的命运给了武皇后千载难逢的机会。

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似乎有些失之偏颇,唐高宗并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在楼主看来是这样的),他统一了儒家经典,改进了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律法,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却是完善于唐。

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武皇后开始执掌大权,她离开了长安,以洛阳为东都。

公元690年,67岁的武皇后在洛阳称帝,世人谓之:武则天

武则天离开长安之后,大明宫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皇家卫兵以及宫女和太监,而这宫殿冷清下来,但却是在默默等待女皇的归来……(未完待续)

ps:这是楼主自己整理出来的,也许有的内容不是很准确,但是当个故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