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一支笔
Post 2019/03/22 13:02:56     文章主题: 家乡的老街

空闲的时候又一次来到了安场镇,又一次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在我来到省城工作后的近5年间,依稀有些淡忘。但是对家乡的思恋、对家乡老街的记忆,又促使我迫不及待的和姊妹们一起回到那条伴随我们童年快乐,承载我们无限美好记忆的老街。



如今安场镇的老街真的老了,几近衰败。记忆中的老街铺着斑驳的青石板,街道两旁仡佬族人特有的木屋、木楼,高低相间,一间紧挨着一间,一幢紧靠着一幢。错落有致而又别具风格,如今再次走到这条弯弯曲曲的街道,原有的景象似乎同记忆中的老街模样没有太大的变化,仿佛岁月的侵蚀没有对老街留下任何痕迹。街道边依旧是林立的店铺,张家牛肉干古色古香的牌匾任然挂在显眼处——那泛黄的墙面、刘家豆腐坊——那些屋顶上疯长的青苔、还有李家糍粑块儿——那口累积经年岁月的黑色大铁锅,依旧是记忆中的颜色。老街的一切一切都仿佛还是定格在我们童年记忆中的样子。

是的,老街还是原来那条老街,长不过百多米、宽不过20米,但是老街却承载了人们一整天的快乐。

犹记得,小时候我和姊妹们最爱流连在那条老街,因为老街上的油炸粑、糍粑块儿、干豆腐、大腕儿油茶、烧腊等诱人食物,总惹得我们馋涎欲滴、不忍离开。在那个物资不算丰富的时代,母亲拿给的几块累积的零花钱,都“贡献”给了老街上那些美味儿的食物。因为老街的零食实在诱人,有时候母亲给的零花钱实在不够花,于是我和姊妹们就会把平时拾得的酒瓶、废纸等卖到废品收费站换钱,当然换得的零钱就买了个人心仪的零食。犹记得我们第一次油炸粑的情景:一口咬下去软糯香甜而又油香四溢,油炸粑特有的香脆糯米香,当时被认为是最好的美食。虽然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吃穿用度都已经与原来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老街上美食的味道却是记忆犹新。老街上的那间泡着白茶的老茶馆,不管风吹雨打还是艳阳高照,几乎天天客满。白天,三五一群五个一伙围坐一桌,点上安场特有味道的的糍粑块、干豆腐,当然少不了茶客们最爱的油炸花生,谈天说地,调南侃北。不管是在农地里面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还在是镇上机关工作了一天的“白领”那家泡着淡淡幽香的白茶馆都是人们难得的休闲场所。

如果说,成都是一个一天只花几元钱就能生活得很闲适的地方的话,那么老街何尝又不是成都“闲适”生活的城市的“样板”呢?每人最多只要花上三块多钱,便能品酌香茶满盅,坐上个老半天。那时,我们放学回家,每次经过茶馆门口,总忍不住做几次深呼吸,那淡淡的白茶香沁入心肺,令我心旷神怡,而忙前忙后的茶馆的老板娘,总会笑盈盈地拿几粒花生米塞给我们这些放学的“馋嘴”孩童,花生米清香的味道至今回味起来是如此的香甜。

犹记得,老街上的张家牛肉干铺子,里面那个有着络腮胡子的壮实汉子,成天为了生计,研制至今对于安场人来讲都是一大美味的牛肉干。那熊熊的炉火、四溅的材火星、烟熏的墙壁、烤制焦黄酥嫩的牛肉、切制匀称的牛肉干,能不刺激你的味蕾吗?至今想来,依然清晰如昨。

犹记得,老街上那些“打钱相”的老婆婆们,她们还好吗?犹记得老街上的鞋匠铺、缝纫铺、烤爆米花的土灶等都让我迄今难忘,它们留在我心目中深深浅浅的印记,犹如乡村袅绕的炊烟,缥缈、悠远,辗转难以忘却……


现在,安场镇的老街真的变了,原有的老街现在已经拓展成了几条宽阔笔直的马路,那低矮的屋楼、那斑驳的墙面、那老式的凳椅、那旧时的褂衫、那慢摇的蒲扇,都渐渐消失在远去的尘烟中,取而代之的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夏。地处大娄山脉东麓的县城更加美丽妖娆:蜿蜒而过的清溪河曲折回荡,环城而歌;华灯初上,新兴的山区小镇时刻都在向世人展现它独有的魅力。母亲说:老街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越变越美。而我们的小家乃至我们的国家也不正向这条老街一样越变越好,越变越美了吗?


如今老街的张家牛肉干店、刘家豆腐坊、李家糍粑块,早已经开了分店,据说已经入住了食品工业园区。老街上的那间泡着白茶的老茶馆,早已在省城落户、白茶馆的老板娘或许早已颐养天年、含饴弄孙;还有老街上那些“打钱相”的老婆婆们,虽然大多已经作古,但是“打钱相”,这一株民间艺术特色的文化奇葩,已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广阔天地中绽放了光彩!

老街它永远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生在、长在老街里,如老街一溜儿排开的天然字画,次次把我的痴情晾挂在吊脚楼上;曾经的那条老街,已成为我梦里梦外的一道牵绊,老街它可以走出历史的舞台,但现今迎接它的将是一个崭新的发展世界。

今夜就让我循着悠扬婉转的小调,沿着儿时的记忆,再次踏上青石板,重新走在那条我深爱的老街,去细细解读老街的光阴故事,品味家乡老街的前世今生。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