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成3·15关注重点,防假、打假路在何方?
2016-03-12 TOP电商
导读
2016年央视3·15晚会即将到来。前一段时间,晚会组办方宣布了1、2、3号投诉热点,其中1号投诉热点为网络购物,投诉量占据全部投诉量的25%。
从这项数据来看,不难得出结论:网络购物在不断带给人便利的时候,也为假货生产、销售广开方便之门,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网络购物的跨地域性特点使得防假、打假、追责成为了3·15工作开展与推进的重点和难点。
电商平台防假、打假路在何方成为了当前广大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造假、售假呈现O2O新形态,监管面临瓶颈!
O2O为广大电商平台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造假、售假的挑战。
对于很多商家来说,线下销售已经成为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线上销售才是一块“流油”的肥肉。要想吞下这块肥肉,就要PK价格,要想PK价格,就要降低成本,要想降低成本,以次充好、以假替真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那么怎么造假、售假呢?对于这些造假、售假者来说,互联网和物联网同样也给予了他们诸多的便利。这里可以据一个例子:西安中院审理了近年来陕西省最大一起制 假售假案件,三名被告人利用网络购进假冒保健品半成品,私自印刷假冒多个知名保健品厂家的包装材料予以包装,并通过网络销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涉及产 品60余种,犯罪金额近600万元,这就是一起O2O造假、售假的典型事件。
当然,这种事情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换句话说,现在造假、售假走O2O之路已经变成寻常事!O2O强化了造假、售假的机动性,使得防范和查处都面临瓶颈!
售假问题日益严重,知名电商平台深陷泥沼!
话说电商平台售假究竟有多严重?
2015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38773亿元,同比增长33.3%,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4年的10.6%上升到12.9%。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4.58万件,同比增长87.3%。
不光如此,许多知名电商平台也身涉售假的舆论当中。京东、聚美优品等知名电商平台先后被媒体曝出涉嫌售假,“负榜样”效用增强。除此之外,近期央视财经频道 还报道了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旗下电子商务平台商城销售假珠宝的新闻。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电商平台尚且如此,其他平台更是不用说了,消费者面对假货诚惶诚恐也是有原因的!
难道这些平台电商都不管吗?管?难!
当前所有的购物模式几乎都涉及消费者、平台、入驻商家三方,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一旦发生售假追责的问题,究竟是找商家还是找平台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两者相互的推诿将消费者置于尴尬的境地,从而导致追责困难。
根据3·15热点投诉公告显示,有消费者在京东平台上购买的LV女包被证实为假冒商品,京东商城回应要求消费者与卖家自行协商解决,多次交涉仍无果。不光如此,有的电商更是即便拨打电商平台的服务电话,也会被转接由假货供应商处理,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对于阿里巴巴、亚马逊等一些平台对于商家售假的查处力度也非常严,但是众所周知,即便店铺关门,这些商家也可以随便换个七大姑八大姨的身份证重新注册店铺然后入驻平台。售假问题依然存在!
也恰恰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电商平台售假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绵延不断了!
电商平台售假重症还需下猛药,自己吃还是别人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综述已经达到了6.68亿人,如果每人每年用2000元来购物,几近1.4万亿的销售额会让每一个人都大吃一惊!
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针对电商平台售假的顽疾,究竟应该如何对重症下猛药呢?
药要自己吃,那样才有滋有味。对于电商来说,面对消费者的时候,多少应该自己怀揣一颗“查假的心”,如果连这份情结都没有了,那说明这电商的良知真的就是被Dog给吃了,假货风波必然愈演愈烈。
2015 年阿里巴巴先是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签订3C认证合作合作框架协议,施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使得平台上的所有产品和店铺都可以被实时跟踪和 验证,假冒伪劣产品和销售这些产品的店铺无所遁形;然后又开始运行满天星计划,与各大厂商共享二维码技术,确保每件商品在生产过程中获得唯一的二维码身份证,从生产源头截断不良商家造假售假行为。
根据统计数据来看,截至到当前阿里巴巴已经拥有25亿个商品身份码,涵盖快销品、美妆、酒类、农产品等多个品种,以及恒大冰泉、联合利华等数百个品牌。到今年底有望翻两番,扩至100亿个。
药得别人喂,才能吃得畅快淋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电商平台都愿意自己吃药,必须得给喂药才行。京东强东哥曾经就说售假问题“一个程序员一天就能解决”,不过 貌似看来到今天都没有解决(CCTV都曝光京东售假案例了……)。对于这些电商来说,要全面解决“真假鉴定难”、 “无人赔付”、“无人监管”三大难题才行。
真假鉴定难:一旦消费者买到假货,鉴定繁琐、费用高都是维权的坎儿。所以应该把这个坎儿降低,让鉴定机构走上街头、走到消费者身边,让售假机构以提供保证金的方式为鉴定提供保障。
无人赔付:如果消费者找不到电商平台上的消费者,那么就需要有电商平台来进行先行赔付。彻底避免消费者找不到销售者的尴尬,避免维权变成“一拖再拖,拖而再拖”!
无人监管:在电商平台面前,消费者是弱势群体。如果监管不力很有可能让一起售假追责事件从有到无,因此让监管部门走下庙堂走到消费者之中也是一项重点问题。
售假是电商多米诺骨牌里的一环,如何解决假货现象是多数电商平台当前的主要问题,不要慢慢消磨消费者对电商平台的信任,否则终究有一天电商平台会自食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