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NY
Post 2016/02/10 13:55:37     文章主题: 从“猴”到“猴”:你也来说两句

原来如此。我说猴赛雷。。。怎么个赛雷法。

佩弦
Post 2016/02/10 10:48:31     文章主题: 从“猴”到“猴”:你也来说两句

康康最后还是莫名消失了。只留下了“猴赛雷”。。。。。。


佩弦
Post 2016/01/31 11:23:58     文章主题: 从“猴”到“猴”:你也来说两句

凉生、
与其看韩国棒子,还不如看我们小时候心目中的猴王舞棒子。今年春晚,还没开始,心里就已经打了差评
看不看春晚,还不是全在于你自己@_@
佩弦
Post 2016/01/31 11:22:46     文章主题: 从“猴”到“猴”:你也来说两句

勤劳善良小农民

说多了都是毁,原来画得康康明明还是很萌的。

当审丑成为一种被拔高的娱乐精神之后,康康就这样被毁了Q_Q
佩弦
Post 2016/01/31 11:19:56     文章主题: 从“猴”到“猴”:你也来说两句

zpy

儿子和我提过,春节联欢晚会六小龄童都没有上。孩子感觉还是有点失落!我觉得不是节目不够好,而是春晚导演节目编排上的需求。

但是,满足大众需求这种事,央妈又何乐而不为之呢?
佩弦
Post 2016/01/31 11:17:07     文章主题: 从“猴”到“猴”:你也来说两句

NY

我想知道康康那两肉球是什么?康康哪里出现?动画片?

那两个肉球据说是猴子吃东西吃太多而鼓起来的腮帮。
凉生、
Post 2016/01/29 18:08:18     文章主题: 从“猴”到“猴”:你也来说两句

与其看韩国棒子,还不如看我们小时候心目中的猴王舞棒子。今年春晚,还没开始,心里就已经打了差评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6/01/29 16:59:29     文章主题: 从“猴”到“猴”:你也来说两句

说多了都是毁,原来画得康康明明还是很萌的。

zpy
Post 2016/01/29 16:24:00     文章主题: 从“猴”到“猴”:你也来说两句

儿子和我提过,春节联欢晚会六小龄童都没有上。孩子感觉还是有点失落!我觉得不是节目不够好,而是春晚导演节目编排上的需求。

MELISSA
Post 2016/01/29 15:04:00     文章主题: 从“猴”到“猴”:你也来说两句

when to see the Kangkang monkey in our daily life?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the little monkey will be a part of our every day life in each family's TV program. am i right?what i can do is just waiting and waiting...

We all love the SUN wukong monkey in our TV programs,especially the kid.She has many toys named SUN wukong.Maybe she can have one more named kangkang this year!

NY
Post 2016/01/29 14:16:06     文章主题: 从“猴”到“猴”:你也来说两句

我想知道康康那两肉球是什么?康康哪里出现?动画片?

佩弦
Post 2016/01/29 13:33:21     文章主题: 从“猴”到“猴”:你也来说两句

从“猴”到“猴”,网友的情绪持续被点燃。而这两个“猴”事件,都与央妈有关。 

Part1 猴年吉祥物“康康”:这是一个审丑的时代,丑陋才是主流

1月21日,央视春晚发微博公开康康的身份。


随后,网友发起了“丑出新高度”的各种毒舌讨伐。


尤其是康康的腮下的两颗圆球遭到极度调侃,戏称“猴赛雷”。

 

Part2 “六小龄童上春晚”:360度无死角的爱

支持六小龄童上春晚,源自一个被辟谣的假消息。据说六小龄童本已经收到春晚的邀请,只是后来节目不合要求被淘汰了。


这则消息一出,犹如一个石子激起了千层浪,更何况,这石子还不是一般的小石子,这可是电视机在大规模普及之时,国民的电视剧“初恋”——《西游记》。事情愈演愈烈,后来经过辟谣说是六小龄童未收到央视邀请。


可是,无论到底是被拒还是未收到邀请,网友的情绪都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

老版《西游记》是网友公认的经典。我们不排除这场情绪背后有团队炒作的嫌疑,但观众对于六小龄童以及老版《西游记》的爱,是真真切切360度无死角的爱,这份爱,诚然假不了。

或许在猴年,老版《西游记》才是最强大的粉丝回忆挖掘机,毕竟它横扫了各个年龄阶层,承载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记得小时候每次看《西游记》,都要提前搬个小板凳守在电视机前,期间更是舍不得离步片刻,生怕错过哪个环节。后来初高中在外地念书,每个假期回家都会陪爷爷奶奶重温一遍。


随便插一句,昨天在观察者网看到一篇文章,叫《致央视的一封信》,文章以“六小龄童上春晚”这件事为由吐槽央妈调侃春晚。央妈你都敢吐槽,当然是不要命了。


春晚在如今已经成了众口难调的大菜单,央妈办个春晚也越来越不容易了,无论如何都会遭来诟病,这一次只是真的惹到了全网而已。


本文为“集诚信”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联系“集诚信”授权事宜。

文:佩弦     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