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NY
Post 2016/01/26 17:36:46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电商真会这样把假货发给你吗?

目前中国的电商是垄断局面,淘宝天猫已经形成寡头,包括其支付宝,这种数字化信息化带来的不是去中心化,也不会带来公平的上升。
公平与否其实不一定跟技术手段相关。
佩弦
Post 2016/01/25 21:54:33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电商真会这样把假货发给你吗?

NY

这篇我也转过啊。

找不到出处并不能证明这篇文章说的不真实。

如果是一个某宝内部的爆料者,他一定不想被查出来。所以肯定会弄个假出处。

不管这篇文章哪里来的,这么火、被转载传播这么广泛,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是内部爆料。真实性比较高。

电商的高效率和数字化的渠道完全可以演化成定点定向售假的渠道。

在国外的超市行业,穷的区卖的货和富的区就是不完全一样。虽然这不是售假也不是电商,但超市都能够区别对待用户以实现最大化销售额,全网络化的电商做起来易如反掌。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权利怎么捍卫?如果数据驱动资源分配,共享经济带来去中心化,这样会不会实现权利对等,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带动公平的上升?
佩弦
Post 2016/01/25 18:45:53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电商真会这样把假货发给你吗?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6/01/25 18:33:18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电商真会这样把假货发给你吗?

我本是想来看答案,看看电商会不会把假货发给我,原来还要自己动脑筋~哭~

NY
Post 2016/01/25 10:44:23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电商真会这样把假货发给你吗?

这篇我也转过啊。

找不到出处并不能证明这篇文章说的不真实。

如果是一个某宝内部的爆料者,他一定不想被查出来。所以肯定会弄个假出处。

不管这篇文章哪里来的,这么火、被转载传播这么广泛,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是内部爆料。真实性比较高。

电商的高效率和数字化的渠道完全可以演化成定点定向售假的渠道。

在国外的超市行业,穷的区卖的货和富的区就是不完全一样。虽然这不是售假也不是电商,但超市都能够区别对待用户以实现最大化销售额,全网络化的电商做起来易如反掌。

佩弦
Post 2016/01/25 10:22:23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电商真会这样把假货发给你吗?

大数据时代,电商真会这样把假货发给你吗?

   

    “谈假色变”这个词在当下虽说不是主流词汇,但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谁又希望自己买到手的东西是假货呢?所以,下面就来挖一挖到底大数据时代电商会不会把假货发给你。

    事情还得从《大数据之下电商会把假货都发给谁》这篇文章说起。


    这篇文章到底讲什么呢,大意就是说,现在的电商运用大数据采集分析技术系统等,可以从你的消费层级、是否经常给差评、是否经常退货,甚至于你是否经常选择货到付款,以及你的收货城市有没有该产品专卖店来决定是否给你发真货。最后,文章还以电商泄漏隐私来揭露电商实乃奸商的真相结尾。

    为各位附上文章链接:http://business.sohu.com/20151109/n425750796.shtml

    文章一出来,果真反响不错,不论是各大媒体还是微信朋友圈,转发量都是蹭蹭往上涨。就包括身边的朋友,都频频有人在群里转发。

    然后,反转就来了..........当当当当当当............................

    各路扒皮网友一哄而上。



   网友辟谣一:文章出处不可考

    网友桃源居从文章出处出发,开启剥洋葱的层层挖掘精神进行扒皮考证。从大数据邦和财经综合报道微信公众号(未注明出处,不能判定是否原创)——百度——网易——钱江晚报——美妆照妖镜微信平台(未注明出处,不能判定是否原创)——同城消费网或未知,最后判断同城消费网主动撰写的意义不大,从而推证文章出处不可考。

   “文章结尾显示来自大数据邦和财经综合报道微信公众号,财经综合报道已被封号,于是,找到大数据邦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在11.9日发过这篇文章,内容基本一样,且没有注明出处,但不能断定是否原创,继续找更早时间的。
百度上按时间排序搜11.9日以前的,2015.7.3日出现在网易,且显示来自钱江晚报。继续,搜索钱江晚报上该文章。钱江晚报7.3日发表过该文章,但显示来自美妆照妖镜微信平台。继续,找美妆照妖镜微信平台。该公众号2015.6.5日发表过这篇文章,没有显示来源,依旧不确定是否原创,继续找更早时间的。5.31日,这个网站出现过这篇文章。至此,文章的可能来源只剩下两个,同城消费网(www.tongcheng.cc)或者未知!同城消费网主动炮制这种文章的意义不大,如果同城消费网也是转载,文章出处则已不可考。一篇不知道作者和出处的文章,在公信力上是先天残疾的。”

   网友辟谣二:只有论据,没有论点

    网友阿狸则认为这篇文章采用的是五段并列关系,并且在文章最后没有给出结论。因此,在逻辑上站不住脚。

   “分析一下这篇文章本身,开始就吓唬你,如果你平常买的化妆品价格在100到200左右,将被系统判定为低风险购物者,有百分之三十概率买到高仿;(刺激高消费?)接着提出如果你的退货率低于平均标准,会收到更多有小问题的垃圾产品;再接下来提出,先付款后发货比货到付款更容易收到瑕疵产品,因为先款后货的方式处理周期更长(现在主流购物网站、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都是先款后货,怎么破?);提出系统会根据你的收货地址与专卖店有无来分配高仿给你;最终提出,电商存在漏洞,导致隐私泄露,因为不愿放弃收集用户数据,所以不愿解决漏洞。五段是并列关系。文章最终没有用五段材料给出任何总结性的结论,只有论据,没有论点。给出了一大堆问题,没有给出任何解决方案。”

   网友辟谣三:这仅是一场眼球经济

    网友吴志飞从文章写作意图出发,认为这篇文章属于纯粹的眼球经济。

   “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作者,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一开始我觉得它可能是电商之间的互黑,淘宝的假货问题是挺严重,双十一猫狗之战也是如火如荼,后来觉得它把电商全给黑了,但是又没黑到点子上。那,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它和朋友圈里那些文章有怎样的共同尿性呢?联系之前读过的忽悠的原理与技巧,有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假货 电商 高仿 大数据 隐私等关键词和懒得吐槽的标题),激发人们的恐慌(图文并茂,夸张的措辞,贴近生活的情景),借此扩大自己的传播范围和影响人群(巨大的转发量和浏览量乃至讨论量),这就是这种文章存在的意义。如果你问这有什么价值,答案很简单:短期来说,流量是可以变现的;长期来说,嘈杂的人群里,喇叭即权力。”

   网友发声:文章所言可行且可能存在

    另一方面,也有网友认为,文章并不都是危言耸听,肯定有电商这样做,只不过碍于大数据的普及程度、经费以及技术层面等未能广泛实践。网友宫磊表示:

   “类似的事一直是存在的,不是电商首创,就算卖菜的小贩也会看人报价。只不过大数据可以把感性的“看人外表猜性格”替换成按数据了。文章里说的事,至少是可行和可能存在的。至于你问文章说的个案是不是真的,只有故事里的主角知道,其实也不用关心。电商那么多,一定有商家正在这样做,也一定有商家没想到可以这样。”

   网友提醒:淘宝水深,购物需谨慎

    还有网友晒图为证,表明其实电商可以看到买家的信用、退款率、投诉率等,只不过会不会这样做全在于电商自己的选择而已,并提醒广大消费者淘宝水深,购物需谨慎。

   “白夜行:卖家做不做是他们的事,这种操作手段是现实可行的,商家一般都是可以看到普通消费者信用等级的,就像我们看商家信誉一样:


这张图是第三方免费网站提供的,今年8、9月份之前所有字段都是可看的,之后被淘宝堵死了,不过还有收费软件可以查退款率、投诉率,现在手里没这样的软件,等拿到了截图公示。

淘宝卖家上百万,这么骗消费者的肯定不是少数,否则也不至于知乎上有如下议题了:

淘宝有哪些常年卖假货的皇冠店铺?

淘宝网在京东、亚马逊、天猫等平台的第三方渠道以及淘宝认证店会不会买到假货?

淘宝网你在淘宝上遇到过哪类假货?

调查类问题这也是很多人一致公认的淘宝水深的表象,购物需谨慎!!!”


    看到这里,关于大数据时代电商是否真会把假货发给你的问题,你是不是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呢?

 

找诚信,就上集诚信,jichengxin.com

消费者自己的电商评价平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诺千金,无信不立

本文为“集诚信”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联系“集诚信”授权事宜。

     文:佩弦     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