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完楼主这两篇文章,感觉还需要消化一下才能为己所用,主要是我现在没有孩子,哈哈。
至于楼上艾书说的张德芬,其实我觉得那本书不咋地。
很久以前看过一位澳大利亚作家的一本书叫《秘密》,后来在书店又发现了一位台湾心理学家的畅销书叫《遇见未知的自己》。两本书的内容有很多相同点,导致我一度怀疑后者抄袭了前者,虽说两本书在中国出版的时间相近,但《秘密》在国外早就出版发行了。如果不喜欢看书,《秘密》有电影。
扯远了,读完楼主提到的内容,我觉得跟上面两本书提到的要点还是不一样。上面两本书讲的多是自我暗示自我管理自我成就的东西,最大的根源围绕这一个大写的我。但是楼主讲的东西更偏向于情绪管理,不光有我的因素,还牵扯着事件、孩子教育等与亲人的交叉问题,区别还是很大的。跟孩子相处、跟恋人相处都是一门大学问,因为你涉及的不止你自己还有你的至亲。所以说这种情绪管理和压力纾解其实很不容易。
上述5点都很棒,写评论的时候又重新看了一遍,但是我感觉楼主这5点没有回应上一篇问题里面的期望值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我也比较好奇,究竟是应该降低期望值还是怎样?降低期望值就一定能缓解压力吗?
或许增加需求表达能让事情更顺利一点,从自我心理反映到表述方式上完成转变,毕竟别人要做到什么并不是或者说不全是别人的需求,也有你的诉求在其中。换言之,要从“你/他/她应该怎样”转变为“我希望你能怎样”,因为我的需求是这样,所以我希望你这样。当你把自己的心理转变过来或许就没有那么大的生气、失望和抱怨。
至于说原生情感这种东西我不知道研究下弗洛伊德的东西会不会有帮助。
抛砖引玉,期待楼主的后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