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老李飞刀
Post 2016/08/16 18:25:27     文章主题: 3分钟读懂西藏史终结篇 这几件大事震惊了世界

@早晨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6/08/16 14:32:41     文章主题: 3分钟读懂西藏史终结篇 这几件大事震惊了世界

颇为曲折。

这些历史事件,除了第一件和最后一件,我都是第一次看到。

NY
Post 2016/08/16 13:44:28     文章主题: 3分钟读懂西藏史终结篇 这几件大事震惊了世界

不胜唏嘘!

这些事情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是不清楚不了解的。

只有读了历史,才能看明白很多事情。

早晨
Post 2016/08/16 13:23:42     文章主题: 3分钟读懂西藏史终结篇 这几件大事震惊了世界

3分钟读懂西藏史终结篇 这几件大事震惊了世界

原创 藏地手册 (授权转载)

整理历史是让人头痛的事情,尽管大幅压缩和取舍,时间和篇幅远远超出预期。水平所限,而整理西藏史的愿望,是希望大家借此深入的了解我们的藏族同胞过去与现在,以免重复历史上的误会和分歧。

以下蓝色链接是前三篇文章,个别的时间及错别字疏忽请大家见谅。

3分钟读懂西藏史   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的历史
http://jichengxin.com/posts/list/37612.page
3分钟读懂西藏史之二  神秘的活佛转世制度
http://jichengxin.com/posts/list/37630.page
你所不知道的仓央嘉措  3分钟读懂西藏史之三
http://jichengxin.com/posts/list/37649.page

康熙封立藏王治藏

仓央嘉措时期,蒙古势力和西藏本土势力互相争权夺利多年,此外第巴政权也极容易造成专权独断,导致西藏动荡不安。几十年下来藏地内耗不断让朝廷颇为头痛,康熙皇帝开始改革以往的官制。

康熙六十年(1721年)清廷废除汉王和第巴制度,决定西藏事务由西藏人管理,设立三噶伦集体执政,颇罗鼐等三人从反击准嗝尔判断的功臣中被选出。也被后人称之为藏王。

几年后,不料噶伦之间又发生一场争权夺利的严重内讧,爆发卫藏战争。清廷派兵平息了骚乱,制裁肇事者,随后在总结设立西宁办事大臣的基础上,正式在拉萨设立了驻藏办事大臣衙门,旨在直接监督地方政权,并留驻清军2000人。

驻藏大臣实际上事务为照顾达赖喇嘛、指挥部分驻藏清军、监视禀报藏王行为,很少插手地方政府行政事务。次年,为了削减西藏西方管辖权,将藏东的巴塘、理塘划归四川,藏南的中甸等地划归云南。

颇罗鼐生于阿里地区,虽是武将出身,但恪尽职守不负康熙厚望,治理西藏二十年间,地方相安无事,经济逐渐发展,他本人也一路被朝廷封商,从贝勒一直封为郡王,也就是藏王。

乾隆十二年(1947年),颇罗鼐病故,其子继承郡王爵位,上任三年后即与达赖喇嘛挑起矛盾、外与造反的蒙古准噶尔部勾结,与驻藏大臣发生冲突,驻藏大臣衙门被焚毁,钱财洗劫一空,清军再度入藏戡乱。


康熙平定准噶尔叛乱图画

乾隆反省西藏政策,认为西藏“地广、兵强、事权专一”随即废除了郡王独断专权管理西藏政务的制度,正式授权七世达赖喇嘛参与管理西藏行政事务,成立噶厦地方政府,分权于“一僧三俗四噶伦”。


噶伦之间地位平等,遇事秉承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支持,共同处理地方各项事务,不得独断专行。此后宗教领袖开始被授权管理政务,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开始形成。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七世达赖喇嘛圆寂,乾隆皇帝担心噶伦趁机夺权,随后让丹吉林寺一名活佛代理达赖喇嘛职务。此后,在达赖转世灵童未满18岁参政之前,由一名活佛代理达赖喇嘛掌握西藏政教大权,这一制度执行近200年。

如今看来,乾隆对西藏政治内斗的担忧不无道理。自七世达赖喇嘛之后,西藏上层内部上起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转入暗斗,导致四位达赖喇嘛接连英年早逝,造成黄教首领以及西藏政权领袖走马灯一般频繁更替,从七世达赖喇嘛到十三世达赖喇嘛,掌政时间总共不足40年,人均时间仅5年多。

英国人入侵西藏

清朝末年,英国人从属下殖民地印度开始向北部扩张,先后将锡金、尼泊尔、不丹等原本属于中国的属国侵吞,并从西北部开始侵吞原属于西藏的拉达克地方,并进入阿里。

驻藏大臣指挥藏军代本反击,一度收复拉达克全境,但在英国人援兵下,再度失守。此后多年间,英国要求清政府划定界线,将拉达克并入印度,清廷拒绝,但英国人占领之后再未归还。

英国人在19世纪初,即大量经由印度派遣密探进入西藏,借游历名义勘探,并绘制大量地图,这些情报不断送回印度的英国殖民当局手中,他们发现清军在西藏守备的空虚,以及藏人军队的落后,为入侵西藏做好准备。

1888年正月,英国调动军队2000名从隆吐山口岸发动攻击,藏军用火枪、弓箭、大刀和投石器等落后武器组织反抗。英军初步失利,丹随后调来大批援军和大炮等重型武器,接连用密集炮火向隆吐山藏军阵地猛攻。

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藏军,在英国人大炮面前惊骇不已,阵地崩溃内撤,隆吐山很快被英军占领。随后英军不断深入藏地,但沿途都遇到藏军用刀枪武器进行殊死抗争,噶厦政府不断征调前后藏和康区各地米饼增援,总计派往前线的民兵约万余人。

每一批军队经过拉萨开往前线时,十三世达赖喇嘛亲自给每一位士兵摸顶祝福,并发给护身符。拉萨家家户户更是焚香祈求胜利,达赖还下令三大寺积极组织僧兵,准备一旦必要就开赴前线。

就在西藏上下奋力抵抗英国入侵的时候,早已被列强入侵吓破胆的清政府不但不予支援,反而受英国外交压力而一再电令驻藏大臣控制局势,意图让藏人放弃抵抗开始和谈。

时任驻藏大臣的文硕上奏朝廷力主抵抗,竭力说服朝廷的投降政策,但清廷却免掉文硕职务,换升泰为驻藏大臣,以执行撤并和不许开仗的命令。

升泰到藏后,不但命属下武官临阵与英军谈判,并勒令噶厦政府和三大寺领袖解散僧兵,不得反攻。在藏军伤亡惨重之后,他还亲赴前线要同英国代表议和,英国侵入西藏第一次战争暂停。

谈判一年后,双方在印度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不仅将英国吞并中国藩属的锡金等国占领合法化,还割让了西藏南部隆吐一带领土。此后,因果宣布锡金为英国的保护国,并派专员统治,尽管喜马拉雅山南麓王国君主多期待中国西藏能予以援助,但此后中国在这一地区影响力日落西山。

谈判中,英方针对中国人“好面子”的特点,漫天要价,中方人员穷于应付,身心交瘁,纷纷倒下。委员张昉在大吉岭谈判时“突然发疯”,驻藏大臣升泰则因喉咙发病死亡,委员黄绍勋签字时病重,朝廷只好另行派员。


升泰在加尔各答谈判留影

此次谈判后,英国发现中国当局已经衰弱到无法控制西藏事务,随后决定私下与西藏噶厦政府接触。英国印度总督一度写信给达赖喇嘛,建议达赖派官员到印度商讨双方划界通商事宜,但遭到达赖喇嘛拒绝。

此时,中国北部的俄国也加紧侵略中亚和中国北部,对西藏的干涉也是越来越多,让英国人觉得侵吞西藏更加紧迫。


震惊世界的江孜战役

1898年,曾游历世界各地的英国人寇松被任命为印度总督,他认为俄国和英国在亚洲的争夺具有全球性战略意义,他不遗余力在内阁游说他的“缓冲国”理论,他认为尽快抢在俄国人之前占领西藏已经刻不容缓,要尽快改变西藏隶属中国的地位,使之成为英国控制下的缓冲国。

1904年12月,英军1150人在寇松派出的荣赫鹏带领下,携带大炮和机枪侵入西藏境内,一路开进到亚东关,随后占领帕里。此间,藏军与英军长期对峙,丧失了有利战机,导致英国人利用两个月时间不断增强供给。

在通往江孜的路上,一个叫古鲁的地方,英军谎称要谈判,要求双方谈判期间熄灭火药枪火绳以免擦枪走火,藏军被骗轻信,命令士兵熄灭,不料英军紧逼将藏军包围在石墙内,随后展开一场大屠杀,十分钟内,1400多无法开枪的藏军士兵遭到机关枪扫射死亡。

这一事件曝光后受到世界舆论谴责,连英国议员都痛斥“对非武装人员的大屠杀”。


在曲米辛果,藏军前线指挥官拉丁色和朗色林在一座土墙前与英人谈判。坐在右面的是荣赫鹏。一场屠杀在这张照片拍完后不久发生了。

古鲁大屠杀激怒了藏族军民,在英军继续向江孜进犯过程中,沿途民众自动组织起来拦击敌人的军火粮食,破坏交通,即使在英国人绝对优势的炮火面前,手持刀剑的藏军依然不断发起冲锋,康马之战中,藏军死伤150余人,英军死1人。

英军将领坎德勒在其《拉萨真面目》一书中记载,“几十个人敢向比他们大得多的力量发起进攻,不顾一切的全部战死。几个强征来的农民为了保卫一个村庄,也会像古罗马的爱国志士一样现身”。


英军阵地炮击江孜

随后的江孜之战异常惨烈,藏军先是取得胜利,随后又被打败,占据江孜后,英军向驻藏大臣有泰下最后通谍,命其在两星期内到江孜英军营中“谈判”。达赖也亲自请求有泰前往议阻。守土有责的堂堂驻藏大臣竟畏敌如虎,不敢前往。致使英国有借口直取拉萨。在英军将攻拉萨之前,尚存顾虑。故电示英驻中国公使,命其探听清廷态度。谁知得到的回电是某日见某中堂,吾言英军已占江孜,中国若不出面调停,英国将有直捣拉萨之举!谁知中堂闻吾言,并无惊诧之状,亦无劝阻之语。英廷见此电后,便放心大胆地命侵藏总司令立即攻占拉萨。迫使达赖事急逃亡青海。清廷及其官吏之昏庸无能,可见一斑。


当时藏军坚守抗英的江孜宗山古堡

随后经过两场战役,英军占领拉萨,十三世达赖喇嘛在英军入城前逃亡内地。

驻藏大臣有泰不但未能帮助西藏获取朝廷支援,一味迁就退让于英人,幻想“战而后和”,导致这场战争成为藏人独力对抗强大的英国军队。有泰更是在英国人占领拉萨时主动出迎,犒劳英军,彻底让藏人失去信心。

荣赫鹏在占领拉萨后,强迫召开驻藏大臣、噶厦摄政、三大寺代表参加的谈判,在会上三方代表被迫签订英方实现炮制好的《拉萨条约》,条约除了规定西藏开放边境口岸给英国人之外,还赔偿英国军费50万英镑,分75年还清。

此事引起全国反对声浪,有泰被电令不得签字,清政府被迫宣布收回主权,并承诺将《拉萨条约》中的赔款部分由清政府中央代为偿还,并要求与英方商谈修改条约。

1906年,中英在北京谈判,签订《北京条约》,规定拉萨条约彼此认可,但英国不得占领西藏境内领土及不干涉西藏政治,中国不得准许其他外国干涉西藏事务。

此后,英国人受条约所限,不再采取暴力攻打的方式征服西藏,而是改为在西藏培植亲英势力,服务于使西藏独力于中国并倒向英国的终极目标。

经过几十年通商,英国人逐渐让西藏上层社会在贸易中获利,加上英国人改以拉拢方式逐渐亲近西藏上流社会,让这些人对英国的恐惧与敌对逐渐软化,相对于多年来对清朝的失望,一些人逐渐转而倾向靠近英国。

十三世达赖喇嘛1904年出走内地后,先后在青海、内蒙、五台山徘徊四年之久,1908年抵达北京,有感于多年来驻藏大臣有泰在西藏的种种恶性,他请求绕过驻藏大臣向朝廷直接奏事的权力,结果被驳回,加上在觐见慈禧与光绪时被要求跪拜之礼,远不及此前惯例,导致达赖喇嘛对朝廷彻底失望。


驻藏川军哗变

次年,达赖喇嘛启程返回西藏,此时川军一部也在钟颖率领下从成都进藏,配合清朝在四川藏区的改土归流政策。一路击败藏军,逐步向拉萨挺进,人在途中的达赖喇嘛一边调集军队阻拦,一边向英俄求援,又去信清廷抗议。

12月,十三世达赖喇嘛回到拉萨,受到各界隆重欢迎,驻藏大臣联豫也率队前往,但被视而未见,联豫恼羞成怒扬言达赖喇嘛私运军火药,亲自到布达拉宫检查未果,后又派人检查达赖行李,仍未发现。达赖喇嘛也采取报复措施,停止向驻藏大臣衙门供应粮草,并断绝驿站交通,清廷与西藏地方关系日益恶化。


次年2月,川军数千人抵达拉萨,联豫率卫队迎接。此时拉萨正举行传召法会,川军士兵与街上藏人发生冲突,川军先是殴打法会总管主仆二人,并开枪打死赶来的藏人警察,大昭寺济仲喇嘛在冲突中饮弹身亡,联豫卫队又开枪射击布达拉宫,达赖喇嘛恐遭不测,连夜逃亡印度。

得知达赖出走,嫉恨已久的联豫马上上书奏请朝廷革除达赖喇嘛名号,另访灵童代替,此时昏庸的清廷非但不肯查清真相,居然批准了联豫的奏请,轻易就下令将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名号革除,至此,十三世达赖喇嘛对清廷的希望彻底破灭,转向在印度的英国当局。

达赖喇嘛逃到印度,英印当局大喜过望。此前英军两次入侵、不断渗透,均不能动摇达赖喇嘛抗英的决心,但没想到时局大变,达赖喇嘛主动来寻求合作。


十三世达赖喇嘛与锡金国王合影,中座深色衣者为达赖喇嘛。

达赖喇嘛与英国官员接触,希望英军协助将清军逐出西藏,但英国顾虑英俄联盟关系以及此前条约约定,并未答应。达赖喇嘛随后向俄国求援,俄国同样不愿破坏英俄对德同盟,予以婉拒。

川军入藏的第三年,也就是1911年10月,中国内地爆发武昌起义,全国多个省份宣告独立,清廷崩溃,各地军阀开始割据争雄,四川藏区也爆发起义,此前在清朝治下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的四川总督赵尔丰被部下杀死,理塘、丹巴等地藏民也起义反抗清政权统治。

消息传到驻藏的川军,随后引起共和与勤王两派对立,川军各自抢占驻藏大臣衙门和库房,川军中本有许多袍哥会党成员,一时间各派互相残杀,最后甚至军队围攻色拉寺,意图抢劫寺中钱财用作军饷,不了反被数千喇嘛打败。

此事激起愤慨,达赖喇嘛通过噶厦发布《告民众书》:

“内地各省人民,已推翻君主,建立新国。嗣是以往,凡汉人递到西藏之公文政令,概勿遵从。”文中他还声称汉人军队是西藏的乱源,号召全藏各地驱逐汉人。言辞中情绪激动溢于言表,可见多年来对驻藏大臣、朝廷和川军表现的彻底失望,进而至于排斥所有汉人(不过这一观点到民国后有巨大转变)。

噶厦征服也以川军杀戮过甚为由号召全藏反抗,各地藏军万余人涌到拉萨,将川军围困城中。

英国人随即从中协调,让被困清军在交出武器后,分批经由印度返回中国内地,自此中国中央在西藏的机构全部被清除。


朱绣入藏修复关系

民国成立后,按照孙中山主张“五族共和”,1912年10月恢复被清廷革除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名号,加封达赖喇嘛、班禅名号,“现在共和成立,五族一家,前达赖喇嘛诚心内向,从前误解自应捐释。”

此时川军与藏军在甘孜理塘等地发生冲突,双方各有胜负。在此形势下,1919年,民国政府派出甘清两省特使朱绣等人及青海红教喇嘛领袖入藏,与清末以来与中国中央政府断了联系的西藏当局进行接触。



朱绣是青海人,学识渊博,精通藏语,进藏后先后与达赖喇嘛、噶厦政府噶伦、三大寺僧众进行了四个多月的接触,期间四处寻访搜集噶厦当局与英国签署的一些协议,这些都是内地政府此前不知道的内容。

经历多年分离,甘青代表团在拉萨受到意外隆重的欢迎,在反复的权衡与谈判后,朱绣引经据典讲述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央的连带关系,并从英俄等国的吞并意图和民俗人心分析西藏留在中国架构内的意义,达赖喇嘛对此非常重视,多次组织噶厦及三大寺僧众公开讨论。

经过大量接触当地人士,朱绣等人在汇报政府的报告中总结,藏人高层中7成人士基于长期以来的关系不愿与中国决裂,尤其是到普通百姓更是明显,唯一的障碍是高层中一部分与英国往来密切的人士,这部分人亲英反中,但为数较少,只有三成左右。

甘青代表团离开西藏前,达赖喇嘛设宴送行,席间对朱绣等人私下诉苦。声称“余亲英非出本心,因钦差(驻藏大臣)逼迫过甚,不得已而为之。此次贵代表等来藏,余甚感激,惟望大总统从速特派全权代表,解决悬案。余誓倾心内向,同谋五族幸福。至西拉木会议草案,亦可修改”。

朱绣回青海后,马上把相关文件通过甘肃都督向民国政府国务院呈送。可惜的是,此时内地军阀混战,国务院根本无暇处理西藏事务,达赖喇嘛经朱绣等人转交的文件以及调查报告,均被束之高阁无人理会。

虽然这个中央与西藏重新建立关系的机会破灭,但此后民国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往来逐渐增多,达赖喇嘛曾派驻守在五台山的藏地高僧拜见蒋介石,蒋介石则请僧人转达给达赖喇嘛民国政府对五族平等的理念,民国政府也很快在西藏建立了蒙藏委员会驻西藏办事处。

自此,英国人独自操控西藏的图谋逐渐破灭,中国中央政府影响力逐渐进入西藏。民国晚期,十三世达赖喇嘛因病逝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年,解放军基本清楚中国大陆的国民党势力,对于民国以来一直继承版图的西藏,中共中央决定“和平解放”政策,并通电邀请西藏方面派代表来京洽谈。

此时西藏噶厦政府内部意见不一,有人主站有人主和,十四世达赖喇嘛尚幼未到执政年龄,在西方一些国家支持下,随后噶厦政府组织藏军在昌都一带集中,试图阻止解放军入藏。

当年10月,解放军在昌都打败藏军主力。次年2月,噶厦政府派出噶伦阿沛阿旺晋美等人为代表,到北京参加和谈,双方达成17条协议,即《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年轻的达赖喇嘛(左)和班禅(右)与毛泽东

西藏和平解放后,一度与中央关系迅速升温。年轻的达赖喇嘛和班禅受邀到北京与毛泽东会见,达赖喇嘛被选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在中国内地四处游历考察。十四世达赖喇嘛受到内地城市建设鼓舞,一度决定在西藏推动工业和教育改革,改变落后状况。

随后几年,四川藏区、青海藏区开始推行和内地相同的土地改革政策,由于政策冒进,未能尊重少数民族地区不同于内地的风俗以及宗教背景,土改在一开始遭遇民众误解,甚至发生整个村落听到消息集体逃亡入山林的情形,这一现象在公社化后的饥荒中更为明显。

土改引发社会矛盾爆发,进而出现暴力围攻基层工作队的情形,中共中央认为是“帝国主义和反对派支持下的剥削阶级疯狂反扑”,并派军队予以进攻,战争很快得到平息,但战斗中一些被作为据点反抗的寺院被飞机和炮弹炸毁,随后大量四川康区难民(或叛匪)逃入拉萨,大批康区人员到拉萨,这些人开始动摇到达赖喇嘛的意见。

1959年,拉萨形势恶化,战争一触即发,达赖喇嘛在随从陪护下悄悄离开拉萨,逃往印度。3月28日,中国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在西藏正式开启民主改革,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

西藏曾在文革时期遭遇严重的文物毁坏和冲击,佛教也一度进入沉寂状态。在改革开放后开始恢复,西藏如今是全国经济增长幅度最快的省份,去年GDP增幅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排名第一。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