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颐和zpy
Post 2016/07/29 10:28:46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以前手机不加密码,现在加上了,估计也没多大用。
艾书
Post 2016/07/29 09:47:27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勤劳善良小农民:同感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6/07/28 23:21:55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和楼主一样,确实很担忧,目前相关制度法律法规也是一片空白。
不过,我们用什么都是自己自愿去同意的。也不是自愿,应该是不知不觉,把自己卖出去了。
难怪有人讨厌用手机。
艾书
Post 2016/07/28 22:25:44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NY:感觉,浪费电话费啊
艾书
Post 2016/07/28 22:24:41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涛声依旧:关于数据收集,有一种是根据你的定位,看出你经常出入哪里,比如你经常在的地方是高等消费区,那给你推送的产品,广告都是同等水平的。就像微信里有些人朋友圈出现的广告是保时捷,有些就是大众。
艾书
Post 2016/07/28 22:22:52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最爱榴莲的仙人掌*:不好意思,我不是专家,给不了如何保护的答案。文章写出来只是让大家讨论而已
艾书
Post 2016/07/28 22:21:55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与狼共舞:在你下载app时,其实已经有这个风险
#今天
Post 2016/07/28 22:19:12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NY:的确是这样
风景
Post 2016/07/28 22:05:12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现在国安局也更重视国家安全了,干了有损国家坏事一定会知道,
最爱榴莲的仙人掌
Post 2016/07/28 21:45:40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感觉说来说去都没有说清楚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该如何保护。即使有中间代码,就保证没有更大的“老大哥”(《1984》)了吗?
其实,隐私不等于个人隐私。数据安全不等于信息安全更不等同于隐私安全。
另外,很多时候我们在使用某个app的时候已经自动让度了我们的个人隐私,那这就涉及到个人隐私等级保护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数权法的呼吁。
因此,治标还是治本,理清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在个人隐私上面的权责职,这是很有必要的。
NY
Post 2016/07/28 21:36:08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与狼共舞:说不定国货更容易被偷听。
腾讯的一些软件肯定有后门的。网上查一下即知。
#꧁与狼共舞 ꧂
Post 2016/07/28 21:28:59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不用苹果,支持国货!
NY
Post 2016/07/28 21:27:55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还有一个防止信息泄露的简单办法:


就是经常胡言乱语,发垃圾信息。给监控你的人制造信息垃圾。让对方烦不胜烦。

NY
Post 2016/07/28 21:16:07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也许用一款最简单的手机最安全。就是什么软件都装不上去的手机。

现在的微信这类软件让别人监控起来太容易了。

智能手机能够提供所有的信息,定位,朋友圈,你发过的所有信息。你呆过的所有地点。

依靠手机越多的人可能泄露的内容越多。

艾书
Post 2016/07/28 18:59:11     文章主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手机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澳门博彩的垃圾短信,一天一条,烦不胜烦。

    至于此前的一些商家推广的短信、电话,就不用再多说。

    互联网发展速度之快,民众的信息安全,也是一个让人担忧的话题。

    注册平台需要邮箱、QQ、手机号,免费开通会员、微信关注有优惠、信用入住、绑定银行卡支付可减XX元。

    在生活中,太多的事,需要我们的这些信息,而我们也因为一些优惠,主动给予这些信息。有时候有信息保护的意识,想拒绝时,楼主都在想,你信息都给出了这么多,还怕这一个吗?

    楼主曾经采访过一位工商局的痛客,谈到信息泄露,他们工商局在房地产行业做了不少的暗访,但是,源头依然没有找到。

    原因就是,传播渠道太难追溯。

    包括他自己,在买房之后,一天最多能接到7个装修电话。暗访下来的结果就是,这些业主信息,5毛钱可以卖一条,更不用说二次传播、三次传播。

    在去年的时候,省统战部与腾讯开了一个会,商谈关于旅游大数据的合作。当时腾讯方面对微信做了介绍,表示可以实时的对微信用户进行定位,提供人流量、消费喜好的定位,这样一来,方便景区控制人流量,为商家提供针对性服务的便利。

    其实想想,很多东西,我们以为是自我在控制,实际上是被操纵。譬如微信的使用,若是腾讯屏蔽了一些内容,我们也是被动的。

    如果你想说大不了我不用,也可以,那么现在你通过什么和朋友同事联系呢?就因为,使用它的人太多,即便你不想用,你也不得不用,这一点就决定了你被动的局面。

    在数博会上,不少专家曾就数据安全做了讨论,楼主记得,当时有一位专家表示,可以设置一个中间代码,在收集数据时转为中间代码,可以对防止信息泄露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否有用,是否实现了,也不得而知。

    某公司在某会(楼主已经不记得了)展览上,展出一款加密手机,说的是可以实时监听电话内容、短信内容。看到楼主在展区驻足,公司人员很热心的跟我介绍,并说了句,你不信的话你给我打电话,我监控给你看。

    楼主一听连连摆手,想想就可怕。

    只能安慰自己,还好自己银行卡里没多少钱,不会像新闻里的银行卡在手,国外消费了XX万元。

    还好自己不是什么大人物,即使被监控也不会怎么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