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7/10/11 14:57:34     文章主题: 这么说没毛病!

确实没毛病。

zpy
Post 2017/10/10 09:33:01     文章主题: 这么说没毛病!

不光是孩子需要走进大自然通过看、听、摸去发现大自然中的其他有生命的物体,大人也一样,只有走进自然,身临其境,才能体会。

艾书
Post 2017/10/09 18:40:26     文章主题: 这么说没毛病!

   所以不要让电子产品过早替代孩子本该接触到的现实生活

昙某某2
Post 2017/10/08 12:23:12     文章主题: 这么说没毛病!

没毛病!

NY
Post 2017/10/05 23:04:31     文章主题: 这么说没毛病!

写得好!

补充一个:只有面对面地谈,才能最大限度地推销你自己。

KATHERINE
Post 2017/10/05 10:59:47     文章主题: 这么说没毛病!


  太阳底下晒过几回,厨房烧饭进去几回,夏天的生活尝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热!


  堆过几次雪人,吹过几次冷风,吃过几次冰淇淋,才知道抽象的冷!

  烫了手又冰了脸,那么冷与热才更加明了!


  白糖、红糖、芝麻糖、甘蔗吃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甜!

  尝过甘蔗接着吃回黄连,那么甜与苦才更加明了!


  碰着铁、碰着铜、碰着木头,经过好几回,才知道的抽象的硬!

  碰过石头之后再去拍棉花球,那么硬与软的感觉更加明了!

  富兰克林放了风筝才知道电是可以由一根线从天空引到地上。瓦特烧水,看见蒸汽推动壶盖才知道蒸汽也能推动机器。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将轻重不同的球落下,便知道不同的轻重之球是同时落地的。

  只有在实践中你才会对某个事物有着真实的认知和感触。一个哇哇落地的婴儿刚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则对周围的事物全然不知,只有通过听、看、触摸和感受才能渐渐熟悉适应这个世界。

  现在虽然科技进步飞快,我们每个家庭也几乎都用的起手机,小婴儿的早教机也是各式各样,他们可以通过这些高科技听到牛的叫声,马儿的叫声,猴子的叫声,大象的叫声...可是只是通过声音和抽象的绘本孩子就真的懂得这些东西的真实存在吗?不是的,只有当她真的见到了大公鸡,听到了真正的大公鸡是如何打鸣的,才能在大脑中联系到早教机和手机里的那个“东西”和声音是眼前这个“东西”一样的事物,它叫“大公鸡”!只有真正见到了白鹅才能真正的知道这就是书中和早教机里的那只鹅!才能不由自主的爱上咏鹅这首古诗!


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好记录。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捉到一只蚂蚱。”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突然,一个同学说:“这是只公的。”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老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观察的,公的蚂蚱有劲,跳得高。”他自信地说。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却是难能可贵的!老师及时表扬道:“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孩子很认真地点点头。就这这时,一位同学跑过来告状:“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他走过去,几个同学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这位老师说:“一个蚂蚱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个坑,把它安葬了吧!”于是,在学校的草坪上,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葬礼”。

  这位科学老师通过户外实践的形式让孩子们亲身走进大自然通过看、听、摸去发现大自然中的其他有生命的物体,从而认识自然界里的各种生物,不仅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了直接经验,还充分调动了孩子对科学认知的积极性,作为一名老师还能通过实践教学更好的传授孩子科学知识,与此同时还对孩子们进行了生命的教育,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多少遍说教都来得有效!

  所以,不要“捆住”孩子的双手和双脚,“过分的保护”其实是剥夺了孩子探知世界的权利!很多抽象的感知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死记硬背来的不如真实体验来的更加刻骨铭心,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将那份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知欲还给孩子!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和集诚信jicheng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