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在给我带来越来越多便利的同时,似乎也在消磨着我们的时间和意志。
相信很多人除了手头有事或者睡觉的时候不看手机外,其余时间会不停地拿起手机刷刷刷,哪怕微博、微信、公众号都刷到没有更新的内容了,还是会不自觉地滑动手机屏幕。在很多场所,无论是高铁上还是广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办公室,又或者是朋友聚会吃饭时,总会有人手机不离手,哪怕暂时收起手机,还是心不在焉的。当然,我自己也没有好到哪儿去。一些所谓的碎片时间,都是由手机打发。周末在家,原本打算看书的,也许看半个小时聚会不自觉拿起手机,一玩又是半天过去了。
记得有一年某公司做了一次实验,挑选几个人,看他们完全依赖网络能不能在规定的几天时间里生活下来。而到了去年,又有家公司做实验,看他们选中的几个人在规定的几天时间里,能否克制住自己不上网。相信大部分人对自己的手机上瘾症,都是试图摆脱又无可奈何的绝望态度。那么,有没有可能适当调整一下呢?
所以现代人似乎有个通病——离了手机没有安全感。总担心错过别人打来的电话,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为了缓解自己一个人时的不知所措。
其实,我觉得如果错过了对方打来的电话,再打回去就好了。因为如果真有十万火急的事,对方肯定会不断地打过来,所以你不必担心错过什么。
此外,如果你不断看手机是为了处理短信、email、微信、微博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在线留言,更没必要手机不离手了,因为即使过一会儿再看、再回复、再处理,那些东西丢不了也跑不了,更不会过期失效。这种可以有时间差的信息,就是“异步性”,因为真有事儿,对方早就打电话过来了。
这些就是手机上瘾的思维误区,问题在于我们自己,双手稍微有一点儿“空窗期”,心里就没着没落的,总怕耽搁了什么急事儿,错过了什么好事儿。所以,手机和网络没有那么嗖嗖贱,只是我们的小胖手,怎么就那么贱嗖嗖呢?
记得看过一则社会新闻:一人探险迷路,所幸有手机信号,就打了电话求援。然后,这哥们儿就开始不甘寂寞地习惯性刷屏。等救援人员赶来时,手机堪堪没电了……
生活中对于手机的过度依赖,让我们变得没有很多时间独处和思考,以至于心浮气躁越来越严重,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适时地放下手机,让自己换种方式舒缓手机依赖症呢?比如:有意识地调整一下自己的刷屏节奏。当你下意识地拿起手机时,就试着延迟一段时间再打开。逐渐把看手机的频次尽量降低,时间间隔尽量拉长。
再比如:不再以为那些碎片时间真的是“反正除了看手机也没什么好做的”。完全可以闭目深思,养精蓄锐啊,一旦完整而大块的时间来临,就可以精神抖擞、成竹在胸地投入战斗,而非事先已经被手机搞得五迷三道,心不在焉。还要相信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靠手机刷屏获得的信息,都比眼前正在发生的、即使是很无聊的事情,也要没价值得多,那怕是张老六一场自恋又记仇的演讲。
或者当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依然忍不住时时翻看手机(并且也明知道不会有什么重要信息),就得检讨自己真正的无能不是不能胜任工作,而是无法克制对手机的依赖。有必要的话,做一下专注力方面的思维训练和行为矫正。否则,你将越来越低效、拖拉、敷衍、自我嫌弃。
尤其是正在求学阶段的学生,一定要忍住,上课不要看手机。此时年轻的你觉得课不好听,等过了这个点儿,那时的你想听,却没有了。
说一件儿并非骇人听闻的科学道理:在黑暗中看手机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半小时。屏幕蓝光影响的两种体内物质,与抑郁症有相当关联。临睡前躺在床上,如果一定要看很长时间,宁可在开灯状态下看。对孩子来说尤需注意。
手机依赖症,短时间内无法改正过来,所以就以暗示法来让自己慢慢可以觉得离开手机也没什么大不了。另外,手机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所以,不能完全戒除,所以大可不必太刻意逼迫自己,慢慢去适应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