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美美周
Post 2017/07/07 14:42:10     文章主题: 孩子智力开发和兴趣培养

以后准备生娃了再好好来学习

华仔
Post 2017/07/07 08:51:59     文章主题: 孩子智力开发和兴趣培养

清华副校长金玉良言:孩子从小就养成这些习惯,将来想不优秀都难!

 我的家园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好的学习习惯+一公斤的气力=培训班+一吨的气力。说明了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最为一名资深的教育者,在我二十几年的教育过程中,接触过很多的家长和孩子。近年来,家长为了孩子能够更优秀,让孩子上七八个补习班是家常便饭,压榨孩子的空闲时间,让孩子身心和生理都非常疲惫。家长更多的是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有更优异的成绩、更加优秀,希望孩子将来成才,父母对孩子的这份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做真的就是正确的吗?

常常会有家长在私信上面向我咨询孩子教育和学习方面的问题,我发现,很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理念是错误的,最后,是孩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也吃了很多的苦头,家长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可最终收获的结果却不尽人意。而导致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家长没有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进行教育,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同的,所以,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要根据孩子对学习的接受能力和生活规律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是学校老师都不会教孩子的,只能家长自己想办法。

只有找到正确的、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将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在学习的学习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

面得到解决!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呢?为了帮助各位家长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学1-6年级,每个阶段的孩子建议该养成的好习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此外,如果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还有其他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段 落末 尾的 微 信 向我咨 询,我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免 费 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还有免 费的公益课,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和知识点,有兴 趣的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去看看
















小卡妹
Post 2017/04/29 15:22:43     文章主题: 孩子智力开发和兴趣培养

养小孩真是门技术活!

MELISSA
Post 2017/04/28 14:19:26     文章主题: 孩子智力开发和兴趣培养

孩子智力开发和兴趣培养
2017-04-25 转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的知识量或者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大多数家长也意识到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等方面也非常重要,但是我们要说的重点来了,是不是我们的家长很辛苦的很费心的纠结于提高成绩和开发智力怎样才能不冲突呢?

         首先,面对0-6岁时段的儿童,家长们更多关注的是其智力方面的发展,而忽略了儿童性格及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欠缺都会直接造成孩子行为能力的不足。家长长期的对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不参与小朋友的各种活动”等小事的直接“评判”,都会致使孩子产生心理上的负担,否定自我价值,觉得自己处处比别人差,是个不能融入其他小朋友的怪小孩。孩子只会愈发的失去自信心,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

        其次,在孩子智力培养方面,家长们普遍认为开发智力要多背诵古诗、识字、学习英语、数数,这是典型的“授之以鱼”的做法,过分地强调知识灌输。有些家长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他们不顾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让婴幼儿像学生那样坐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某幼儿园的李老师介绍,今年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子进入他们幼儿园近一个月,不和小朋友打招呼、做游戏;其他小朋友都做操的时候,他却一个人蹲在通道上玩;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高高兴兴地围成半圆,他却孤独地坐在角落里;吃饭的时候一直不肯上桌,都是老师一点一点地喂,自己从来不拿勺子。

        明明的妈妈是一位全职母亲,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一个眼神,妈妈就知道儿子想要什么,根本不用孩子说话。在智能开发上,这位家长也很下工夫,给孩子讲故事、读儿歌,教孩子背古诗,孩子比同龄人“聪明”很多……但是由于长期在母亲的过度呵护下成长,明明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也不愿意与小朋友相处,开始入园的一星期里,明明妈妈甚至要陪着儿子一起呆在幼儿园里。

        特别是孩子到了幼升小,小升初的时候,会有产生大的问题和影响。像小学阶段,孩子因为一点小事与小朋友发生冲突,哇哇大哭起来。就是碰不得一点小事,还没怎么样就大喊大叫,很难和小朋友和平相处。初中阶段的孩子情绪容易冲动,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有时由于方法、言辞不当或偏听偏信,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并有碍沟通交流。

       不管如何的学习感受,相信所有的家长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孩子的学习中,兴趣最为重要。是的,对于孩子来讲爱的教育非常重要,尤其是幼稚园与小学的孩子,兴趣会直接决定孩子对于这类知识的接受与领悟。

        那么孩子的兴趣有会从哪里来?是与生具备的,还是后天培养的,这种讨论众说纷纭。而我认为,孩子的学习兴趣应该有三个关键点非常重要。

第一关键:在于家长用心引导

第二关键:在于孩子真实的感受

第三关键:在于环境营造的用心

        很多家长的过分关心,会直接导致“高智商,低能儿”的孩子的出现!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们的教育方法要慎重决定!小编建议家长考虑先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玩积木。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当孩子玩游戏的时候,身心往往比较放松,对游戏的趣味充满了期待,这时候,如果妈妈能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就等于搭起了一座跟孩子沟通的桥。



       积木可以拼成自己喜欢房子、动物、机器人等, 儿童的积木会比较抽象、富于想象力。这些一块一块的积木可以进行不同的排列或进行建筑活动积木有各种样式,不仅可以开发儿童智力还有着很多潜在的能力哦。

        1.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堆积木时,孩子需要灵巧地使用双手,因此可以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将零散的积木堆出复杂的物体,还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2.培养观察力

        孩子搭出来的房子之类的物体,实际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他们首先要学会观察,然后在玩的过程中,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用积木表现出来。观察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



        3.培养交往能力

        最好让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搭积木,这比一个人玩更有趣。而且,孩子们一起搭积木,相互间还会激发灵感,因此会玩得更认真,对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也有好处。


        4.让孩子更自信搭积木的过程完全可以由孩子自己控制,这会给孩子带来满足感和自信心。

        5.孩子在玩积木过程中,还可以学到很多数学知识,培养空间感、想象力、创造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比如认识几何图形。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积木的挑选、家长陪玩的方式要有所侧重。



1.5-5岁的孩子

        教育孩子,场合与时机很重要,利用恰当,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利用不合理,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激化亲子矛盾,甚至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5岁以前我们培养的关键是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都充分地发挥出来,左右大脑不断发生连结。当孩子学习能力提升起来后,在幼儿园大班时稍加练习孩子就能做好充分的幼小衔接准备,入学后,轻轻松松就能适应学校的生活。 

      学习能力主要是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这两大方面。任何一项能力有缺失都会造成影响。所以解决问题也从孩子的兴趣着手。 

        视知觉能力障碍,视觉能力缺乏导致图像无法在她大脑形成印象。一般出现这样状况的孩子大多不喜欢用眼睛观察。所以凡是涉及到用眼睛学习的内容,他们大多会兴趣缺缺。

        视觉能力的不足会导致孩子认字困难,入学后经常写镜面字,错别字,读书时掉字漏字跳行错行,把加法看成减法等各种粗心的状况。
 
        孩子玩积木能够帮助他们智力开发,同时还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形状各异、色彩艳丽的积木面前,想要将它们搭建成什么,如何将这些形状各异的积木搭在一起,才能体现他们脑中所构想的形象,兴许在孩子的小脑袋里已经构思了许久。这也不禁让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越大越适合玩积木,他们认为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知道如何去构思,去搭建。可是小编认为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组织力和理解力都要从小挖掘和启发,越早启发对孩子后天的智力开发越有效果。正如现在所说,衡量孩子智力不仅仅是看现阶段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他未来还能够学习到多少知识!

①有利于儿童建立科学思维

        孩子很喜欢用积木搭建漂亮的建筑物。在建造的时候,他要想象每块积木在建筑物中的位置,然后将每块积木摆放在最适当的地方,这就是空间感的基础。

②构建宝宝的空间概念

        积木体现了很多的力学原理。比如大小不同的积木,稳固性是不一样的,稳固性好的不容易倒塌;用积木盖房子,孩子会逐渐意识到平衡、对称等关系。搭积木之前,孩子要先有一个计划,下面搭什么,上面放什么。这些都对培养科学思维大有好处。



5-12岁的孩子

        对于5—12岁的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
       
        在这个时期中,孩子求知的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导和训练。 12岁以后,要纠正孩子已经形成的习惯就困难多了。虽说积习难改,但并不是说不能改,只是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更多一些,训练的强度要更高。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尤其是孩子处在5-12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孩子12岁之前帮助他养成好习惯,不仅会让孩子受益一辈子,父母自己也会省心很多。

        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有很多,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一些必要的礼仪习惯。首先这些礼仪习惯,爸妈们借鉴下吧,然后教给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
      
        在情绪发展方面,有学习、同伴、教师等社会因素引起的情感开始占主要地位。出现与学习成败、班集体有关的理智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儿童情感表现外露、不易保持。此时,若学业压力过重,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社交退缩症和攻击性行为等。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明显的依从性或同伴倾向。开始在兴趣相投的基础上形成内聚力不大的"小集团"。男女儿童兴趣活动明显分化。在个性发展方面,此时,儿童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定自我。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学习有关的个性品质,如勤奋或懒惰、细致或粗心、守纪律或散漫等。在道德判断方面从只注意行为后果发展到能考虑行为动机。道德行为尚未稳定。

       孩子在玩积木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协调能力,锻炼动手能力,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哦,还能活跃逻辑思维加强对事物的认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