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昙某某2
Post 2016/11/15 16:32:45     文章主题: 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艾书:潜移默化
艾书
Post 2016/11/14 19:53:09     文章主题: 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其实中国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有问题的,一代代沿袭下来,有些会给孩子造成一辈子的阴影,虽然孩子可能没有意识到,以为阴影已经消失,但是在孩子之后经历的事中,会不经意的体现出来~

昙某某2
Post 2016/11/12 12:16:43     文章主题: 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杨永信,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副院长,精神科医生。

2008年的时候,因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七集电视纪录片《战网魔》而成为一群家长心目中的救世主,戒除网瘾成功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六,使得大多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往这家“网戒中心”。

而他再一次火起来是因为一个“已经治愈的孩子”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曾经在里面接受的所谓的行为矫正治疗,只是电击而已。

而有另外的从里面出来的孩子,有过这样的言论:


这家网戒中心所用的治疗办法,就是电击疗法,是改良电抽搐治疗,又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正常电击治疗时,医生通过电休克机,用微弱、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患者大脑,引起精神病患者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发作,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目的。而杨永信就是使用电击,来达到戒除网瘾的效果。

而令我最为在意的几点:

第一,这种治疗在治疗前会给患者使用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使其通电后不发生抽搐,减轻肌肉强直、颤动,避免骨折、关节脱电击疗法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据从网戒中心出来的孩子说,他们在“被电击”之前是没有做过任何检查的,而且在事后也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心电图。

第二,在前几年中杨永信使用的DX-ⅡA电休克治疗仪,是我国早期对待狂躁型精神病人的一台机器,早在2000年就因为安全性没办法通过验证而停产,但是他仍在使用这台机器对待“网瘾青年”,而且这台机器使用规定治疗对象必须是十八岁以上,六十岁以下,且无心脏病等的患者。而在第一点就说了,他们并没有接受任何身体检查,而且他们的年龄最小只有十二岁,大多都在十六岁左右。


第三,几乎所有被送进去的网瘾青年们,不是被骗进去的,就是被强制带过去的,而根据《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患者是具有知情权的:


第四,许多陪同的父母说都说: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是孩子逼的我们走投无路了,才不得已把他们送到这里来,你不知道有一个网瘾孩子这个家庭有多么痛苦。楼主觉得这个是完全没有道理可言的,孩子沉迷网络难道不是父母教育出了问题吗?而不经过孩子同意,没有沟通,就把孩子送到魔鬼手中,不更是显得自己教育失败而且及其喜欢推卸责任吗?甚至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物品,觉得自己可以随意支配。如果造成孩子那么痛苦的罪魁祸首是杨永信的话,父母就是最大的帮凶。

“一想到不用经过考试就可以成为父母,想想真是太可怕了”

说一句及其偏颇的话:那是不是我沉迷于学习,荒废社交,一天到晚在书里,是不是该叫书瘾?是不是也该被电击?那家长们沉迷打麻将、抽烟喝酒,是不是也该被孩子送去电击?(this is fucking ridiculous

第四,作为一个精神科的医生,难道不知道电击一个自闭患者是多么的十恶不赦吗?大多网瘾少年,都是因为家庭的各种原因,而染上了网瘾,大多这样的孩子都是有些自卑自闭的,本来就不认可自己了,电击反而更加强化了这种思维,就好像在极冷的寒冬给他一盆冷水,那些成功“治愈”的孩子们,谁能保证他们心里对这件事没有阴影?谁又来帮他们驱除这些阴影?

第五,网瘾究竟是不是病法律上都没有规定,又何谈治疗?

理论上来说,电击疗法可以短暂性让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产生厌恶,这也就是厌恶疗法,但是只是短暂性的,并不能完全治愈,而电击疗法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损害和生理创伤,肾脏神经长时间负荷电压,会导致神经衰弱,肾脏衰竭,寿命减短。

但是杨永信的电击疗法,貌似更多的是利用肉体上的疼痛来使孩子们屈打成招。

他们没有被真正治愈,而是在伪装,伪装自己已经被治愈了,否则就还要承受那种非人的折磨。更可怕的是:杨永信说,他们就这么伪装一辈子不是也挺好的吗?

最最可怕的是许多父母也赞同这一观点。


在楼主看来,父母应该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提供支持、理解、以及关爱的,而不是愚昧无知到把自己对孩子教育的无能归咎于孩子的叛逆和不听话上面。每个孩子都不是私有品,他们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方式,而这等戒除网瘾的办法,是把他们的独立人格抹杀掉,这难道不觉得残忍吗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