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NY
Post 2015/09/19 23:46:20     文章主题: 《201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十强榜单》揭晓

2015-09-16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京东商城入股永辉超市、沃尔玛控股1号店、阿里和苏宁合作,电商线上和线下融合布局进一步发展。事实上,这种融合源于“互联网+”的发展。
  9月15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5年(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下载:www.100ec.cn/zt/upload_data/bgk/20150915.pdf) 
移动交易市场占比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网购交易规模达到8421亿元,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在2015年上半年移动购物市场来看,阿里无线占据第一的位子,达80.1%;手机京东排名第二,占10.7%;手机唯品会占据第三,份额为2.6%;4-10名分别是:手机苏宁易购(1.8%)、手机1号店(0.6%)、手机国美在线(0.5%)、手机聚美优品(0.4%)、手机当当(0.3%)、手机亚马逊(0.25%)、买卖宝(0.2%)

image

其中阿里依然稳固移动端地位,京东移动端市场份额占比继续提升,苏宁移动端表现强劲,移动端的精准推荐、智能推送、商品搜索体验持续提升,转化率进一步提升。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分析师莫岱青认为,智能手机、平板电商的普及,4G网络环境的日渐优化,电商巨头移动端的布局让用户形成了移动购物的习惯。移动网购规模的快速增长有以下原因:
  移动网购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因:
  1)电商巨头着重移动端的布局:它们培养用户移动端使用习惯,加强用户体验,加大移动端促销力度,“618”、“818”、“双11”购物节中频繁推出移动端专属活动,鼓励用户向移动端分流。
  2)移动购物渠道多元化:各类APP、手Q、微商的迅速崛起,给用户提供更多渠道进行购物,同时也培养了用户使用手机端购物的习惯。
  3)微信红包等普及:微信红包、支付宝钱包凭借良好的用户黏性及年轻群体对新产品的热衷度一炮而红,短时间内培养用户是有手机、平板电脑,用户黏性快速提升。特别是对节假日的捕捉,无论是微信红包、还是支付宝红包都已经牢牢抓住了一批用户。 
网购用户规模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6月底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4.17亿人,而2014年上半年达3.5亿,同比增长19.1%。

image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认为,“互联网+”同样给消费领域带来了变化,从内到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电子商务的崛起降低了网购门槛,增加了县域人群和农村地区消费者的网购比例。因此近年来网购用户人数在不断上身。互联网带给人们的改变有以下三方面:
  改善了消费环境,使消费具有无限性。消费者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各种App上网购物或进行其他消费,这使得日常生活日益方便,而且有了无限伸展空间。
   满足消费需求,使消费具有互动性。网络为消费者和商家搭建了一个互动平台,消费者可以亲自参与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商家则根据消费者对产品外形、性能等多方面的要求提供个性化的商品,使得信息更加对称,消费具有合理性。
释放了消费潜力,使消费具有自主性。“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流行、时尚、前卫的新鲜事物来彰显自我魅力。这种倾向性的选择缘于互联网把产品、信息、应用和服务连接起来,使消费者的“搜索引擎”有了“库”、有了“源”。消费者如果想购买商品,可以方便地找到同类产品的信息,并根据其他消费者的消费心得、消费评价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

趋势预测

趋势一:并购重组加大
  中小型电商生存空间被巨头挤压,会继续寻找强大的合作伙伴,保证生存和发展;对巨头电商来说,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能够较快地布局新市场、新业务领域。下半年出现了“猫宁”这样的组合,那么京东未来与国美进行合作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趋势二:围绕电商主业的周边业务拓展
  到目前为止电商主营业务发展趋于饱和,围绕电商周边业务,如物流、旅游、智能硬件、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周边服务被不断拓展,未来将成为电商重点拓展的热点。
  趋势三:寒冬到来互联网进入冷静调整期
  随之中国消费支出疲软,阿里巴巴下调预期销售额及缩招降薪,似乎预示着互联网寒冬将要到来。加之此前互联网大热,确实要进入一个相对冷静的调整期。未来投资者们会更加慎重,那些具有创新力、独特商业模式的电商会受到青睐。
  趋势四:电商服务商、品牌电商、垂直电商等有望成为下一个上市者
  各大巨头电商如阿里、京东、苏宁、唯品会、国美在线、当当、聚美优品都已经上市。接下来能够上市的电商会是谁一直受到关注。2015年5月21日,作为电商服务商的宝尊电商上市,为电商服务商注入一剂“兴奋剂”。未来上市的电商或许会出现在电商服务商、品牌电商、还有垂直、移动的那些“小而美”的电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