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 <br /> <p>《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这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故事。</p> <p>里面简直像《水浒传》一样N位好汉轮番上阵,他们或正或邪,但都有血有肉有感情。比如曾经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大势已去,逃出城外自杀前的凄凉和复杂的心境描写的很动人,但主角始终是崇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包括我——每个王朝最后一位皇帝都是昏庸无能,导致奸臣当道、民不聊生才被灭国的。奸臣当道有了,这是以前遗留下来的问题;民不聊生也有,这是因为灾旱连年。为什么明朝会在这个时候灭亡,作者只有一个解释:气数已尽。纵观历史,就算是最强盛的汉唐,也都大体经历建国初调整发展,中期兴盛繁荣,后期慢慢趋于没落的过程。崇祯很倒霉,尽管他是一位勤奋、节俭又负责任的皇帝,尽管试图力挽狂澜,依然改变不了历史。在李自成攻进内城三月十八日的这个晚上,崇祯上吊之前,说了这样的遗言:“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p> <p>“诸臣误朕”,或许是崇祯心里最大的伤痛。看完整本书,我也觉得“诸臣”是亡国的主要因素,就像书里写的那样,皇帝每天加班加点工作,穿打补丁的衣服,百姓连糠也吃不上,要人吃人,大臣们依旧过得很幸福,每天进行无聊的争斗,一群只吃饭不出力的废物。</p> <p>我觉得崇祯真是可怜,自打他上任起,就没有一天消停过。连续天灾造成人祸,国力衰弱又带来外患,没有钱,连军饷都发不出,却要不断对付农民军和后金军。崇祯吊死在煤山上,这个结局对偏向于汉唐史的我来说只稍微有点印象,但绝不会是好印象,他上吊自杀也许是活该,但现在觉得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也可能会备受煎熬。</p> <p>以前我也看过类似的历史书,都是倾向于细节、感情描写的,有汉武、汉景帝,他们的形象不再是硬邦邦、高高在上的,而是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看这种书简直像在看一个朋友的故事一样,真实而亲切。我喜欢这样的历史书。</p> <p><strong>附上书里一些触动人心的句子。</strong></p> <ul> <li>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li> <li>但无论何时,何地,得意,失意,他一直在努力,他坚信,自己的努力终将改变一切。</li> <li>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li> <li>有时候,我看见他站在我的面前,对我说:我这一生,从没有放弃。</li> <li>“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生之,何面目见于地下,朕愿督师,亲决一站,身死沙场无痛恨,但死不瞑目耳。”崇祯语毕,泪如雨下。</li> </ul> <p><strong>作者对崇祯的评价:</strong></p> <p>史料告诉我们,崇祯同志应该知道自己的结局,他多次谈到命数,气数,常对人哀叹:“大明天下,奈何亡于朕乎!”</p> <p>然而他依然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到长城心不死,撞了南墙不回头,往死了干,直到结局到来,依然没有放弃,直到兵临城下的那一天,依然没有放弃。</p> <p>一个了不起的人。</p> <p><strong>后记</strong></p> <p>特地翻了教材《中国古代史》关于明朝的部分,提到崇祯的只有一句话:三月,李自成大军攻进北京,明崇祯皇帝自缢于万岁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