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我们的二月二要吃大豆</strong></p> <p><b> 二月二是一个好日子,风儿开始变暖,大地开始苏醒,人们又耍起龙来。这时候,人们对龙的崇拜又达到高峰,所以二月二又被称为"春龙"节。</b></p> <p><b> 二月二都要"敬龙王",相信这个习俗很多地方都有。凌晨一、两点种,鼓就响起来了,汉子们个个起来,穿上新衣来到庙里,表龙和黄龙已被供了起来,长龙面前设列香案,放火煨桑,香烟袅袅升起,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情跪拜。香案上还杀了两只鸡,是祭祀品。拜过"龙王"之后十个强悍的小伙子,打着"火亮",敲锣打鼓,直奔泉眼。乡村的泉眼是清洁的,泉水是清冽的,汉子的双手捧起泉水,洒在龙的口中,洒在龙的身上,龙摇头摆尾,水点四溅。 </b></p> <p><b> 二月二的这一天,青海人要吃大豆,不知道这个习俗别的地方有没有。乡里的亲戚到城里的亲戚家送大豆,孩子们也互相送。民谚曰:"二月二,咬虫儿。"依我看,二月二也可以称作"大豆节"。其实我们青海人吃的大豆就是小伙伴说的黄豆,不过现在除了大都我们还吃蚕豆,白色的、青色的,记得小时候二月二之前,妈妈总会买很多种类的豆子炒。妈妈会用比较粗糙的盐粒来炒豆子,炒出来的豆子外皮上带着一点咸味,我很喜欢。铁锹端来干土,用筛子筛,那细细的土沫就筛了下来,把土沫也放在锅里,再放上大豆,火烧得旺旺的,只听见啪啪的响声,大豆在土沫里爆,颗颗裂开,颜色黄澄澄的,吃起来又脆又香。也有些人家是用细小的沙砾炒的,我不喜欢,因为总觉土吃进去比较脏,但是忘了我们吃的一切都是生长在大地上的。<span class="Apple-tab-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b></p> <p><b>还有些人家不炒,而是直接煮,因为妈妈很少煮豆子的原因,我也喜欢跑到别的小伙伴家里去吃煮豆子。</b></p> <p><b>青海人喜欢吃豆子,我想是因为以前很多人家庭条件并不好,而豆子家家都有种,所以才会那么喜欢吃吧,不过,其实种豆并不是给人吃的,而是喂骡子喂马的。不过,我是真喜欢豆子在嘴里被嚼碎后发出的清香。</b></p> <p><b> 刚进二月初一,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是晾晒的大豆,没有种大豆的就用小麦在土巷里兑换,早有"大豆客"在土巷里转悠吆喝。人们习惯把捡好的大豆在清水中泡泡,然后在台子上晾晒干</b></p> <p><b>除了吃大豆,二月二青海人还吃“地莞儿”(青海话谐音,其实就是地衣)包子,这个我知道陕西某系地方会吃,不知道别处有没有。“地莞儿”是一种藻类植物,生长在山野草丛中,颜色紫黑,铜钱大小,形状有点象木耳,也叫"地皮菜"老人们称是土地爷的,有点像木耳,口感带脆,但是要比木耳更柔和清香一些。一般在草把底下,一拦草把子,下面就有地莞儿。回到家里,将地莞儿用温水泡了,捡洗干净,然后用小肉丁、粉条合成一快,地莞包子口味鲜美,可算作河湟地区的一种风味小吃了。现在上山捡地莞儿的人不多了,地莞儿包子也就不大容易吃到了。</b></p> <p><strong></strong></p> <p><b> 二月二刚过,农家的犁铧就要插向泥土了,庄户人又忙碌起来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