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那年在也门】几鬼好吃的烤鱼!——也门生活小记
楼主:后太史生
粉丝数(20)
|
---|
| #1 |
飞机降落,初出萨那机场时,觉得这里真算是穷乡僻壤,还国际机场呢,比不上国内一个县城的汽车站。
沿着省道般的公路朝城里行驶,四下望去目之所及都是光秃秃的荒山,零星的建着一些方方正正的石头房子,一派不毛之地的景象。
终于来到了驻地,作为老外,我们宁可花重金租住安全的地方,这一带算是当地的高档居民区,一栋栋别墅高大整齐。院子里有小喷水池,里面有红鲤鱼。初看就一个澡盆大的池子,旁边居然装了四盏灯,我心说至于吗……后来才知道这个池子的设置有多奢侈——我们的驻地那一带没有水源,根本搞不成自来水,用水全靠大罐子卡车每天一车车的拉来先倒入各家各户巨大的储水罐里,再用水泵送到房子里的各个水龙头实现自来水的效果。在用水成本这么高的情况下房东在院子里建了个活水喷水池,确实是个能撑场面的东西,无怪乎要装四盏灯照着,白天秀不够夜里接着显摆。
室内的装修风格也是非常的一千零一夜。
刚过中午我就被穆斯林的传统震惊了。 十二点半多,突然耳边就响起了土炮高音喇叭用巨大的音量传来的老头念诵古兰经的声音,喇叭音质很烂,但是苍凉悠长的感觉却不能被掩盖,那音量感觉喇叭就在隔壁楼(后来知道在大概二十几米开外),我开始还以为是有啥突发事件要大伙赶紧撤,花容失色。后来同事告诉我没事儿,他们穆斯林在做礼拜呢。 整个城市近两百万人口,全到清真寺去肯定不可能,所以在萨那城里大喇叭遍布居民区,每次礼拜时间一到,各个社区里的高音喇叭就开始直播附近清真寺里阿訇念诵的经文,这样在家里的主妇,在办公室上班的人都可以就地做礼拜。干!你能想象万籁俱静的凌晨,你还在熟睡中的时候突然耳边就炸响起一个老头似唱似念的声音的情形么?对一个外乡人来说,突然醒来听到真让人毛骨悚然,浑不知今夕何夕身在何处。不久后我还是习惯了,可以在大喇叭里经文的念诵中睡着,后来回国后没个人念经还不习惯,到点了还会自己醒来一下。刚刚开始开拓市场的时候,我们的同事情况不熟,有一次正跟客户谈判着,突然客户不说话了,匆匆道个失陪然后洗了手脚,就在办公室里铺开一片小毯子跪下了,搞得几个中国人面面相觑尴尬不已,以后才学乖了,到点不用催自觉退散。做礼拜导致当地我们客户的上班时间是上午十一点才到,一点钟就收工回去礼拜了,下午四点又来,七点就回去。
上面是兴建中的萨利赫大清真寺,气势之恢宏国内只有近年来以你我之膏血兴建的各地政府办公大楼才能与之一搏。 作为最严格遵守伊斯兰传统的国家,当地人严格按照古兰经的规定每天要去清真寺做五次礼拜。就我出门的感觉不论奢俭,大概几百米就是一个清真寺,清真寺都有宣经塔,一个两个四个,不知道这个跟寺庙等级有没有关系,我琢磨着进入清真寺祷告的穆斯林是不是也有积分要求,或者是不是在高等级的寺庙里祷告刷的积分会更多些。祷告者每次祷告前要先洗手洗脚,如果是在野外的话就是抓一把土来擦手足是为“土净”, 然后铺开一块小毯子跪在上面。做礼拜时间一次大概要半小时,男女虽然分开,但是无一例外。我问过本地同事,祷告的内容包括念真主阿拉的名字九十九次或者一百次,以及诵读或者默念大段的古兰经文。每天的祷告时间并不完全相同,需要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调整(阴天怎么整?)第一次早上四点半左右开始,最后一次是晚上大约九点。 就这么一天五次一次半小时,你说这国家哪会有生产效率可言!据说最初先知穆罕默德在古兰经里规定的礼拜次数是——一天五十次!后来才改成了五次。
在这个国家里,我深切感受到两千五百年里伊斯兰教的沉积。宗教已经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成为天经地义且不可或缺的生命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在宗教的准则下生活,我的理解是,任何法律,与《古兰经》抵触者无效。 伊斯兰教对妇女约束非常严格,仅从服装上就能看出来。我在巴基斯坦和阿联酋的服装店看到穆斯林女装还有其他颜色的,而在这里服装店,女装只有黑色一种颜色,偶尔会有些暗红色或者白色的镶边或者刺绣图案,普通的女装都是全身上下一身纯黑。妇女不能参与很多活动,不能单独出门,必须有人陪伴。 比如下图这位。
开放一点的女性比如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会把脸和小臂露出来,会穿凉鞋,但穿的仍然还是这样的黑色长裙,这已经是上限了。传统的女性除了两个眼睛你不能看到她身体的任何其他部位,即便高温的天气她们也会戴着不透明的薄手套,我看到过一位戴着眼镜的女士,眼镜片的下半部都蒙在面纱里。于是在这里我过的是连眼睛都禁欲的生活。 比如这两位:
女性不允许和除家人外的任何陌生男子说话,外国人更甚。但是在上班时你和她打招呼以及讨论工作是OK的,因为古兰经规定允许女性工作且必须认真对待工作,但是你如果跟她说下班后我们去走走来聊聊你的生活和家庭这样的话,你就等着被宗教审判吧。 在这里给妇女拍照也是罪大恶极的事,一同事在街拍的时候镜头无意中对准一女子并停留了一两秒,然后那女子就一手捂住面孔一手指着我那同事惊恐的尖叫起来,周围一群阿拉伯大汉路人闻声围了上来,最终还是靠本地同事解了围。以上两张照片都是偷拍。拍摄的时候我相机挂在脖子上人做东张西望状然后迅速按下快门,如此弄了好多次才得到两张看得过去的。那时候作为一个初出国门的愣头青,还不明白这样做已经冒犯了他国的传统,现在我心里还是颇为内疚。 我们趁着推动项目进展的同时也把以吃为娱乐的传统带到了中东。 本地人吃的东西很简单,一点烤饼一点土豆泥都够凑合一顿。基本饭店里面的菜谱都只有一页,写着一些牛羊鸡鱼类的简单菜式,无非是烤或者煮,花样太少了。伊斯兰教禁酒,饮酒者被抓住除了一个惨字之外再也写不出任何字来。 所以我们只聊吃食。 首先要提的是Kabab,本来是指的烤肉串,但是发展起来后变成了巨大的一坨。这种烤肉的形式国内也有,所谓土耳其烤肉的,其实是阿拉伯风味。比起国内的肉柱只有一小条,这里的看起来真让人感觉过瘾啊!大块的鸡肉或者牛肉就用调料贴在铁柱上缓缓的转动烘烤。那段日子我们吃得到的肉不多,于是每次出来看到这东西都食指大动,迅速让我们的大脑发出了“各肠胃注意火力全开”的指令。
很多国外的餐饮店里的Kabab是做成老北京鸡肉卷那样的,那个不够地道,正宗的吃法是这样的:
底下垫上一层烤饼,应该和新疆的馕是同类东西。 然后是大把的烤肉,配点薯条,沙拉,酸奶,番茄酱。 其实是很粗的做法,但是,饿的时候来这么一大盘也是爽到飞起了。 休闲时本地同事带我们去了一家店,据说是城里比较高档的,进去一看装修实在不咋地,也就九十年代招待所水平,我说这话的意思是我又犯了以貌取人的错误。 那吃的真的到现在让人想起来还流口水啊! 下面这菜我不知道叫啥,羊肉,土豆丝,配点不知名的香料,蔬菜切碎,加上米饭,香得不行!
大块的手抓饼就直接丢在桌上,我们这等粗人就爱大口吃肉大口吃饼。这里有个细节,对饼子拍照的我们都是在吃了一口之后才各自有相机的出相机没相机的出手机来拍的,大家伙吃过的馕也不少,这个大饼子初看其貌不扬没想到竟然居然可以弄得这么好吃的!非得拍照留念不可。
重中之重是烤鱼。 很大,大概有一两公斤左右的鱼,样子像罗非,但是说是来自海里。
这烤鱼上得太慢,上来的时候我的肚子已经塞满了羊肉,本来只打算撕一小块浅尝辄止,一尝之下我愣是硬生生把胃里又腾出一半空间来。别看样子有点磕碜,味道用广东话说就是唔得顶!鱼烤的火候正好,外酥里嫩,口感一流。吃鱼已经不再不需要任何的酱料,那红红黄黄的作料简直是神来之笔,要说类比的话可能跟柳州狗肉干锅配的酱有点点点点像。咸香是主要味道,此外还有点点酸,也有点甜,只是一点点,几乎感觉不出来。我本来吃羊腿已经感觉美得冒泡,吃到翻白眼了,然而这鱼让我的食欲再次达到一个高点。 收盘子的时候我哭了,这么好吃的烤鱼,我以后吃不到了怎么办啊。
当我得知烤鱼出自这位师傅手下时,我肃然起敬,本想去假借与他握手然后迅速夺鱼而逃,奈何他见多了这种小伎俩,死活抱着盘子不撒手。我只得题词“阿拉伯食神”勉励之。 一顿饭总共就点了三个菜,加上烤饼和奶茶,那家店我们消费大概人均一百五十块人民币左右,算当地高高消费了。但是,我操,值!屡吃屡爽。 刚来的时候看到本地人很多人脸上鼓起个大包,我还以为是什么病导致的,后来发现几乎每天下午人人都有这么个大包在脸上,一问才知道他们在嚼卡特。 也门过去的特产是咖啡,作为摩卡咖啡的发源地,也门咖啡曾经风靡全球。然而他们没有把这名声发扬光大,反而逐渐减少了咖啡的产量然后种上了卡特这种植物,这种败家行为是多么让人扼腕兴叹的一件事。卡特是一种软性毒品,有类似大麻的刺激作用。本地人通过咀嚼它的嫩叶来high。很奇怪在其他阿拉伯国家严厉禁止的东西却在这里大行其道。 这个国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男人和百分之二十的女人每天都要嚼卡特,当地人开Party就是一群人坐在屋里大嚼特嚼。每天下午两点开始到晚上十一点,被称为 “卡特时间”,很多公司重要决议都在卡特时间产生有的人甚至这一整段时间里除了坐在家里嚼卡特啥事不干。这里建房子的时候除了大客厅外还有一间类似副厅的叫做“卡特房”,可见这东西深入生活多深。 看看嚼卡特的人们: 盗撮一,加油站路人甲:
街道遇到一位大叔很配合,摆出姿势给我们拍,他手里提着的小袋子就是鲜嫩的卡特树叶。本地普通人一天的收入刚好够买一包,再穷都要买,不吃饭都得嚼。
这位看店的小帅哥刚开始嚼,嘴里的包还没成型。
闲暇时我们也会开车出门转转,就我所见,虽然已经成为也门共和国首都三十几年了,然而萨那这个城市的建设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一个小例子:这个城市的红绿交通灯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好几年了才开始安装的,之前全凭穆斯林老司机们各自安全驾驶礼让三先啊。 作为一国元首的府邸,总统府还像个样子,这大门倒也气派,可是多年的内战压力之下总统府大门前加建的碉堡实在是煞风景:
普通的城区没有什么高楼,大部分的民房还是旧有建筑,整个街道也是比较凌乱。注意到了吗?那上圆下方的“也门窗”是建筑最大的特色。
下图是从我们住所楼顶看出去的样子。当地人住木棚草屋的我也有见过,比较高档的社区就是周边这样了。
有没有看到所有的屋顶都有钢筋露出来?那不是房屋没建完,也不是避雷针。那么,为什么那么多房顶都把钢筋露出来呢? 网络那一边的观众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猜不出来的话拖到帖子最后看答案。 ……
……
……
——你还是现在拖吧,我就知道你猜不出来。 最后最后,现学现卖给大家一点小知识。 我们从小学数学的时候,一直是把1234567890叫做阿拉伯数字。其实呢,我们所谓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古印度人的发明,看看下面这个车牌,数字上面的那一排才是真正的阿拉伯数字的模样。
为啥豪宅楼顶会露出钢筋朝天? 这得怪当地政府的一个奇葩税收政策:居民建房落成完工后就要向政府交纳一笔重税。机智的老百姓们为了避税,家家户户建房完成都会在房顶留几根钢筋并且杵得高高的以示我这房还没建好各位税官请回吧。 (集诚信特约文章。转帖请注明作者及集诚信 jichengxin.com)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6/08/05 22:30:44 打赏 | |
| #2 |
另外一个世界的风情! 太有趣了。
| |
| #3 |
楼主真搞怪!食物照片和描述看得我都饿了
| |
| #4 |
写得让人很向往去那个地方哟!
| |
| #5 |
有趣。谢谢楼主分享
| |
| #6 |
@佩弦:请努力加餐饭。
| |
| #7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这也实用
| |
| #8 |
@#停车坐爱枫林晚:有历史的地方,去了一定会有收获。不过也门日渐动乱,自杀袭击层出不穷,现在已经不大适合旅游了。
| |
| #9 |
看来也门这个国家也挺奇葩的。
关于烤鱼,你有没想过味道好吃是不是加了那个卡特软性毒品啊?
| |
| #10 |
宗教太厉害,加上经济不好的地方,肯定容易乱。阿联酋之类的富国就好多了。
| |
| #11 |
嚼着卡特树叶的小李飞刀
| |
| #12 |
身为阿拉伯女人,是不是过得有点暗无天日啊?但是我们在她们看来会不会太堕落了?
| |
| #13 |
这个世界差别太大,怪不得难得和平。
| |
| #14 |
烤鱼那段写得太好玩了
| |
| #15 |
@#韦德-Wade:哈哈,行行重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