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你的青春非主流时代—考题无理取闹篇
楼主:昙某某2
粉丝数(15)
|
---|
| #1 |
还有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就要高考了,好紧张,不过还好我已经考过了……
从初中到高中,越来越荒诞的题目让众多考生感觉哭笑不得。包括我在内,有的时候对于高考某些命题实在是无语至极。 尤其是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命题既要避免被押中考题而偏偏不循常理思考,又要通过考题彰显和引导考生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和“正确性”。导致了频频出现那些缺乏现实性的偏题和怪题。
我觉得,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反映的往往不是考生的写作能力,而更多的是考生对僵化语文教育水平体制的适应水平。你能写得好本地历年来的作文命题,却也写不好其他省份的。分数高的学生也有的缺乏想象力,还有的逻辑不够清晰,但是仍然还是拿了高分。 话题转回来,我并不打算批判高考作文如何如何,只是想说说其中几个令人无语的“奇葩”考题 第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鸟,它能飞行几万公里,飞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 在飞行中,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到树枝上休息一会而,饿了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就站在树枝上睡觉。谁能想到,小鸟成功地飞越的太平洋,靠的却是一小截的树枝。 试想,如果小鸟衔的不是树枝,而是把鸟窝和食物等所有的用品,一股脑全带在身上,那小鸟还飞得起来吗?
根据上述材料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做含义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然后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作文:
《我不相信傻鸟的道理》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立刻石化了。我很想抽人!很想狠狠地抽命题老师一巴掌——代表我的物理老师。 让一只鸟,叼着树枝飞太平洋——什么样的极品智商才能编出这样的故事呢? 我不知道命题老师的鸟,是如何威猛,是如何神奇。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却让我不得不怀疑一些东西,我不跟你计较,一个叼着树枝的鸟,如何跟同伴打情骂俏;我不跟你计较,一个不会游泳的鸟,如何踩着树枝捕鱼;也不跟你计较,太平洋的海浪会不会打翻树枝。我只问你一个问题: 你知道,究竟多大的一根树枝,才可以让一只鸟浮在水面上? 铁丝一样粗的?筷子那样粗的? 找抽的命题老师,请允许我交给你一个关于浮力的公式,如果你想让一块木头能载动一只鸟,那么需要符合以下条件(出于对您智商的尊重,我不使用各种字母): 木头产生的浮力=(木头本身的重力+鸟的重力) 为了能让木头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假设木头恰好被完全踩到水面以下。 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水的密度x木头的体积x重力加速度=(木头的密度x木头的体积x重力加速度)+(鸟的质量x重力加速度) 合并同类项并简化之,得出: 木头的体积x(水的密度-木头的密度)=鸟的质量 水的密度约为1000千克/立方米,而木头的密度在400-750千克/立方米之间,我们权且当这个鸟很聪明,找了比较轻的一种,木头的密度按500千克/立方米算。 可得出: 鸟的质量/木头的体积=500千克/立方米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结论:如果鸟是1公斤重,那么,木头的体积=1/500立方米=0.002立方米=2立方分米 2立方分米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常见的砖头,大约两块!! 一公斤重的鸟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普通母鸡一般三四斤重,一公斤重的,也就是只小雏鸡。 一只小鸡那样大小的鸟,衔得动两块砖头大小的木块或者说是一个胳膊粗细的木棒吗?就算可以,风对木块的阻力,也会让鸟儿飞到大西洋,而不是太平洋的。 命题老师可能会说他的鸟大,鸟大分量也重啊!那可能要衔的就不是胳膊粗的木棒了,而是一根柱子了。 总之,科学告诉我,不管是什么鸟,都不会选择叼着树枝飞太平洋。如果一定要这么干,肯定是只傻鸟——淹死在太平洋里喂鱼的傻鸟。对于建立在这个傻鸟故事上的傻鸟道理,只有傻鸟才会信。
虽然文章里面有很多地方也还是没有道理的,比如雏鸡只有半斤左右,一公斤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太平洋的水的密度也不可能是1000千克/立方米。但是观点还是挺新颖的,论点也还是很明确的,有理有据。但是这个是个零分作文。大概这已经不是给个零分就能解决的仇和怨了吧哈哈哈。这个素材作文其实我也写过,还是很恭恭敬敬地答题。虽然觉得有点不科学但是并没有多想。
第二: 作文题目: 有一个小孩伸手到一个装满糖果的瓶子里去,他尽所其能地抓了一把糖果,当他想把手收回的时候,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糖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一个旁人对他说:“你知足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些,那么你的手可以很容易伸出来”。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了两者的辩证关系,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有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
咋看之下可能发现不了什么问题,而且貌似为一则寓意丰富的材料。但是这则材料太幼稚,幼稚到连常理都没有考虑到就拿出来考试,下面就用我们理科生最擅长的推理能力来证明它的不符合实际性。 问题:为什么该小孩不能直接把糖果倒出来? 已知:瓶口的大小大于糖果,且大于小孩的手。 求证:该小孩确是能把糖果倒出来,且该材料不符合常理。 证明:1根据已知,可得到糖果可以从瓶子里倒出来。 2根据材料可得,该小孩能伸手去拿糖果,并能主动去拿糖果,且根据旁人会对该小孩的话判断,该小孩已经大于五岁小雨14岁。 3根据常理得大于五岁的孩子,会选择直接把糖果倒出来,或者能把糖果从瓶中拿出来,而不是哭泣 综上所得,该材料不符合常理
其实在我看来,证明过程有一些牵强。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现在我的确没有遇到过这么傻的孩子,如果可以选择倒出来的话,这个孩子是绝对不会光是哭的。如果是只会哭的孩子,年龄一定不大,那当你作为旁人,你还会跟一个只会哭的孩子说什么放弃之类的高深话题吗?
陕西有一道高考题: 给违反交规的父亲一封信: 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再打电话了,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警察前来后对父亲进行批评教育,要求考生给父亲写一封信。
这是楼主个人想法,这种作文太过小学生了一些,我很倾佩那个小孩的做法(如果现实真的有这种人的话),为了父亲的安全,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别人的安全……但是就我来说,我是不会选择报警的(我相信是个普通人都不会),不是因为刻意隐瞒或者是纵容,而是压根不会想到报警这一做法。这样的话,写出来的东西能是些什么?编织的“义愤填膺”?道理满满? 考题帮你做了选择,于是你就只有按照这个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这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这种情况如果问你如何选择,你可能会真的选择报警。但是前提是没有人让你做出选择的时候,现实中遇到这种情况,你会主动去想过有这种选择吗
我们大多时候在对问题是否成立这件事情考虑得不多,似乎大家都对分析问题有瘾,只要能发现问题,就想要去分析明白,但是我们通常往往没有去考虑这个分析的问题是否能够成立。 就好像,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降落。最后到达地面的时候能砸死人吗?各种重力加速度、时间什么的算上,要怎么得出结论。 但是难道我们没淋过雨吗? 恶狼般扑入题海的你,收获了什么? 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