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咱家的年味
楼主:zpy
粉丝数(48)
|
---|
| #1 |
咱家的年味 作者:集诚信钰 图片:来自网络 已经有半年没在家做饭吃的我,知道儿子放假要回来了,工作的女儿要回来过年了,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早早的就开始准备过年的饭菜了!因为我觉得孩子们回家过年,吃妈妈做的饭菜就有年的味道了!
我问儿子过年想吃些什么?妈好准备,儿子说没啥想吃的,平常都吃了。过年想做点啥?儿子说没啥好做的,年年都在做:贴贴年画,贴贴对联,吃个年夜饭,上上爷爷奶奶的坟,没啥意思!儿子说这年的味道没啥味了!
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的最大的民俗就是过年。它通过各种传统的方式与形式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愿望、情感、理想与追求。无论是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还是守岁,燃放鞭炮,拜年等等,这些年文化的方式代代延续,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也就是团圆、亲情、祥和,此中包含着无比强大的民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可在孩子这确感受不到了!
一日送儿子去驾校,儿子还记得外公在世的时候,咱们挤火车,挤汽车要在大年三十前赶回家,在年根的时刻和外公团圆在一起的情景吗?儿子说:记得记得,那年大雪纷纷,火车整整晚点十几个小时,坐上火车还没有暖气,回到外公家我就发高烧了。但是外公好高兴我,抱着我就亲个不停。
是啊,这就是我们对家、对亲人、对故土眷恋。这是从骨子里涌出的对家的情感。 从车反光镜里我看到儿子脸上露出了顿悟的表情。
你抱怨——“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我喜欢听到你这样的抱怨。这说明我们的物质生活好了。你抱怨年味儿淡,一定是心里非常想过年但找不着年味儿。这一声声抱怨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对年的需求、对年的情感,是存在着的,只是找不到载体,找不着可以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方式。这就需要你们年轻人去把过年从生活上的必不可少,变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设法使传承千载的生活的年,完美地转化为未来的文化的年!
打赏 | |
| #2 |
年年有味。
| |
| #3 |
@勤劳善良小农民:味有年年。
| |
| #4 |
团聚,的确是过年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 |
| #5 |
@#游山玩水:是的,只要孩子们能和父母在一起,哪怕是一句话也不说,陪着父母看看电视,父母也觉得这就是年味。
| |
| #6 |
感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家的娱乐方式也多了。在小的时候,包饺子、做腊肠,这些都是年味儿,但是现在玩手机已经成了第一选择
| |
| #7 |
@艾书:呵呵,是的,现在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手里也得拿着手机。
| |
| #8 |
@zpy:因为玩手机我被我爸妈说过无数遍
| |
| #9 |
@艾书:我们也是这样说孩子的,可是他还是一样的,有时还是边吃饭边看手机。其实想想孩子能边玩手机,还坐在我们身边陪着我们,这也是陪伴父母了吧,总比在外面见不到人影强吧。
| |
| #10 |
年味儿越来越淡,跟仪式感的缺失有一定关系。小时候过年很讲究,穿新衣,大年三十必须有公鸡敬老人,洗脚不能超过膝盖,大年初一只能进不能出,不能买东西,扫地不能倒垃圾,不能吃鸡肉,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但是现在都不讲究了。
| |
| #11 |
@佩弦:洗脚不能超过膝盖,第一次听说。
| |
| #12 |
@佩弦:我怎么记得是一定要过膝来着……不过好多年都没这么讲究了
| |
| #13 |
@昙某某2:也可能是她们那缺水,为了节约水,少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