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穷人会有真正的幸福吗?不知足不常乐?
楼主:东北农民
粉丝数(0)
|
---|
| #1 |
这个事一直没想明白
打赏 | |
| #2 |
想要的东西,要么奋力直追,要么干脆放弃。
| |
| #3 |
你努力的路径方法不对,如果还年轻趁早,如果老了就是悲剧了,不过当今社会吃饭是没问题,但如果你生了病,掏不出钱或因病致贫就是命了。
| |
| #4 |
谁知道不幸和明天谁会先到,我们都以为来日方长,谁曾想世事无常,人到中年,健康最值钱,活着就是最幸福的事。在灾难、疾病面前,人如蝼蚁。残忍吗?可这就是事实。赚再多的钱,把身体搞垮了又有什么用?与健康相比,什么王权富贵,什么功名利禄,都是浮云!
穷人也有穷人的穷欢乐。
| |
| #5 |
从光鲜亮丽月收入几万的白领,到失去经济来源的病人距离究竟有多远?其实就是一道门的距离,出了公司门直接进ICU病房,你加班挣的那点钱不够医生2分钟的问诊费,残酷不?可这就是现实。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就像是如何摆弄3个球:工作,家庭和健康,当你牺牲健康和家庭的时候,你很快会明白,只有工作这个球是橡皮做的,掉下去会再弹起来,而其他两个却是玻璃做的,如果你掉了其中一个,你的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 知足常乐。。。
| |
| #6 |
生命不会和你开玩笑,在为梦想打拼的时候也要多照顾自己!不要辜负了自己辜负了父母!
| |
| #7 |
不管美国印不印钱,不管美元到不到中国,中国都要印钱。比如中国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慎重的考虑,科学的测算,决定在2021年要印1亿个单位的人民币。那么即便美元不到中国来,中国还是要印1亿个单位的人民币。那么现在由于美国印钱导致了有1,000万个单位的美元来了中国,按照6.5的汇率就需要6,500万个单位的人民币去跟这些美元换,那么中国就要印6,500万个单位的人民币。 那么接下来有两种可能: 第1种可能,中国计划2021年印人民币的总额是一个亿,现在因为美元的到来,要被动印了6,500万。接下来如果把剩下的缺口3,500万印出来,总数还是一个亿。这事儿就OK了,那么就跟原来的计划一样。 第2种可能,中国本来计划印一个亿的人民币,那么这一个亿的人民币按计划印,另外,由于来了1,000万个单位的美元,所以再印6,500万个单位的人民币,印钱总额就是1.65亿个单位的人民币。 那么,这两种可能里面会是哪一种呢? 我的回答是:哪一种都不会,大概率是一个中间状态。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既然是中间状态,具体数额是多少呢? 这就要看,中国为了发展经济,经过测算和斟酌最后怎么做决策了。 但是不管最后的具体数字是多少,我们会发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理解这个问题的一个根本点,那就是不管美元来不来,归根结底中国接下来要印多少人民币,取决于中国对自己经济发展的考虑。 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印多少,就印多少。所以美国印钱并不绝对和必然地导致中国会通货膨胀。 我这样说似乎把这个事情说清楚了,但似乎又什么都没说,因为没有给朋友们一个明确的答复,接下来来点明确的。 这个所谓的明确的答案要回答的问题是:不管美国人印不印钱,印多少钱,中国要不要通货膨胀?会不会通货膨胀? 关于要不要的问题,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一个一句两句话说不清的问题,我在喜马拉雅上的节目《货币浅说:让金融走下神坛》,从第91章开始就在说这个问题,现在说到了190多章,已经做了100多期的节目,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说清楚,还在说。接下来的第190章到第200章的节目会有一个总结。那么我在今天的节目里面提前把结果透露出来,那就是:中国发展经济,适度的通货膨胀是必要的。 所以说,我们也可以说:中国需要适度的通货膨胀——请朋友们听到我这句话之后,不要觉得不舒服。通货膨胀意味着我们手上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是一件比较悲催的事情。但是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我们必须冷静的说这句话。具体请收听我在喜马拉雅上的节目《货币浅说:让金融走下神坛》第91章以后的100多期节目。 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40多年来的实践中,一直在通货膨胀,而且通货膨胀率还算是比较高的,至少比美国高。 所以,关于美国印钱中国会不会通货膨胀的问题,我的回答是:美国印不印钱,中国都会通货膨胀。中国通货膨胀跟美国印钱有关联,但关联度并不高,该通货膨胀就通货膨胀,该“胀”多少就“胀”多少。 我的这个结论,也可以从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通货膨胀的现状中得到印证。为此,我对着中国1990年以后每年的通货膨胀率数据的表格凝视了大约30分钟以上,同时又对美联储本世纪以来印钱数字的曲线凝视了10分钟以上。——换言之,我今天的读书内容主要是一张表和一张曲线图上所显示的数字,我今天读书主要是在读数字。 2007年以前,美国每年印钱不多——前面已经说了,他们94年只印了8,000亿,只有2020年一年印钱的1/4。但中国从改革开放到2007年一直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还比较高,平均下来大约每年是4%。 2008年开始,美国在5年的时间内印了3万多亿美元,是他前面94年印钱总数的4倍。中国的通货膨胀情况如何呢?一方面,继续通货膨胀,另外一方面,通货膨胀率比以前略有上升——但仅仅是略有上升而已。 总而言之,我们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界,来看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和美国印钱的关联度,我们会发现他们关联度并不是很强。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貌似是正相关。但有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就是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国在大量的印钱,而中国也在大量的印钱,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 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美国大量印钱,而中国并没有跟,没有推出数量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所以我预计2020年美国印钱之后,中国的通货膨胀程度跟美国印钱的规模的关联度,会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那几年。 所以,关于这个朋友提出的问题:美国印钱会导致中国通货膨胀吗?我的回答就是:美国不印钱,中国也会通货膨胀;美国印钱,中国还是会通货膨胀——但不会因为美国印钱而明显加大幅度。 说到底,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最根本、最决定性的因素在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健康程度。 顺便说一句,如果我今天说错了,未来几年中国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那根本原因也不在于美国人印钱,而在于中国的经济出了问题——而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我认为不会出现。 那么最后的问题是:未来几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大约会是多少?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只能根据过去的数据和个人的一些逻辑和理念。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偏高,随后逐渐回归常态,这个常态的中间数大约是2%。所以我对未来几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的预期数字是2%。 2%意味着什么呢? 我再提供一个对比数字,供朋友们思考。那就是目前一年定期存款的国家基准利率是1.5%,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银行大约要加40个点,接近2%。 这又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你把钱存进银行,如果遇上一个厚道一点的银行,你大约勉强可以跑赢通货膨胀,保持资产不贬值。如果你存钱的银行稍微吝啬一点的话,你就跑不赢通货膨胀,你的钱就会贬值。 如果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生活体验上的通货膨胀率往往要比官方的统计结果要高。那么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你把钱存进银行是跑不赢通货膨胀的,是会一年一年地贬值的。 也就是说,把钱存进银行,划不来,钱会一年一年的贬值——当然,你如果不把钱存进银行,把钱放在枕头底下,或者放在床底下,贬值的会更快,因为存进银行,多少银行还会给你一点利息。一点点钱也是钱,蚊子肉也是肉。 那怎么办呢?每个人手上拿着钱都不希望他贬值。 我的意见是,有钱的时候,该花就花,不要亏待自己——当然我不主张浪费。 如果你该花的钱都花出去了,手上还有余钱怎么办呢?我建议你买保险。因为买保险就是为特殊的和突发的事件提供一个保障。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样的一种场景:你有钱了,当下需要花钱的地方,你都拿得出来钱花。然后你又买了保险,生活中一旦出现特殊事件你也不慌,至少是在钱的问题上不慌张。那你就可以乐哉悠哉的过日子了,可以天天去跳广场舞了,或者到健身房健身了,一门心思想着养生,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了。所以在我心中,有钱了,买保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有钱,怎么办? 毫无疑问,存银行不是我建议的方式,那就只剩下投资理财了。但是关于投资理财,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非常愿意跟朋友们分享。那就是:我们对投资理财的期望值有多高?说成人话就是:你希望投资理财一年赚多少钱? 关于这个问题,我很想给朋友们分享两个重要信息: 第1个,我在去年的母亲节,碰巧又是巴菲特投资建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65周年纪念日,写过一篇文章,特别强调了,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投资大师巴菲特,65年来的平均年收益率是19%。 我强调这个事实的用意何在呢?那就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投资大师的能力是年收益19%,对于我们普通人,以及我们身边所谓的投资理财的专家,我建议把他们的水平最多想象成巴菲特的一半。 我认为这个标准不低,我们身边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够达到世界排名第一的投资大师的一半的水平,那应该是很高很高的水平了。 水平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投资大师的一半,那么正常情况下收益率也只能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投资大师的一半,19%的一半大约就是10%。 我的观点就是,对投资理财收益期望值不要超过10%。 我这个想法对不对呢?我有点担心很多朋友不赞成,所以我接下来要找一个比较权威的人的一句话来印证我的观点,这个权威人士就是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毫无疑问,在经济、金融、投资、理财领域,如果您不相信我说的话,这非常正常,因为我可能真的是个水货。但是你总不能说堂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银保监会主席是金融方面的外行吧?如果中国的银保监会主席在金融方面是一个外行,那中国经济还怎么发展呢?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银保监会主席应该是金融方面的内行,他说的话应该是靠谱的。那么他在投资理财上是什么观点呢? 他在2018年6月14日,在上海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共同举办的“2018陆家嘴论坛”上说过这么一句话: “要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意思就是:超过10%,你可能血本无归。 这和我为投资理财设定的收益上限10%,刚好吻合。 总之,我不能绝对排除当代中国有少数奇才、天才能够超过10%,但出于对投资理财的风险考虑,我们对投资理财的期望值最好不要超过10%。 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内容,也是我对一位朋友的提问的回答。前面说了,我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对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每年通货膨胀率的数字表格进行了长时间的阅读,也对美联储印钱数字的曲线进行了长时间的阅读。 我想借此机会说,读书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其中读数字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我今天就主要是在读数字。钱是用数字来表示的,如果你喜欢钱,就一定要喜欢数字。这是我今天在读书问题上给朋友们的建议。
| |
| #8 |
近日,有一则耸人听闻的新闻刷爆网络:一瞬间就传遍了全世界,网上拍砖如雨,恶评如潮,闻者无不愤怒!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有一户家庭,刚一周岁的孩子得了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医院向患者家属推荐的,可治疗这种病的特效药,竟然高达70万元一针! 真正的天价,是我国所有药物中最贵的,且完全是自费的药物。 不要说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是我们的中产,能付得起这样的医疗费吗?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还不止需要一瓶! 就是砸锅卖铁,又能换上几个钱? 幸亏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互联网,患者的父母,在亲戚朋友中到处筹钱,想要拯救孩子的生命。 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在问着同一个问题,这种药真的这么贵吗?昂贵的也太离谱了吧。 于是有人追本溯源,寻找这个药在国外的售价。 很快就有消息传来,就是这种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在澳洲,诺西那生钠仅41美元,合人民币不过280元左右! 可是我们的医院居然敢为病人开价,开到70万元一瓶! 医院的暴利居然到了如此骇人听闻的程度! 这种在医院被标价标到70万元人民币的药,在日本近乎于免费。
| |
| #9 |
70万一针的药我相信是真的
| |
| #10 |
| |
| #11 |
去年,一个河南女孩因为买不起手机无法上网课而试图自杀;
《变形记》里有个人气很高的农村女孩梁小友。因为乖巧好学,长得又好看,被网友称为“神仙妹妹”。变命运的时候,又发现她已经从高中辍学,成为了一名网红。从梁小友的立场来看,父亲突然生病让她的家庭负担陡然加重,自己只能赶紧工作赚钱;但依然招来了不少非议:“穷人家庭就是短视,只盯着眼前那点利益。”随着奋斗叙事的进一步延伸,衡量穷人的标准也越来越苛刻;从前还是“要靠奋斗出人头地”,如今连奋斗的姿态也被纳入评判体系。 穷人的努力只剩下咬牙吃苦这一种样子,当网红就是“胸无大志”。然后那些所谓的“劣根性”就会盖下来,顺手抹除人们心中的最后一丝同情。所以为什么说“奋斗叙事”是有副作用的? 当它成为底层唯一可被接受的形象,悲剧也不过是衬托美德本身的“点缀”。而那些被困难打垮,对生活心存怨怼的人,永远无法得到真诚平等的审视。但事情本不应该这样。那些跟我们生活中同一个社会中,依然在为了生存而挣扎的人们,也应该拥有被关注、被帮助的权利。而不是只能在尽全力摆出合格的“奋斗”姿态之后,才获得舆论轻描淡写的一瞥。 当穷人形象只剩下“寒门贵子”家境的贫寒,家人们往往要牺牲良多;而成绩是回馈家庭和师长的唯一方式,于是他们只能像苦行僧那样自制和专一,让自己成为“读书的料”。黄国平的经历是让人钦佩的,但造就这种“奋斗”的客观环境却是可悲的。其中的痛苦、艰难,有时候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通过读书实现人生逆转,进而回馈社会——这几乎是如今仅剩的“积极向上的底层故事”。一边抱怨生活压力大、成功路径越变越窄,整个社会都太习惯“奋斗改变命运”这样的底层故事了,以至于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件事对于他们的难度。然后指责他们“不够努力”,就变得理所应当。
| |
| #12 |
难翻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