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书不只为了获得知识,也为了有人替你的思想“买单”
楼主:#柏一
粉丝数(4)
|
---|
| #1 |
杂感一堆
——读《那两个女孩》有感
看到这本书,这好像又是个有点滥情的故事,一对双胞胎,从出生似乎就带着不幸,因为他们的头部是连在一起的,简单来说,他们是可怜的畸形儿,然后他们在这种身体的缺陷中一起走过了很多个年头,就好像很多书中讲述的一样,悲惨开头各不相同,但是结局不约而同是战胜生命里的不幸,走向生命高度,对了,这样我们这些读者就可以也相似的从其中获得力量。
但是就这本书而言,我想它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关键在于,你把主人公放在怎样的天平上,天平的另一端是你的思想,
如果放在悲惨的天平上那她就是悲惨的,就我而言,我觉得他们挺快乐的,她们的生命里从始至终都有另外一个人穿插着,陪伴着,不会离去,活成自己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然,这也是我自己这样认为的,就是有点境由心生的味道,你心里认为是怎样的,看到的事物就是怎样的。
由此,想起来上学期看的一本书,讲阿富汗一位从政的女性的自传,其中看完整本书我一直记得的一段话大意是,“外界同情阿富汗妇女,因为他们被社会勒令保守,地位低下,”但是那个作者说她看到却是阿富汗妇女是多么的勇敢勤劳,事实上外界觉得悲惨的阿富汗妇女很多也是很幸福的,我当时是被作者的这段话惊到的,因为不巧本人也是那外界的一部分,我也觉得他们可怜。
扯了这么多,是心里有感,也是想说我就单独把这本书的内容当一个故事来看了,而不是带有一个企图从中获得什么力量想法。
当一个故事来看有个好处,你或多或少能从主人公的身上看到和你重合那部分,比如双胞胎中的姐姐有段时间的状态是“她感觉自己迷失了,好像身处一座她非常熟悉的城市中,想要去住了一辈子的那条街道,可一直走错了路,最后回到了起点”。
然后我记住了,我感到了共鸣,这段时间我特别想回到我小时候待过的那座城市,去看看那里,这些都是我的回忆带来的,过去的时光是多么美好,但是,马尔克斯说“生命里所有快乐的时光最后都会用忧伤来偿还”,就是这样,你当下过的好,过去便是好的,当下过得不好,美好的回忆便会使人难过。
现实的励志宣言是我们要多接触美好的事物,这是对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内心里是有一份渴望的,这个世界存在着为你的思想“买单”的可能,哪怕那份思想消极悲观。我想这和人长期的群居生活脱不了关系,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愿成为离群索居的人,思想上也不想,看到文字里有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你会想起那个你住了很多年的地方,那里的人那里的景是否依旧,此刻的你身在他乡,不知归期。小说里的人失恋了,明明没有事的你却哭的难过,曾经的你,埋在回忆里的你,也曾那么认真的喜欢过一个人,小心翼翼,那么傻的你……
所以呀,书里有文字,文字里有故事,故事外应着多少人,辗转难眠,安慰的那是这世上从不只我一人,他们和我一样。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和集诚信 jichengxin.com)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7/09/15 06:56:17 打赏 | |
| #2 |
有些书是让你看到从前没有看到过的世界和思想,有些书是把你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出来,让你与之共情
| |
| #3 |
@艾书:同感。
| |
| #4 |
文字有着不可替代和不可比拟的力量
| |
| #5 |
读书让我体会未曾有过的人生经历
| |
| #6 |
多读书始终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