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认知中的月半?
楼主:昙某某2
粉丝数(15)
|
---|
| #1 |
你们所认知中的月半是什么? 楼主认知中的月半 ——是每个小孩都能分到鸡腿的日子 ——是每个家门口都点燃香火、烧纸钱的日子 ——是每一个晚上鞭炮声响遍上空的日子 ——是,七月十五
好吧,不得不说楼主貌似没有去认真了解过这个节日,楼主想的是,反正每个地区的节日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所以就懒得了解,而且好像父母也没强制要求我懂得这些。 今天楼主去妈妈的老家那边过节,饭桌上,楼主第一次听到了,不对,应该是走向了新世界的大门?
以下的内容是楼主的婆婆(不是亲的)告诉楼主的,婆婆有些醉了,说话的内容可能有些混乱,楼主记下来的也有些混乱,但是还是想记下来:
先是楼主的婆婆说今天出去买菜赚了多少,然后很幸运的xxxx(这里楼主压根没注意听,因为一向对大人们的聊天内容不怎么感兴趣)。 之后是楼主的粑粑说:“怕是昨天供的三条鱼起作用咯”
然后话题开始了
“从初十就开始了,他们就会开始回来到处转转,香火不能断呀,一直转到十三,也不知道他们去哪转了。” “门口下坡那块那家的超市的香火就没有断过你们可以去看看,我一直注意着呢。” “人家大门口也许黑漆漆的,但是你只要进了第二间屋子你就会发现香火旺盛亮堂堂的!人家都注意着呢。”
听到这里楼主有疑问:“不是说的月半吗?不是十五号吗?” “是农历的哦,月半正日子是十三,只过十三,不是十五呢” “你只有心里想着祖宗。他们才会保佑你一切顺顺利利的健健康康的。”
婆婆说到这里,小舅舅就很不耐烦的说了:“那心里想着就好了,搞这些形式干什么。” “心里想着你要做呀,你不做你光是心里想着有什么用,你说你想我,你光是想想有有什么用!” “反正我妈是这样告诉我呢,我也就这样告诉你们,我也老了,以后家里交给你们我也放心。”
小舅舅又不耐烦了:“知道是知道谁会去浪费时间做这个啊。” “你哪怕抽一点点时间做不就得了!想着祖宗看着你呢。” “像你每次都给小孩子一颗糖一样,你天天给,他能不记得你的好吗?” “有鸡的鸭的供一供,没有鸡鸭的放几条鱼。” “你别说不信,你自己看看那些去拜菩萨的还不就是那些有钱人,越有钱的越信这个” “你得记着他们,他们才会保佑你,做事顺顺利利的。” “也不知道是开了会还是什么,前几年家家放鞭炮,唯独今年一声都没有,我也奇怪,因为我今年也不打算放。”
楼主也不知道应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该相信世界是科学的,不过总算搞明白了月半指十三,不是十五。
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还是依旧每家都燃着香火,烧着纸钱……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7/09/04 20:52:23 打赏 | |
| #2 |
传统习俗是很难改变的,其实近几十年很多传统的东西都被改变被抹掉了,但其实根子还很深。
算是一个民族根深蒂固的信仰吧。 中国人对于祖先的重视是其他任何民族都难以比拟的,也许祭祀祖先能更好的凝聚家庭这个纽带。 而家庭是几千年在血雨腥风中,中国人生存繁衍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
| |
| #3 |
@#游山玩水:是啊。逝去的有精华,当然也有糟粕。其实很多风俗慢慢淡掉,这个挺可惜。像月半焚纸锭祭拜逝去的亲人,增加了我们对亡灵的敬畏心,祖宗们其实就是维系家族的纽带。
我昨天晚饭后提前走,临走前也去香案桌前给祖宗说一声,打个招呼。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7/09/04 21:37:21
| |
| #4 |
很多习俗其实在年轻一代,已经淡掉了。想想我有了孩子,这些七月半、重阳节,可能都只是书上了解到了
| |
| #5 |
@#游山玩水:慢慢的都会淡忘,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所剩不多了
| |
| #6 |
@艾书:书上了解这个也太夸张了……
| |
| #7 |
我感觉以后我的孩子,从我这里能知道的就只有春节清明中秋这些比较大的,像重阳月半,就不会了,因为我也不是很了解,也不会过。。
| |
| #8 |
@艾书:重阳几乎没感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