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游客
Post 2021/03/16 19:21:46     文章主题: 彻查到底!一个个连夜回应

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手机清理类软件,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第一时间启动处置机制,在工信部指导下,目前该局已组织北京地区App应用商店对被曝光的App进行了下架处理。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北京地区主流的应用商店中,如百度、小米、豌豆荚、360等应用商店,都已经按照该局要求紧急下架了被曝光的违规App。

据介绍,下一步该局将依据《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以及《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对“智能清理大师”及“内存优化大师”这两款App涉嫌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行为进行深入调查。

“对涉事的北京胜达讯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慧点共赢科技有限公司我们也会依法依规进行严格处理,并进一步加大对App检测和违规问题的处置力度,力争保护好大众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华仔
Post 2021/03/16 19:09:32     文章主题: 彻查到底!一个个连夜回应

又是一年3·15。昨晚,2021年3·15 晚会例行在央视财经频道进行现场直播。科勒卫浴、UC浏览器、360搜索、长安福特、英菲尼迪等企业被晚会点名后作出回应。

主要曝光问题涉及:1、谁在偷我的“脸”?;2、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猎聘通、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被点名;3、老人手机里的安全陷阱;4、搜索之“病”;5、又见瘦肉精;6、追踪“瘦身”钢筋;7、名表维修猫腻多;8、锈迹斑斑的变速箱;9、保密协议岂能成为遮羞布等。

70多岁的李女士通过智能手机看新闻、小说时,手机屏幕总会自动蹦出一些“安全提示”:“病毒”“垃圾”“内存严重不足”,按照提示李女士清理了手机,但她发现这些“安全提示”越清理越多,手机越用越慢。

监控摄像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已经无所不在,但您也许不知道,有些商家所安装的摄像头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

记者在全国多地先后调查了20多家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商户,所到之处,人脸识别信息均被偷偷获取,没有一个商家明确告知,征得同意更是无从谈起。比如,在无锡宝马汽车4S店,记者发现了瑞为公司的人脸识别摄像头。在港汇恒隆Max Mara专卖店,记者看到了万店掌公司的摄像头。科勒卫浴也在全国上千家门店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消费者只要进了其中一家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被摄像头抓取并自动生成编号,以后顾客再去哪家店,去了几次,科勒卫浴都会知道。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隐私安全等。

记者注意到,科勒卫浴的摄像头上标注着“万店掌”字样。除了苏州万店掌公司,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雅量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同样为不少商家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其中,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透露,“这种摄像头已经安装了几十上百万个了。”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薛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平台目前拥有的人脸数据量已经上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收集人脸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

工作人员提示:这些数据信息对老人们进行用户画像,给他们打上“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标签。于是,各种低俗、劣质,甚至带有欺骗套路的广告和内容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到老人的手机上,使得一些老年人上当受骗。

智联招聘声称拥有1.8亿用户,视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为自己“生命线”。然而在一个名叫“58智联粉”的QQ群里,记者向一位买家支付7元,便买到了一份智联招聘上求职者简历。简历上,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一应俱全。


这些个人简历是如何被泄露并在QQ群里被贩卖的呢?记者发现,在智联招聘上,企业账户只要交钱办理会员,就可以不受数量限制下载包含姓名、电话及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的完整简历。记者还发现,还有人在兜售智联招聘的企业账户。企业账户的注册,伪造的资质申请也可以通过。类似的问题不仅仅发生在智联招聘。记者发现,前程无忧和猎聘网上,企业账户只需支付费用,便可以下载到求职者的完整简历,对企业账户同样存在管理漏洞。

警方调查发现,犯罪分子一方面通过企业账户获取简历;另一方面通过QQ群,批量购买简历。通过这样的途径,大量的个人简历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入了不法分子的黑手。近年来,各地警方破获多起类似案件,在其中一个嫌疑人的一块硬盘当中,存储的这种公民简历数量就有700多万条。

日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监测。在一款小说阅读软件里,正常阅读过程中出现了“安全清理”提示,工作人员点击后,下载安装了一款叫“内存优化大师”的App,自动清理过程中又继续蹦出“清理手机缓存”提醒,点击后,手机又下载安装了“超强清理大师”。不断“提醒、下载、清理”,同样路径接力重复,手机上接着又安装了“智能清理大师”和“手机管家PRO”。然而测试人员对“手机管家PRO”进行测试后发现,这款APP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清理手机垃圾,背地里实则在不断偷偷大量获取手机里的信息。

记者在UC浏览器上搜索“减肥”“降血糖”等关键词,搜索结果的前几条都是网友分享治好疾病经历,下方标注着广告字样。广告里网友自称,自从认识某老师,按照老师给的方子,血糖恢复稳定,胰岛素都停用了。文章中多次醒目标红老师的微信号。记者微信添加了这位老师,对方简单询问过病情后,就向记者推荐“白背三七诺丽果粉”。记者发现,这只是一款普通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