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游客
Post 2021/05/23 23:05:06     文章主题: 无意间发现的官民比例数据

中国究竟有多少正国级、副国级、正部级、副部级官员?
游客
Post 2021/05/21 19:15:27     文章主题: 无意间发现的官民比例数据

二三个人干,三四个人围着看,坐办公室的围着锅儿转
游客
Post 2021/05/21 19:11:48     文章主题: 无意间发现的官民比例数据

8000人的县城,竟然养了2000个公职人员,每年财政支出8个亿……
在当地,最热门的职业,是考公务员,再次之,是到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去上班,也因此,虽然整个县城的常住人口只有8000多人,但在政府、事业单位上班的,仅公开的数据就有2000多人。
佛坪县怎么看都很迷你:面积只有127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2万,常住人口更是只有8000。
有数据显示,佛坪县人口还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1990年,佛坪全县人口为35710人;2010年,变成32999人;2019年,全县常住人口为30181人,30年间,佛坪县的总人口不仅未增加,反而减少了5529人。

在这个地方,没有大型商超、没有麦当劳、没有网约车、没有红绿灯,就连出租车也仅有9量,还是因为促进旅游而添加的...
游客
Post 2021/03/03 01:58:19     文章主题: 无意间发现的官民比例数据

中央要求与下面情况相差甚远
游客
Post 2021/03/03 01:39:06     文章主题: 无意间发现的官民比例数据

2015年10月19日,《学习时报》在《党内互称同志是党的优良传统》文章中指出,党内称呼出现了不太好的四种倾向。

  文章称,众所周知,有那么一段时间,在党内活动中很难听到互称同志的声音。即使是在党委会上,甚至在党小组会上,党员之间也都互称官衔,不称同志。党内称呼出现了不太好的四种倾向。

  一是党内称呼官职化。在党内互称官职,随着官职升迁变化,称呼也随之改变。如果一个人有多项官职,则称呼级别较高的;如果官职是副职,则一般去掉副字。

  二是党内称呼市场化。将市场经济中对企业老板或高层管理人员的称呼用到党内生活中,如“老板”“老总”等。

  三是党内称呼江湖化。把社会上的一些称呼用语用到党内中,如“老大”“老爷子”等。

  四是党内称呼亲戚化。现在有些人为了显示亲密,在党内也称兄道弟、呼姐唤妹。年龄大的叫“某哥”“某姐”,年龄小的称“某弟”“某妹”。
  这些称呼既破坏了党内民主和党内关系的严肃性,又影响了党群关系和党的整体形象,不利于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和党的作风转变。
游客
Post 2021/03/03 00:00:30     文章主题: 无意间发现的官民比例数据

瑞典国民不爱财,官员不受贿的民风能够形成,在我看来应当有几个主要原因。
其一,完备的社会福利和保险制度,使人民心中不慌不怕。上学不要钱,养老不要钱,看病基本不要钱。人们不用为生老病死“备战备荒”,拼死拼活。
其二,瑞典税赋达到40%多,重税使国民失去追逐财富的动力。
其三,政务公开,瑞典的政务透明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官员财产公开理所当然,首相请客吃饭,菜单需要上网。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经致电瑞典首相,指责反对加入欧元区的瑞典人,此信被公开。希拉克非常生气,再次致信瑞典首相,责问私信为何被公开?结果,此信又被公开。因为按照瑞典法律,这些都是政务公开的范畴。
其四,社会透明,不仅公务人员要公开财产,企业高管也要公开财产。根据瑞典“不动产登记制度”,任何人在当地买房子,都必须刊登广告,包括房屋所在地点、交易时间、买卖双方的姓名、交易价格、房屋面积及修建情况等,一应俱全。这样的广告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只是以备当前或今后有兴趣了解购房者财产状况的人查询。
其五,民风朴素,瑞典民风不崇尚个人突出,崇尚自然朴素。企业不崇尚加班。一个经常加班的人,会被视为别有用心的人。在一个热爱自然而不是热爱财富的国家,官员腐败干什么?反之,在一个金钱至上的国家里,官员怎能不腐败?吊诡的是,这个不慌不忙、闲适自然的国家,竟然是国际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瑞典归来后,每当遇到某些“勤劳腐败”的上国高人,我就想到万里之外的那个蕞尔小国,羞愧地低下头。
游客
Post 2021/03/02 23:04:29     文章主题: 无意间发现的官民比例数据

没事就开会。
游客
Post 2021/03/02 23:03:38     文章主题: 无意间发现的官民比例数据

国企从下至上老爷官不少。
yolanda
Post 2021/03/01 09:22:42     文章主题: 无意间发现的官民比例数据

中国官民比率高,乐观来看也算是一种扶贫政策哦!
游客
Post 2021/02/28 22:50:14     文章主题: 无意间发现的官民比例数据


蘑菇
Post 2021/02/27 23:34:06     文章主题: 无意间发现的官民比例数据

所谓“官民比”,简单说就是一个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人员人数与人口总量的比值,是媒体报道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今天无意中看到了一篇报道,从这篇文章里发现了一个我们一直不清楚的数据,这虽然是一个省的数据,大概能看到全国的数据。

6月11日,《辽宁日报》称辽宁省直机构659家公益性事业单位,已整合为65家大型事业单位,精简比例达到90%。八月底之前完成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下辖的事业单位要完成90%以上的精简。

还特地将1∶39的官民比定为奋斗目标。

这是改革后的官民比。

文章还透露,辽宁有事业单位35000余家、事业编制超编110万名。而且,2017年年底,辽宁省人大通过草案,超编人员不得办社保发工资。如此看来,要裁掉这110万,官民供养比才能达到1∶39。有了这几个数据,改革前的供养比,只需要算道简单算术题就可以了:

2016年的数据显示,辽宁省有人口4378万,按照1∶39的供养比,改革后辽宁有112万吃官饭的。那改革之前吃官饭的,就是112+110=222万,用4379除以222就等于改革前的供养比,答案是1∶19.7。

2005年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官民比已达到1∶26,比西汉时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是史无前例的,令人堪忧!”呼吁应该再次精简官员。

任玉岭认为,官位多不仅造成机构臃肿,还造成很多该放的权放不下,该经管的又无人管;而且官多了消费就多,据报道仅机关的车费、招待费和出国培训考察费,全国已分别达到3000亿、2000亿和2500亿元,其中主要是被各级领导干部消费了;加上升官快、升官易的导向也给社会带来了较大影响,跑官、买官、卖官现象不时发生,带来了腐败。

1∶26是从财政供养人员4572万人与全国人口之比算出来的,另外还有500万人仰赖于政府赐予的权利实行自收自支。“官民比”成为一个舆论热点,特别是在网络上引发讨论。

同年,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撰文表示,官民比1∶18。

任玉岭算出的数据跟周天勇教授的数据较为接近。

如此看来,即便裁掉百万冗员,改革后的1∶39也属国际高标准。

不过辽宁的这次改革能不能做到是个问题,砸掉百万人的饭碗,必须要有大魄力才行。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拥有正式员工3000多万人。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要求省市机构精简50%,县区机构精简90%,人员编制减少25%-30%,各省改革方案不一样,但是都在进行编制精简。

换句话说,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将减少126万个事业单位,3000多万编制人员至少有上千万人失去事业单位身份。

事业单位改革后,事业单位编制聘用将向聘任制、备案制、双轨制等灵活用工模式转变。

事业单位不消失,毫无疑问事业编会一直存在。但随着改革的推进,事业编制也会呈现出一些变化:

一是编制越来越紧俏,含金量越来越大。公务员和事业编现在实行的是限额管理,机构改革后编制减少,将变得更加紧俏,报考难度预料也会增加。

二是编制越来越统一。随着行政执法类、生产经营类的消失,以及公益二类的逐步改革转性,未来事业单位将只保留一种单位,那就是公益类。事业编制也将进行整合,不再以全额、差额、自收自支区分,而全部改为全额,由财政兜底,提供公益服务。这是大方向,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换而言之,事业编制不会消失,但会进一步整合,未来不再区分供养性质,只保留一种编制,即事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