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一支笔
Post 2019/03/01 20:35:12     文章主题: 闲适生活——吃结婚酒

@勤劳善良小农民:嗯,他们的宴席有12道菜,2个炒菜(一荤一素)7个炖煮的汤菜,一个卤菜,2个拼盘。那天竟顾吃去了,忘记拍照了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9/02/28 07:30:09     文章主题: 闲适生活——吃结婚酒

要是有做熟的筵席的照片就好了,好想看看,感觉好好吃。

一支笔
Post 2019/02/26 20:39:20     文章主题: 闲适生活——吃结婚酒

唐代诗人郑世翼在《新婚》一诗中曾言:“初笄梦桃李,新妆应摽梅。疑逐朝云去,翻随暮雨来。”妻子的堂弟在贵州省正安县安场镇结婚,我有幸陪着妻儿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去领略了仡佬族结婚的习俗。虽然民族和睦,各个民族对于结婚的习俗也有日益趋同之势,但细细品味仡佬族的婚礼仍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酒——结婚宴席的排头兵

“斋宫前日满三旬,酒榼今朝一拂尘。”早在古代,文人骚客们就对结婚宴席吃酒就颇为讲究。

黄庭坚在《登快阁》中曾言:“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而冯延己在《春日宴》中的“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的描述,可见美酒对于吉日的助兴真是不可或缺的。而仡佬族人的结婚酒也是有讲究的。仡佬族有“婚姻之礼,以牛酒为聘”之说。朋友曾言,按照仡佬族婚礼的意义来分,对于酒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有提亲酒、鸡挂酒、开庚、交新、送期等。对于仡佬族的这些酒的专有名词,不深入了解,我们还真不清楚以上的词汇是什么意思,听镇上老人们讲,所谓“鸡挂酒”就是定亲酒。因仡佬族人有用鸡骨占卜吉日的礼仪,所以就有鸡挂酒之说;“开庚酒”就是选择吉日后喝的酒;“交新酒”即就是将新娘取回家中后的第一天早上,新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带着酒分给家中的亲戚朋友;“送期酒”就是送新娘到新郎家中新娘给接亲的新郎的亲戚们斟的酒。到了正式结婚宴席的那天,每个席间就会摆上诸如“金习酒”或者“银习酒”等供宾客们畅饮来烘托酒席间的气氛。

二、肉——结婚宴席中的重头戏

苏东坡曾言: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古人吃肉讲究畅快淋漓,今日婚宴吃肉讲究的是排场和热闹。仡佬族人的婚礼同其他少数民族婚礼习俗也是一样的,“肉”绝对是结婚宴席上的重头戏。相对于蒙古族人爱吃牛肉、藏族人爱吃羊肉而言,仡佬族人爱吃猪肉和鸡肉,这同宴席中列出的菜品可以窥见一斑。(这恐怕也是同大多数少数民族结婚宴席上的吃喝是一样的)“椒麻鸡、麻辣响皮、粉蒸肉、酥肉汤”等。要么以猪肉、要么以鸡肉,作为原材料进行菜品创作。据说正安仡佬族人办婚酒宴席要办三天。从第一天开始,杀猪、宰鸡就要在这一天逐一完成,为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宴席做准备。每当这时,帮厨们的阿姨们就开始“三月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三、豆腐——结婚宴席中最受欢迎的菜肴



豆腐存在的悠久历史,相传早在公元前164年就由淮南王刘安所发明。“朝朝只与磨为亲,推转我边无大法。碾出一团真白玉,将归回向未来人。”这便是豆腐最为真实的写照。仡佬族人的结婚宴席上豆腐当然也是最受欢迎的菜肴之一。


一般而言,为了推出最为鲜嫩的豆腐,主厨们在婚宴的前一天就会将黄豆放在清水里面泡发,经过水的泡发,生硬的黄豆逐步变软,主厨们就会将泡好的黄豆放在石磨上进行碾磨,流出的豆浆是尚好的制作豆腐的原材料,然后将豆浆和豆渣一起倒入事先架好的布里面进行过滤,期间要不停地抖动这个过滤的布,再次将过滤的豆浆倒入加热的铁锅中加热至沸腾,然后放在制作成形的豆腐磨具里面,再用布把豆腐严严实实地包裹上进行压榨,最后将多余的水分压榨出来后,豆腐就制作完成了。当然,成型的豆腐在主厨手中幻化出各种美味了。


油炸豆腐果自然成为婚宴中宾客们的最爱了。主厨们将豆腐切成大小一致的方块,放至在滚热的菜油中炸至金黄,一盘香飘四溢而又入口飘香的豆腐果就做好了。

四、帮厨的阿姨——结婚宴席上最忙碌且最快乐的人

很惊讶这里结婚宴席上帮厨的人竟然是一群年过半百的老阿姨。见惯了许多帮厨的大厨们都是一些膀大腰圆的男性厨师,阿姨们帮厨的“战斗力” 着实为她们捏了一把汗。但很快我就发现,这样的担心是多余。三下五除二,她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搭棚子的、砌炉灶的、架案板的、折菜炒菜的,井然有序而又热火朝天,真是“ 厨下司炊饮,悉心烹饪之。 菜蔬鲜则上,口味淡为宜”。不一会儿,丰富的菜肴在帮厨阿姨们的手中就做好了。如果说菜品是婚礼宴席上的最富有色彩的风景,那么创造了这一桌风景的帮厨阿姨们不就是创造这一桌风景的最可爱的人吗?

(原创文章,谢绝未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