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瞌睡虫
Post 2019/02/13 21:15:26     文章主题: 地球更为优雅的流浪方式

点赞!想像力很丰富
华仔
Post 2019/02/13 10:22:27     文章主题: 地球更为优雅的流浪方式

专业,高水平的文章。厉害了,博士
脚丫和拳头麻麻
Post 2019/02/12 21:20:27     文章主题: 地球更为优雅的流浪方式

建议作者写篇科幻小说出来
NY
Post 2019/02/12 20:08:55     文章主题: 地球更为优雅的流浪方式

地球更为优雅的流浪方式

【NY原创】

“流浪地球”的小说外加电影,都火了。很多人看完流了眼泪。更多的人为片中的推动地球流浪的壮举感到自豪。

但我要说,且慢!  “流浪地球”很浪漫,也很悲壮;很英雄,但是却有点不智。

因为,这部小说里的地球的流浪方式,实在是稍微原始、粗暴、简单、和缺乏技术含量了一些。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工业化文明已经进入了第三个百年。从十九世纪人类开始使用机械动力、开始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经过两百多年,以强大的信息处理和传播能力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正在逐步接棒工业革命,变成人类进步的最大驱动力。
如果说,工业革命意味着人类“力量更大,能量更高”,那么信息革命则意味着人类“更为聪明、更为有效”。
站在信息时代的门槛上,我们看到的未来应该是人类智能的大幅提升、人类的能力从力量转变到智慧,这样一幅前景。

然而,“流浪地球”却只有工业时代的深深烙印。人类粗暴地对待地球,付出了几乎灭绝的代价,换来的是极少数人的幸存。

难道我们只能做到这个水平吗?

第一,我们来看看如何“推动地球”

“流浪地球”的主题就是推动地球。
但,它却采用了最为“原始”的推动方式:以喷发物质为手段让地球获得相反方向的动能。
这和几百年前中国发明的烟花,以及现在把卫星送上轨道的火箭,本质上没有区别,没有进步。

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极为有限,所以,现在的人类还无法用火箭来走出地球、漫游太阳系。
“流浪地球”所幻想的推动地球的方案,只比化学能火箭高级一点点,那就是核能火箭。

作者设想人类已经掌握了只有在恒星生命的最后阶段、在恒星内部极高压极高温才能触发的“重元素核聚变”。
尽管如此,推动地球的原理仍然和现在的火箭无异。重元素聚变只是让故事中的人们可以使用地球上的岩石来产生能量推动地球。

所以,流浪地球中的推动模式是工业文明时代的技术。

(小说中的“行星发动机”,消耗掉地球大量物质,造成环境灾难,仅为了产生原始的喷射动力)

那么,在信息时代,甚至在未来的难以预见的未来的种种时代里,人类可能会用什么方式推动地球?

方式A: 操纵控制引力子

目前,人类的粒子物理模型,预示了每一种基本力,都是一种基本粒子来传递的。人类已经找到了传递电磁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这三种基本力的粒子,唯一空缺的,是传递引力的引力子。
物理学家们预言有引力子存在,但是还没能找到它。
如果我们发现了引力子,并且学会了控制它的方法,那我们能做什么呢?
立刻,“反重力”技术就可以隆重出世。
只需要减弱或者屏蔽某个物体和周围世界的引力子传递,那么该物体立刻会实现“反重力”,从而轻易地用很少的能量漫游太阳系,甚至走入宇宙深空。因为,我们当前的火箭消耗最大的能量的地方,都是在获得“逃逸速度”,也就是获得抵抗地球、太阳引力的最低速度。
“流浪地球”这部片子里面,烧掉了无数高山的地球发动机,以及冒着地球被撕裂的风险去掠过木星以获得足够的速度,都是为了逃逸太阳的强大引力。

只要控制和屏蔽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子传递,地球立马会按照惯性自由自在地飞向深空,谁也拦不住。

控制屏蔽引力子,可以让地球象帆船一样在宇宙中自由游荡,途经的星体的引力就是推动帆船的风。

引力子方案,显然是比原始的火箭推动更为先进、技术含量更高。


方式B: 弯曲空间


爱因斯坦认为,引力的原因是因为质量弯曲了平直的空间。

如果,我们能够以某种方法在地球运动的前方生成弯曲空间,那么地球就会被前面的弯曲空间不断地牵引往前运动。弯曲空间,会成为地球漫游宇宙的火车头。

更多的物理学家认为,如果四维空间存在,那么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就可以被卷曲,或者说,我们能够在四维空间中找到一条联系两个三维空间的捷径。
一些超前的概念,比如“虫洞”,就是基于人类通过四维空间里的捷径迅速地到达三维空间中相隔很远的两点。

上述两个概念都还处于数学理论的阶段,并未有对应的物理现实。
尽管如此,利用空间弯曲来实现高速宇宙旅行还是被很多的科幻作家拿来使用。
比如,刘慈欣的三体作品里的推动飞船进行光速飞行的“曲率发动机”就是基于同样的原理。

本人更为看好方案A。
在人类对万有引力本质的认知有了重大突破之后,必然会掌握“反重力”技术,从而彻底实现在太阳系的自由漫游。

相比之下,“流浪地球”当中,消耗掉大量地球物质、破坏了地球环境、通过物质喷射来“机械式”地推动地球的方案,带有浓重的工业时代的原始印记。


第二 地球真的能够孤身上路吗?

“流浪地球”里,人类推开了月球,把地球当作一艘飞船,孤零零地上路。

但是,离开了太阳,其实地球什么也不是。
在目前的宜居带,地球是天堂。适宜的温度和水造就了地球上丰富得无以复加的有机生物圈,培育了人类。

而一旦离开了宜居带,飞向宇宙深空,地球只能变成地狱。
仅仅是足以让地球大气层的空气全部凝结成坚硬的岩石的超低温,就能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全部灭绝。
杀灭得比当前最干净的无菌室还干净。
失去了大气层的保护,进而再失去自身磁场(因为地幔地核的流动将会因为迅速冷却而大幅降低甚至凝固),地球将被各种宇宙高能射线饱和辐射。

所以,地球孤身上路,必定是死路一条。

地球要去流浪,必须得带着“太阳”一起走。
这里的“太阳”是指人类在地球的卫星轨道设置的核聚变人工小太阳。
人类必须制造一系列的小太阳卫星,以氢聚变核反应来照亮大地,维持地球温度,维持地球的正常的大气层和水循环,维持地球的生态环境。

据计算,地球上海水中含有的氘(氢的一种同位素),经过核聚变,总共可以产生9x10^24千瓦时(九亿亿亿度电)能量。这个能量够人类按目前的电量消耗标准使用800~900亿年。
太阳一年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为1.5x10^18千瓦时。因此,地球海水里的氘将可以提供6百万年太阳的照射能量。

(人类可控核聚变实验)

也就是说,使用核聚变的人造小太阳,我们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保证无论走到哪里,地球永远处于“宜居带”,而我们的生态系统完全保持不变。依然有四季的温带,有炎热的赤道和寒冷两极,有海水有河流有森林,也有正常的雨雪风,和地球上的所有的动植物。

能够保证我们的生态圈,我们也就完全不必把地球推上走入宇宙深空的绝路。即使太阳面临爆炸灭绝,我们也可以把地球推到木星、土星,或者任何一个气体行星的旁边,该气体行星的氢元素将成为地球人类取之不尽的能量来源,保证地球周围近地轨道的人造小太阳维持一个完美的地球生态。

这样的生态圈的寿命,将会远超太阳的寿命。



(必须保护的地球生态圈)


所以,刘慈欣先生显然是错了。为了把地球推向深空,刘先生先给地球刹车、再把地球推到掠过木星表面的危险的加速轨道、大量的发动机融化了地球两极,等等,这些简单粗暴的手段首先就把地球的生态环境破坏殆尽。还没走出太阳系,地球上的生物就会基本灭绝。

这不是拯救地球,这是谋杀地球。

第三 人类真的离不开地球吗?

“流浪地球”整部影片的主题,都是如何“拯救地球”,如何“不计代价地”拯救地球,不管牺牲多少人、毁灭整个地球的生态圈,等等,只要把地球挪到比邻星、只要有人类存活,那么就是成功了。

但是,我们真的无法离开这个地球吗?

今天,当我们站在信息时代的大门口,当人类无法战胜的各种人工智能系统不断的诞生时,我们面临的,实际上是人类的一次巨大进化开始启动的前夜。

五百万年的人类生物进化史,终于要迈入下一个台阶。
也就是,人类纯粹的生物机体、生物大脑,将会和机器、软件、互联网进行高度的融合。
其实,看得再远一点,我们不难预言,在将来,人类会完全脱离生物体,成为纯粹的“软件”。等我们制造的电脑达到和人脑有相似的复杂程度时。


(人脑数字化,人类进化必经之路)


如果说,人类从居住在山洞里发展到能够发射飞出太阳系的探测器只花了几万年时间,那么再过几万年人类脱离生物体成为可以生存于机器中的生命,则是完全是可能的。

脱离了生物体的人类,其实也就脱离了地球的束缚。
那时的人类根本不需要把地球搬到任何地方。届时,只要有能量的地方,人类就能生存。
人类的食物就是能量。

届时,我们还会在乎地球吗?
地球,将成为人类怀旧的一个巨型博物馆,而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绿洲。
人类更不需要牺牲掉无数人的生命来挽救地球了。

而人类的迁徙也会变得更为简单,一艘飞船将足够搭载几十亿甚至更多的生命,既不需要水、也不需要食物,只需要带上足够的能量即可。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即使地球真的必须去流浪,也有更为优雅的流浪方式,地球上的一切都不会变,风和日丽五谷丰登,我们更不需要去大量地牺牲自己,不需要居住在地下,过着地狱一般地生活。
而更大的可能性是,人类即使要流浪,也没必要带上地球,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已经可以预见人类将脱离地球的环境和束缚,成为可以处处为家的更高级的生命。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