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有一只麋鹿
Post 2016/05/05 15:14:38     文章主题: 四月枕边书-《百年孤独》

@勤劳善良小农民:马尔克斯授权了以后就赶紧买了一本传说中的正版书 哈哈
有一只麋鹿
Post 2016/05/05 15:13:08     文章主题: 四月枕边书-《百年孤独》

@NY:这本书从我高二开始看过了无数遍 不知道为什么对这本书就是情有独钟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6/04/21 12:28:25     文章主题: 四月枕边书-《百年孤独》

我的这本书找不到了,记得是大学青协物物交换的时候,用自己的书(好像是鲁迅散文),交换过来的。然后毕业搬家,可能丢了,反正现在找不着。
NY
Post 2016/04/21 11:02:09     文章主题: 四月枕边书-《百年孤独》

在豆瓣书评里看到这么一条网友评价:

猫伯爵 2012-01-07
花了快2个月读完,感觉像过了200年。整本书,里的人物和故事却像一场风暴过后荒芜的平原,连记忆都没留下的一场幻影。
NY
Post 2016/04/21 10:53:39     文章主题: 四月枕边书-《百年孤独》

“尼采说,孤独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和哲学家。"

有一只麋鹿
Post 2016/04/20 19:16:56     文章主题: 四月枕边书-《百年孤独》


“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又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马尔克斯

这是百年孤独一书的最后一句话,马尔克斯说孤独的对立面是团结。团结起来就真的不再孤独吗?很遗憾,那些在书中已经消亡了的孤独,仿佛卷土重来,或者说孤独从未离开。

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的故事与马孔多小镇的兴衰,在《百年孤独》中充满了魔幻色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为了躲避鬼魂带领着一批人建立了马孔多,建镇初期,他开拓进取,为居民们规划房屋、街道……后来梅尔基亚德斯的吉普赛人的部队的到来,是的天文盐酸、炼金幻梦以及见识世上奇观的的热望变成他生活的重心。他渐渐变得外表懒散、不修边幅,他觉得时间机器坏掉了,每一天都和前一天没什么两样,好像每一天都是星期一,最终被人家当作疯子绑在院子里的栗子树下,手腕脚踝溃烂,在孤独中死去,绑在树上几十年以后;他的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和一个叫毕拉尔·特尔内拉的女人私通,有了孩子,却跟着一名吉普赛女郎出走了,多年后回来与妹妹丽贝卡结婚,逐出家门,最终在家中被枪杀;他的次子奥雷利亚诺上校是整个家族中特征最明显的,他从小就有预见事物的本领,与雷梅黛丝结婚,和哥哥的情人生有一子,雷梅黛丝意外中毒死后,他参加了内战,发动了31场起义均失败,躲过14次暗杀,与17个女人生下17个儿子,他们都叫奥雷利亚诺,停止战争后,上校在马孔多的家中炼小金角,且造且毁一直到死。

团结可以让我们摆脱孤独吗?不能。团结,让我们每一个人因着一条线仅仅的捆绑在一起,不分彼此,这只能是或者算是集体,集体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贴上了相同的标签,有强烈的归属感,可是却失去了自我。就像奥雷利亚诺上校参了军以后,回家还用粉笔画个圈,连他的母亲乌尔苏拉也不能接近,他处死了他的对手,处死了那些抢先说出他想法了军官,他发现他停不下来了,他的好朋友对他说过一句话:“我担心的是,你那么憎恨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折磨了他们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从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他的母亲失明后发现,他不过是一个不会爱、没有爱的能力的人。他在军队中失去了自我。

所以,若仅仅只有团结,我们是万万避免不了孤独的。信仰,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孤独,获得自由。

无论是布恩迪亚家族的人,还是马孔多的居民,毫无例外,都处于灵性贫瘠的状态,他们按本性行事,肆无忌惮地繁衍生息,私生子横行,不给儿女施洗,不为节庆祝圣,马孔多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算得上是一个不敬神的中心了。

马孔多的居民甚至愿意付上几个或者十几个里亚尔去摸吉普赛人运来的冰块,若布恩迪亚甚至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

因为无知,所以被外来的文明而迷惑,面对侵占他们土地的那些美国人,香蕉公司铁网包围的世界,马孔多的居民居然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的家园遭到了入侵,车站上死掉的三千多人,马孔多的居民选择相信当局没有香蕉公司,没有死人的官方说法,却不愿相信唯一的幸存者阿尔卡蒂奥第二的说辞,使得他陷入无尽的孤独与绝望之中。无知的马孔多人连上帝都不敬仰,他们声称很多年来马孔多都没有神甫,大家一向都是有直接和上帝解决灵魂问题,声称他们已经摆脱了致死之罪的污染。可是我们分明看到的是在马孔多,兄妹私通,侄子与姨妈乱伦,儿子甚至热恋上自己的亲生母亲……我们分明看到在马孔多,欲望才是马孔多人的神,欲望决定支配了马孔多人的言行举止。可以说,这么多年,马孔多人一直没有信仰,那个足以拯救他们的信仰。

老布恩迪亚试图去寻找一条道路,可是他在天文演算、疯狂炼金中走失了方向,奥雷利亚诺也试图去寻找一条道路,可是任凭他大权独揽,却在孤独中陷入了迷途,开始失去方向,他感觉自己被分裂、被重复,从来这般孤独,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生下来就具有人类的共性—孤独,他们每个人都自知自己深刻的孤独,却得不到救赎,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想要来自赎,却都失败了。因为他们走的救赎之路也还都是欲望之路,他们忘了纯真的可贵,忘了走最纯真的信仰之路,最终又都在孤独中死去。相似的情节、重复的名字,都预示着马孔多人、布恩迪亚家族百年来都在时间的原地转圈,年复一年,重复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梅尔基亚德斯本来是可以为他们指引道路的,可是上帝不肯承认,救赎之路需要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人自己去发现去实践。三千多人在车站对香蕉公司的罢工与抗议是他们眼前的光明之路的影子,可是马孔多人选择钻进无尽的黑暗之中,相信那一切都只是一场幻觉,所以最后,马孔多彻底消失了,仿佛被时间抹去,从来没有存在过。

人,本性就是孤独的,因为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在宇宙万物之间,更显得愈加渺小。所以我们需要信仰来支撑我们,拜托孤独。无论西方,抑或东方。在人类文明机器混沌的时期,人类的信仰是自然,是宗教,是神话;然后,是美德,是道。美德、道是直到现今仍不逾时的信仰。马孔多人个布恩迪亚家族需要的也正是信仰。马尔克斯影射的拉丁美洲人民,他们需要的也是信仰,也可以说事美德、是道。勇敢、团结、智慧、反抗暴权……它们都是美德,都是道。有了信仰,就有了认识自我的机会,只有真正的认识到自我,才明白如何摆脱孤独,如何真正的独立,获得自由。

马孔多的孤独是缺乏信仰的结果,我不禁想到,我们国家也有过孤独,比马孔多更深的孤独,因为那时的我们不是缺乏信仰,而是信仰混乱,这大概也比没有信仰更加悲哀。这场悲哀的孤独,发生在1966~1976年,十年孤独。这十年,我们的国土上发生着浩浩荡荡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中,无数“知识分子”被下乡劳改,知青也成了那个时代的特征,这场革命中,亲人、朋友、师生变得互不信任,相互猜疑,人人自危,但人人又变得像布恩迪亚家族的人,陷入无尽的孤独中。思想的混乱导致了信仰的混乱,信仰的混乱导致了人心的混乱,人心的混乱导致了整个国家的混乱。好在信仰最终还是回归了。

乌尔苏拉说过,奥雷利亚诺是一个天生就缺乏爱的能力的铁石心肠的人。而信仰本身就是一种灵魂式的爱,关爱。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情绪,使人们灵魂的标注。《法苑珠林》中提到:“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所以,可以说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生来就是一个无信仰心的人,他的一生只好沉沦于孤独之中。也难怪他发出幸福的晚年便是与孤独签下不丧失尊严的条约的感叹了。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个下午对布恩迪亚家族是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的。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那个下午,仿佛拾得奇迹,他说未来的马孔多将会是一座以冰块建造的城市,之一箴言已经提示了整个家族的命运和马孔多的衰亡。没有信仰的族人,无论外表和物质多么丰富,就像是闪着耀眼光芒的冰块,最终都会融化。

尼采说,孤独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和哲学家。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者算得上是野兽吧,因为他们心中尚未被信仰净化和洗涤,显得那么桀骜不驯。他们的孤独是由于与愚昧并有的感情的匮乏(即没有爱没有信仰)所以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的离异和隔膜,孤独的宿命是走向毁灭。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抛弃他精神的物质家园时向妻子乌尔苏拉说过,就在那边,在河的另一边,各种魔法机器应有尽有,而我们却还像驴子一样生活,他想要去追求更加丰富的比以前更精致的家园,可是,天文演算、炼金幻梦都没有将他带到希望的终点,他开始孤独,却无法向回走了,因为那条路只能将他带回过去。他仿佛占据着一个独特的空间,属于孤独和被遗忘的空间,远离时光的孤独,避开飞鸟的骚扰,永远属于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