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创造出美食,美食也是人们超越困境的心灵慰藉,在极端环境中更是如此。”——《舌尖上的中国2》之《秘境》。
(土豆丝煎的土豆饼)
看电视的习惯之一便看纪录片,昨天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也跟着颤抖了几下。片中的年轻夫妻在牧场工作,照看成群的绵羊,尽管美味的羊肉里凝结着他们曾挥洒的汗水,而羊肉的美味却不属于他们。但这些都没关系,因为再平凡的食材,也能被我们做成最美味的食物,用土豆丝做成的土豆饼,让一家的脸上都堆满笑容,平凡或艰辛的生活因此都要温暖几分。
《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在接受访问时说过:“最好吃的,是能慰藉心灵的食物”。食物除了果腹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潜在的力量,所以俗话才说:“民以食为天”。片中每一集的解说词都能够直击人心,但它没有刻意煽情,它只是将每一个与食物有关的故事娓娓道来,其实这也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有人说《舌尖上的中国》说的是乡愁,是家乡的味道。我忽然明白了自己的心为什么会跟着颤抖了,因为它勾起了我的乡愁。
(清汤牛肉粉)
鲁迅说过,回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回到故乡,另一是回到童年。按理说,我这种几乎每周回家的人不会有所谓的乡愁,但长大了才明白乡愁并非远离家乡的游子独属,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变迁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十年前我们的家和今天的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网友晒自己做的清明粑,记忆里家里自己动手做清明粑大概是小学三年级以前了,现在回想还记得那淡淡的味道。清明节的清明粑,重阳节的牛角粑,都是我的乡愁,不管逆境顺境,有了这些才感到圆满,如同我们年少时候执着的梦一样,当然并不是因为它们有多美味。
(清明粑)
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或多个无法忘怀的味道。每一个味道里面,都掺杂了许多往事,对一种味道的迷恋和期待,是我们对那种生活信念的守护。所以,兰州拉面馆遍布全国,因为每个地方都有回民的身影。想起上周看到的一篇贵州牛肉粉在美国畅销的消息,尽管远离了家乡,但家乡的味道可以带在身边。
中学时最喜欢看《蔡澜美食录》,这个可爱的大胖子是最幸福的吃货,因为他从来不担心发福,他说:“美食总是从牺牲一点健康开始的”,所以过度节食减肥的人错过了很多味道。上班的时候,总觉得在单位吃不饱,下班后总得再吃点东西,不管是一份炒饭,还是一碗粉,吃完之后都心情愉快。以前的工作需要值晚班,每次下晚班后,都要去单位后面的小吃街(青云路)吃鸡丝豆花面,一碗下肚再多的委屈不平也平了,哈哈~因为,此时的食物对于我来说,是心灵的慰藉。
(鸡丝豆花面)
我母亲做菜十分讲究摆盘,当然味道是在摆盘之前,而我很多时候只讲究味道忽略了摆盘,尽管好的摆盘会增加人的食欲,可以体现一个人烹饪时的用心程度,但很多时候美食也不需要太多讲究,最大程度满足自己就够了。
有人问我,做菜难吃怎么办?其实我真没办法,唯一要说什么的话,那就是要用心去做菜,凡是用了心,一般都不会太难吃。因为用心,你就会更加注重烹饪过程里的每个细节,每个细节都在掌控之中,一般不会做的太难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