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yolanda
Post 2016/03/31 11:21:10     文章主题: 从埃及到耶路撒冷

从埃及到耶路撒冷,我终于明白什么是信仰
日期:2016-03-30 小  中  大

20天,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3地,1个背包,1台相机,负重12公斤,日行3万步。没想到的是,这些有着历史创伤、未知明日、动荡局势的地方,却生活一群积极、乐观、安宁的人:哭墙前讳莫如深的祷告人,捧住圣经如泣如诉的祈愿者,教堂里眼神温润的点灯人,街道上神色安稳的行路人,他们都在为你解答着一个永恒的命题——什么是信仰。


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老城海边。这是我在以色列的最后一天,也是整个行程的最后一天,记得那天特拉维夫零星地下着小雨,傍晚时分雨停了,夕阳穿过云层照射下来,此时的我也像这对情侣一样坐在石岸边,带着一丝眷恋、不舍的心情。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生旅程,一步一印。我,在路上。
凌晨三点半,在梦中醒来,我仿佛听到你的呼唤。如果你信我,你就会来到这里。它有着太多的传说,它也有着太多的纷争。很多人对它心生向往,也有很多人对它敬而远之。这是一个人生骨感、旅途丰满的故事。请用心听,我与你说。
我从不是个矫情人,却对“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小清新的文艺范儿有几分赞同。2016年1月20日至2月8日,20天,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3地。一个背包,一台相机,负重12公斤,日行3万步,我再一次上路了。

这张照片可能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孩,清澈的眼睛、调皮地与小朋友摆弄着玩具车。但照片背后的故事与你所想可能相差很多。
这天,我从耶路撒冷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的伯利恒,出于时间和一些安全因素的考虑,我找了一位当地出租车司机做向导在伯利恒老城的小街小巷里穿梭。这个玩得不亦乐乎的小孩吸引了我的注意,下车,我对着他按下了快门。
不料,与此同时,就在拍摄这张照片附近的街道上传来“嘣”的一声,一群10来岁的青年引燃了烟雾弹同时射击了1枪。此时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见几名小孩躲在墙后面却仍然嬉笑地看着我,嘴里嘟囔着我听不懂的话,甚至其中一名男孩还调皮地捡起旋转在地上的烟雾弹壳。条件反射,我又举起了相机,想要去抓拍他们玩耍的情形。
只听见,司机向导对我一阵狂吼,要求我立马上车。司机的神情和语气让我意识到此刻的危险。我慌乱地跳上车,还未坐稳,只见司机立即倒挡,飞快地驶出街道,后来他告诉了我发生了什么。我至今仍旧记得他当时紧张的神情,回想起来,一阵后怕。
埃及开罗
一颗种子的明天

开罗伊斯兰老城夕阳
让人憧憬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埃及,很早就已经入驻我的行走清单。然而今朝得偿所愿,却没有以往出行前的兴奋,没有彻夜难眠的期待,只有心如止水的安宁。仿佛本能地知道,这次行走,是一次非同一般的朝拜之路,将是对自身灵魂的探究与思索,对人类文明的仰慕与倾赞,对异域他国的怀想与感悟。

埃及开罗萨拉丁城堡。他们也许是一对恋人,在说着什么情话。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的内部,它也叫雪花清真寺。
辗转20个小时,机舱门打开的那一刹,浓烈、肆意的沙漠气息扑面而来。我终于踏上心仪已久的这片土地。这里有接机的司机师傅、售卖电话卡的英俊小哥、酒店粗犷却细心的服务人员和热情友好的阿拉伯人民。当我问起他们是否知道中国、是否喜欢“中国制造”时,不少人眼睛亮了起来,他们说:不是喜欢,是爱。有些不可置信,却又隐约骄傲,我也笑了。事实上,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在你走出国门后,才能真正理解“国家的意义”,体会到“中国”两个字放于“世界”的轻重。

工厂里孱弱的童工。虽然年纪很小,他们却承载着与年龄不成正比的负重。但脸上挂满了笑容。
开罗、阿斯旺、卢克索,我走在埃及的过去,也走在埃及的现在。我的行走几乎都不以 热门“景点”为轴,有时候走街串巷的惊喜让人收获更多。几日来的生活琐碎、与当地人的交流、那些灯光昏暗的小巷、形形色色的人们,遇到的这一切都让我更快地融入这里。带着对埃及的好感,我的胆子也大了起来,第二天就只身半夜游走于街巷之中,与阿拉伯人体味同样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