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aaapeiiii
Post 2018/08/17 12:32:50     文章主题: 从七夕的演变带你看看真正的七夕

(原创文)

今天啊,是农历的七月初七,在很多人的眼中,七夕是爱情和浪漫的象征,但是,其实七夕的来源可不是因为牛郎织女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七夕吧


 

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巧节或者女儿节等等。

“七夕”最开始的时候啊,来源于人们对于自然以及天象的崇拜。

(左为牵牛星,右为织女星)


早在《诗经》当中,就有对于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天象认识

也就是说,在当时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织女星的运行,在七月显得最为突出。而在此时,织女、牵牛,这两个名称,只是天上星宿的名字,和我们印象中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还没有啥直接的关系呢。

而有具体文字记载的七夕,最早是在春秋时期。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晚,或者是在农历七月六日晚,经常会有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曰“乞巧”。七夕节妇女们穿针乞巧、礼拜七姐、祈祷福禄寿。

为啥妇女们要在七月七号这天乞巧呢?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到:"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意思就是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

 

而到了东汉时期,就已经对织女星的天象运行规律进行了拟人化的描述:“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当然了,在东汉时期出现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在当中就已经把牵牛星和织女星比作互相倾慕的恋人了: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而在汉代,民间也开始有了七夕乞巧的习俗,东晋葛洪 的《西京杂记 》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而到了南北朝时期,在梁代萧统编撰的《文选》中,有一篇相当有名的《洛神赋》,其中有一句写到:匏瓜 之无匹,咏牵牛之独处

匏瓜 这里可不是指蔬菜啊小伙伴们,匏瓜和牵牛,在这里都是星宿名。这句话的意思是“哀叹匏瓜星的孤零无匹,同情牵牛星的寂寞独居。”

《洛神赋》在这一句的注释中就写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至此,“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爱情故事,已经初具规模。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唐朝王建也有诗曰“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到了宋元时期,七夕乞巧已经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后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们也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除了乞巧,乞求心灵手巧之外,也祈祷自己能有一段称心如意的美满姻缘。

希望有对象的今天都开开心心收礼物


没对象的,那我就只能祝你们一夜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