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8/07/19 13:44:46     文章主题: 生活在风景区旁的日常与反思


我们家门口有一条河,河对面是一座种满各式各样的水果的山,顺河而下,就到了省内的著名风景区及水源地——红枫湖。小时候我们在河边摸鱼,去山上摘水果,只当这地是自己玩耍的乐园。看到很多人慕名而来,心里都觉得很奇怪:这里什么好看的呀。

后来,离开家外出求学,不管到了哪里,总觉得都比不上自己的家乡。大概在外求学的游子在看待自己家乡的时候,大多人会自带滤镜。

毕业后,求职的路上曲曲折折,最后定了一份离家比较近的工作,但我还是选择居住在上班更便利的地方。虽然有时候会想家,但心里还是希望和脑海中的那个家保持一点美好的距离。

直到工作的第四年,我决定搬回家住。从此,我每天上班需要转 3趟车,走两段路,尽管单程所需的通勤时间将近2个小时。

苦不堪言,却也乐在其中。



 

回家住的这段时间,我刚好在看梭罗的《瓦尔登湖》,但我却没有梭罗那么丰富深刻的感想,顶多的就是关于“回家真好”的感叹,纯粹是为了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顺便给生活添些乐趣,偶尔反思生活及工作的一些小事。



1.不知为快乐的快乐


我不会游泳,摸鱼及钓鱼的技术也不高,但小时候站在水浅的地方,一个下午摸到鱼还是可以把小水桶装满的。那时候每到夏季,都会不厌其烦的跑到土里挖蚯蚓,用小竹竿和棉线做鱼竿,蚯蚓就系在棉线上,河里的小鱼都比较蠢,几乎次次上钩。

那时候,完全不会告诉家长或同学说:我们玩的很开心。因为那时候不知道开心和快乐的滋味究竟是什么样的,只知道自己会哈哈大笑。

后来,因为有过焦虑、难过和伤心的情绪,才明白原来那种“哈哈大笑”的滋味就是快乐和满足。

而现在,带着家里小孩去河边,浅滩处的鱼儿们早已绝迹,我们只能挨着石头捞螺蛳,也会哈哈大笑。人长大了,心中就会藏着各种各样的情绪。


 


2.物质的丰富与贫乏


有段时间,家里没其他人,我连续几天没出过门,但是不愁吃的。家里种的有几棵应季的果树,地里种的有瓜果蔬菜,就连葱蒜花椒想吃的时候,直接到屋后的园子里找新鲜的。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如此,门前有种花种树,屋后种豆种瓜,圈出块地还可以养鸡养鹅。一度,我觉得这是世上最幸福的生活状态了:不愁吃穿。

但实际上,这也只是传统小农经济中相对的自给自足。村里的老人们,摘李子去市场卖,一块钱一斤,卖个100斤,也许还不够一次普通感冒的治疗费。

尽管有山有水,不愁吃穿,邻里间也有说有笑,但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物质贫乏。农村人口平均收入低,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对比十多年前,现在的农村生活水平还是有了很大的提高。


 


3.享受环境和环保环境


贵州靠山靠水的村落并不算多,近几年随着旁边化工厂的倒闭,整体水质有所提升,也正因如此,每年到河边或者去往湖区烧烤、野炊的人越来越多。我偶尔散步走到湖区,总会看到岸边堆积的白色垃圾,尽管很多人都会将垃圾带走,但是没被带走的这些,总会让人感到扎眼。

 


 

5.逐渐恢复的生态环境和逐年下降的水位


湖边周围的化工厂、钢铁厂甚至是电厂,近几年要么倒闭关门,要么选址另建,因此湖区遭受的工业污染减少了很多。春夏之际,天空中时常有成群的鸟儿飞过,山上的野鸡、野兔也在增多。

但令人担忧的是,湖区水位近些年都在下降(今年还不知道),湖中的育鱼儿种类也在减少。小时候我们在上游的小河滩除能够用手摸鱼,而现在只能摸到螺蛳。以前坐船,船靠岸的时候,能够看到成群的小鱼四散而逃,现在都已绝迹。

哎,我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了。

而这些忧虑,大概是因为我爱这片土地吧。


毕竟,早晨在鸟语花香中醒来,是个不错的体验。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