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aaapeiiii
Post 2018/06/08 22:09:55     文章主题: 纯~干货的学术文,带你揭开关于“毛孔”的真相!

(apei原创)

昨天跟闺蜜聊天的时候,突然说到关于毛孔的问题,然后就突然看到一篇关于毛孔的论文

抱着一颗真(xiang)诚(yao)求(bian)知(mei)的心,鄙人就去认真的看了一下这篇论文

然后就刷新了我存在了好久好久的关于“毛孔”的认知。

话不多说,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拿上科学的话筒,探讨一下关于“毛孔”的真相

PS.论文的链接我会发在文章最后,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链接看看原文)


这是欧莱雅研究中心2015年发布发表在 Clinical, Cosmetic and Investigational Dermatology 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Facial skin pores: a multiethnic study。

这篇文章总共调查了来自巴西、印度、中国、法国、日本的共计2585名不同年龄段(18-80岁)的女性。

在我们一般的认知中,毛孔是这样的

但是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毛孔”这个称呼其实并不是专业的名词,这只是外行人的称呼。

“孔”的作用而言,是在表皮用于输入或者输出气体或液体的开口,或者说通道。在我们的脸上,有“孔”的作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皮脂腺的出口,一种是汗腺的出口。


很多人会觉得,我们说的“毛孔”是皮脂腺的出口

但是事实是,我们脸部皮脂腺的出口直径只有40-80微米,汗腺的出口更小,只有5-10微米,而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最小的直径,大约在250-500微米范围内,也就是0.25-0.5毫米之间。

这就意味着我们脸上真正的孔,人眼根本就看不见,而我们平常意识里的所谓“毛孔”,不是我们脸上真正的“孔”。(说的有点绕,但是我相信聪明的大家应该能看懂哒~~

那么我们脸上这些看起来像“孔”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在显微镜的观察下,我们脸上的“毛孔”,确实不是真正的“孔”,而是类似高尔夫球表面一样,是不平整凹陷下去的坑



微观上看所谓的“毛孔”,差不多就是这样


PS.为了后文说明方便,这些凹凸不平的凹陷还是统一称为“毛孔”)

然后文章中研究了不同地区的人的“毛孔”的大小、分布情况对比


从表格中可以看的出来,来自中国的女性,无论是“毛孔”的分布和大小都是最轻微的。

(中国女性的胜利,跪谢老祖宗留下来的好基因~

在文章的最后,还谈到了所谓“毛孔”的形成

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肉眼可见的所谓“毛孔”,是脸上凹凸不平的凹陷。这种凹陷的形成原因非常多,但是无论具体原因是什么,这种凹陷的形成,都是和我们皮肤表皮层和真皮层的受损有关,这种受损让我们真皮乳突(真皮层结构的一种)和真皮层的纤维结构产生变化,从而形成所谓的“毛孔”。而这种受损,很大程度上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皮肤功能的生长因子,另一个是控制表皮、真皮、以及皮肤结构的激素。因为我们的激素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皮脂腺的分泌,而皮脂腺的分泌是否正常和这种所谓“毛孔”的形成息息相关。

简单来说,想要调理“毛孔”问题,外用内调都要同步进行,不能只依靠外用的手段,内调激素,合理作息也很重要!

从成分上来讲,局部可以通过使用维甲酸C或者果酸有效缓解“毛孔”问题,所以这么说来,近年流行的“刷酸焕肤”其实也是有科学依据的,不过虽然说“刷酸”有科学依据,但是也有不少小伙伴“刷酸”了之后直接烂脸的。鉴于皮肤这个东西,个体差异大,所以每个人的情况都有不同,如果要想尝试,最好还是请教专业的皮肤科医生。

其实文章中还有一些细节,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复制一下以下的链接,查看原文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3A%28b0ad8d5aceb7a8060eb126fbf6b8788a%29&filter=sc_long_sign&tn=SE_xueshusource_2kduw22v&sc_vurl=http%3A%2F%2Fwww.ncbi.nlm.nih.gov%2Fpmc%2Farticles%2FPMC4337418%2F&ie=utf-8&sc_us=11503967106193048695

码完这一篇感觉脑细胞死了好多,总而言之,大家看完希望能有一些收获,也不枉我这么认真啦~~

希望大家能合理护肤,拥有白白嫩嫩的豆腐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