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一毛
Post 2018/05/05 16:05:26     文章主题: 人的潜力有多大,莉丝·默里告诉你

我记得本站有关于《风雨哈佛路》的影评。

“《风雨哈佛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http://jichengxin.com/posts/list/448227.page?isRedirect=true#p492084
  
不过我看的是书,并没有看电影。原著《风雨哈佛路》就是主角莉丝·默里的自传,她通过努力考上哈佛之后成为一个励志演说家,并写了这本书。


她在书里说,有人在听完演讲之后去学校找到她,希望能把她的衣服带回去洗,因为这是唯一能为她做的事情。的确,第一次看《风雨哈佛路》会被这个女孩的经历深深震撼,然后被感动。这是一个“感动美国”的故事。

如果要比惨,莉丝·默里大概会没有悬念地挤进前几名。她的外公强暴了母亲,母亲吸毒并染上艾滋病,很快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父亲因为交不起房租而关进收容所,她彻底无家可归了。在流浪之前,莉丝·默里一直住在贫民窟,父母把救济金拿去吸毒,她和姐姐只能分食牙膏。

在母亲去世之前,莉丝·默里也在和自己一样的街头分子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当她看到母亲被装进一个捐献得来的“大木盒子”里的时候,她觉得“做出改变的时间要么是现在,要么永远都不可能”。有时人的改变只需要一瞬间,她决定回到学校完成学业,以16岁的年龄和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基础在2年内完成4年的高中课程。

最感动我的就是这句话,她说“我想试试,试试拼尽全力会发生什么”。她真的拼尽全力,就算在垃圾桶里找食物、在台阶上睡觉她都在学习,就像她所说的“每一天,我用尽所有的力气去做这些事”。最后她的人生果然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好运”,被哈佛录取,获得《纽约日报》的一等奖学金和欧普拉的“无所畏惧”奖,见到了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



我觉得如果在和平时代里有英雄,那么就是莉丝·默里这样的人,她的人生本有可能是一片狼藉的废墟,但她仅靠自己,打出了一个大大的胜仗。

有人质疑,这样的成功真的只是靠自己吗?没有别的因素吗?

其实当然有。

比如美国较为完善的福利系统,辍学已久依然可以回归校园读高中上大学。

比如哈佛的“录取文化”,着重看一个人能否在有限的资源里做出无限的成就,莉丝·默里的故事可以说非常符合哈佛的“口味”。

比如善良的老师,在学生获得好成绩之后带他们参观哈佛校园。

比如美国精神,相信只要努力就能获得相应的成功。

……

这些都可以作为她成功的一个因素,但是决定性的因素吗?显然不是,当年和她一起流泪的小伙伴很多,但最后只有她一个站在了演讲台上。

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并不只是鸡汤。

在这个我们相信“寒门难再出贵子”的时代,如果不能靠父母,只能像莉丝·默里一样努力再努力,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高考是独木桥,但世界并不是,如果你足够努力,就能从那些繁华里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