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游山玩水
Post 2018/03/25 19:43:34     文章主题: 海南候鸟人实况吐槽—第二弹:“内岛”差异

没去过海南,也没怎么和海南人打过交道。
大学里有个别班的同学是海南人,的确嗓门大!

读了本文,觉得中国的地域差别导致的“地域歧视”是个普遍现象。
多年前我去上海时,不会说上海话也被人鄙视过。。。。
愤怒的宝哥哥
Post 2018/03/25 02:32:19     文章主题: 海南候鸟人实况吐槽—第二弹:“内岛”差异

说起来,到海南已经好几个月了。

虽然已经习惯了这边的生活,也和本地人相处了一段时间。

但是海南岛上和内陆的差距还是明里暗里的数不清啊,

尤其是在春节大迁徙的海南大堵车事件之后,岛民和内陆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有些微妙。

正常情况下,大家对于海南人的印象都是热情好客,为人淳朴。

但是我的经历从来都是不太正常的情况,

我大学时整个系只有两个海南同学,都是男生,但这两个海南同学都因“骚扰女生”被学校处理过,

这让我多少对海南人的印象大打折扣。

而在上岛时,我其实有些担心能不能和当地人相处好,毕竟我也是个很难相处的人。


然而,我接触到的海南本地人,其实并不多,

在海南很多地方,都是外地人,有候鸟人,有常住居民,也有生意人。而且大部分是东北人。

所以,有个段子说,

                        东北人说,东北太冷了又要飞去三亚过冬了。

                        楼下回复,三亚不就是属于东北吗?


所以,同是外地人,反而没那么尴尬了。

在之后几个月,我接触到原房东、卖菜阿姐、快递小哥儿、附近居民还有护士姐姐,

逐渐开始对海南人有了一个新的印象,或者说,大概了解到一些地区差异。


海南人嗓门真大

一直以为东北人嚎一嗓子挺吓人,其实海南人更吓人

这里的嗓门大,并不只是说他们说话的声音

讲真,每次接到快递小哥的电话,我都怀疑是不是惹到了当地黑帮老大。

感觉每次和快递小哥说话都像是被领导吊打一样,

并且,快递小哥只会给你一次接电话的机会,、

如果你没接到电话,绝对不会给你二次送货的机会,直接扔仓库或者退回。


一开始我以为是快递小哥太高冷,

后来才知道是我太不懂事,因为所有的快递小哥都这样!

有次顺丰的大佬还是我自己开车去接的。

在第一弹吐槽里我提到过,买菜的时候,因为跟不上行情被卖菜大妈骂蛇精病

和岛民的沟通中,我发现很尴尬的一点

和他们说话的时候,总感觉他们的语气和用词很不友好,

但实际上,这是正常状态罢了。

我经常遇到一个海南人对着一个内陆人一遍又一遍的耐心解释,虽然语气听起来挺恶劣。

也许是,因为语速快吧……

反正,在海南我成功戒掉了“剁手瘾”


海南的宽带很讲究

先吐槽一件很生气的事,也为打算去海南的同志们提个醒。


我家人之前在海南当地的营业点办理了当地手机卡,

当时因为赶时间,没有仔细看缴费单,

两个月后才发现缴费金额不对。

当时缴费500元,但缴费单上显示是300元。

去营业点查询后,工作人员一口咬定是缴费300元,但是拒绝提供记录单,也拒绝提取监控。


毕竟不是我经手办理,我也不清楚情况,也不排除我家人记错,

原本打算翻篇,谁知道路上又遇见一个营业厅,我就顺便进去查了一下缴费记录。

结果显示,并没有缴费啊!连300都没有啊!

营业厅工作人员表示,缴费时,充值的费用会在手机余额显示,然后每月扣费。

但我的情况是,每月手机费出账后,才按账面充费。

我以为秀操作的只有嘴强王者!没想到营业点的柜台小姐姐才是高端操作!

而且,事情过了两个月,就算是我红蓝buff在手,也反杀不了啊喂!


好吧,那我装个宽带,顺便换个电话卡吧。

这时,移动告诉我,对不起,您所在的小区不在服务区。

连珠穆朗玛峰上都有信号,你现在告诉我我住的小区不在服务区?

事实上,是认真的,内地每个省的话费、宽带规则都不一样。

而在海南,每个县都不一样啊喂!

且,不要考虑服务,只要选你要的选项就是了。

这里三大通信公司都是大佬,能愿意搭理你办业务就不错了,只有你态度好,什么服务态度,不存在的。

不过,这种“要办业务赶紧办,办完赶紧滚”的氛围,比较好的一点就是,

没有那么多活动向你推销,选好要办的业务,办完了事,绝不纠缠。


菜场里有地域差异

上一篇说到过,买东西最好有熟络的卖家,方便了解时时行情

“内岛”差异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在菜价上了,

菜场里其实有很多品种是岛外进口的。

价格差异会比较大,

有次我想吃丝瓜,就问阿姐怎么最近都没有进货

她告诉我,我喜欢吃的那种丝瓜是岛外进口,会比较贵,拿货价5块左右,

而本地的丝瓜2、3块左右。


另外,猪肉也分为黑毛猪和白猪,

这里就比较奇怪了,黑毛猪是本地产的,但是价格高,而且是时高时低,10—30块,挺难琢磨的

但是白猪就比较便宜,却又是进口货。

比较明显的还有,红薯、花菜、白菜等等。


地域歧视

讲真,其实哪里都有地域歧视,

比如有人说上海人小气,比如有人说河南人鸡贼,比如也有人说贵州人刁钻,比如我对海南人的第一印象很糟糕

这种歧视可能主要源于对他乡的排斥,对故乡的认同,以至于,这里人们问候的第一句话都是,“你是哪里人啊?”

虽说尴尬,但也是全民通病。


最后,就来吐槽一下,“内岛”差异矛盾最极端的地方。

今年春节的海南大堵车,听说是海南海10年来都没发生过的“人为灾害”。

堵车是因为大雾造成轮渡停运,但为什么说是“人为”呢?

因为我指的灾害不是堵车,而是海南岛人和内陆人的地域歧视矛盾激化。


虽然,海南人确实喜欢占小便宜,满嘴跑火车,脸还超级臭

完全没有工作意识,更没有契约精神

下班比上班准时,中外知名不知名的节日都要休假

部分人还完全不懂礼貌,随意闯红灯,等等等等。


但是,在大堵车时,内陆人有些行为真的挺犯众怒的,

堵车堵多远,车窗垃圾就扔多远,10公里的垃圾场,还是在主干道上,谁见过?

最恶心的是,绿化带都成了露天公测。

明明设置了临时公测和垃圾箱,下车走几步路能累成什么样啊?

明明知道是大堵车,还要不断插队,

上万辆汽车不分昼夜的鸣笛,也是很服气

在泰国蹲了一个星期也没听到过一次鸣笛,真的无法抑制这种嫌弃感。


另外,还有什么趁着堵车,跑去路边人家花园里偷菜的,

志愿服务点不按规则领取食物,被制止后居然用热粥泼志愿者的,

我每天都被这些东西刷屏。


然后?然后我只能雅雀啊!

不然怎样?难道符合着说,骂得好,内陆人真不是东西诶!

这段时间,留在岛上内地人很尴尬的好吧?

讲道理,到别人家做客,结果暴徒一样乱闯乱抢,临走还随地大小便

不被歧视才怪嘞

但是这种歧视并不会因为是某个人的行为而被认为是个人行为,

在这种环境下,自然而然就成了地域歧视的导火索。


有个我不太喜欢的海南人说过这么一句话,

“不要以为海南有多欢迎外地人来旅游,这里的好环境和人文都被外来人破坏了,为了钱实在太不值了。”

我表示十分认同,

在海南岛出现雾霾的时候,感觉真的挺无语,

每次在居住地发现雾霾的时候,都觉得愤怒且无奈,

现在我已经在中国最南边的省了,这里的环境算是国内比较好的,

如果这样的环境再被毁掉,真的只能说,人啊,太能作了。


最后,难得广告一个,

去海南岛不管是度假旅游,办公出差还是候鸟过冬,

带着点公德心和修养,别搞得人神共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