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华仔
Post 2018/03/15 16:29:48     文章主题: 造假欺诈“套路”多 二手车电商诚信问题亟待解决

核心提示: 在交易渠道上,出于成本、利益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一些二手车电商平台难以履行其管控的责任,在某种意义上成为造假二手车商的帮凶。


近年来,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二手车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二手车电商新的模式让车源、买家更加集中,改善市场环境并降低流通成本。但同时互联网交易过程中也出现欺诈等情况,使二手车买卖产生大量维权诉讼,盲目追求效率引发诚信问题,亟待解决。

二手车商的渠道分线上和线下两大类,而其中的电商渠道近年来被资本热捧,催生大量的二手车交易平台。相较于传统的交易方式,这种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的交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便利。虽然依靠全新的技术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一些平台甚至声称没有坏车,但遭“打脸”的二手车电商平台并不在少数。

一般情况下,发生事故的车会大大贬值,一些事故车经过整修、翻新来隐瞒事故痕迹和记录,然后再以高价卖给购车的人。更为严峻的是,相关的专业人员可以随意修改里程数据,直接达到车商们想到的行驶公里数。“因为涉及车况、残值、监管体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二手车的问题较为复杂。投诉的案件中基本上都是属于欺诈问题。对于二手车来说,车源很重要,这是普通消费者无法控制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郝庆丰表示。

以浙江省为例,2017年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受理的关于二手汽车消费投诉案件共459件,同比上涨了34.2%。其中,篡改里程数的投诉有241起,占投诉总量的52.5%;质量问题的投诉有108起,占投诉总量的23.5%。除此之外,出售事故车、虚构车源骗取定金、乱收费、合同不规范等也是欺骗消费者常用的手段。

“对于二手车而言,很多消费者自己心里也没数。即便这些消费者给二手车平台客服打电话过去,前后甚至都会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二手车的资料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有很多情况都不清楚。”郝庆丰称。

在交易渠道上,出于成本、利益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一些二手车电商平台难以履行其管控的责任,在某种意义上成为造假二手车商的帮凶。据消费者反映,二手车电商平台往往会收取部分服务费和定金,但出现问题之后,某些平台的业务人员则会让消费者去起诉原车主,直接逃避责任。

早在2016年,二手车电商交易平台车易拍就曾被央视3·15晚会曝光,该平台号称“透明”、“无差价”,但车易拍却设计了两套后台。也就是说,买家和卖家的入口不同,他们所看到的竞拍价格就有所差距,这两个不同的价格由车易拍的工作人员在后台操作实现。而在北京3·15晚会上,某企业也曾因出售调表车上榜。

“一些二手车电商平台说有几百项的检测,有检测系统,但是否认真检查了,检查的细节如何,是否都做到了,消费者是不知道的,这都是消费者无法控制的。甚至还有一些声称没有差价的二手车电商平台,其实就是低买高卖,也曾被央视曝光过。”郝庆丰说。

针对上述问题,承办过多件汽车消费维权纠纷案件的北京福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楠提醒购车人,通过二手车电商购车,尤其要注意的是合同中商家对“重大事故车辆”的定义。这往往是消费者维权的争议焦点,而商家也往往利用自定义的“重大事故损伤车辆”概念规避责任,有的商家定义的“重大事故”,不是常人印象中法律规定的重大交通事故的概念,而是指车辆重要零部件没有损坏,但实际上,只要拆换过发动机这类核心部件,车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就会受影响,车辆实际价值也大打折扣。

消费者还要确认二手车交易平台提供售后服务的条件和流程。如二手车交易平台为买方所购车辆提供售后服务,则有义务明确告知其提供售后服务的条件、内容以及报修流程、联系方式等。车辆如发生售后服务范围内的情形,买方应依照相应的报修途径和流程,向交易平台报修。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认为,应该让第三方专业机构介入二手车电商交易、优化市场。他建议二手车平台使用第三方车辆背景信息查询系统,来查询车辆保养和维修记录,比如是否泡水,是否有过重大事故等。

“就市场环境而言,培养消费者对尚未透明的二手车消费方式产生信任,才是目前二手车电商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

来源: 中国商网 作者:xinran 

(综合自:法制晚报、证券时报、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