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游客
Post 2023/10/24 08:19:40     文章主题: 我出身“二本”,为什么你们不看我的简历?

出路越来越窄
昙某某2
Post 2018/02/10 19:07:35     文章主题: 我出身“二本”,为什么你们不看我的简历?

。。。。。。。

星灿12
Post 2018/02/09 11:53:59     文章主题: 我出身“二本”,为什么你们不看我的简历?

为以后自己的企业拉关系,走后门储备人员,某某上级领导是校友,同学,滋生腐败。
华仔
Post 2018/02/09 11:44:54     文章主题: 我出身“二本”,为什么你们不看我的简历?

人才高消费,有必要?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国家在教育投入了大量资金,企业挑三捡四,
初中生的活非得要大学生,研究生,有必要吗?有些企业明明二本能干的活非得要211    985   甚至清华  北大的,这不明摆着浪费国家资源吗?


华仔
Post 2018/02/09 11:38:59     文章主题: 我出身“二本”,为什么你们不看我的简历?

  英文与中文字符之间应该空行,页面一定要保持干净整洁,发送附件时记得在邮件正文里向HR表示感谢,就连用什么邮箱发出邮件这个细节也有鄙视链……


  在我准备投递简历时,一位热心的学长列出来一大堆注意事项。


  “有那么麻烦吗?”我问,不就是投个简历的事,说清楚就行了。“哪有这么简单!”学长斥责,现在的招聘筛人门道可多着呢,尤其你这样的普通二本学校,还是学经济专业的到媒体来找实习,指不定就被卡在哪一关。


  是的,我是来自一所普通的二本师范类院校的经济学专业学生。4年前,我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被补录到这所学校。从那时开始,学校好像就成为我面对询问时一道尴尬的伤疤。


  “你哪个学校的?”


  “××师范学院。”


  “哦,你们那里的学生以后都去县城乡镇当老师吗?”


  “大多数都是吧,当老师,考公务员。”


  我当然不想这样。大四考研结束后,我带着几年实习工作的经历和取得的一些成绩开始做两手准备——等考研成绩,找工作实习。但接下来让我没想到的是,一个普通的实习求职也如此艰难。


  那几天里,我前后投出去四五十封邮件,从媒体单位到自媒体,再到互联网公司,甚至是书店,大多都没有收到回复。我的心情也逐渐由最初的自信满满转向隐隐的焦虑。面对手机屏幕,求职软件上的信息往往显示“您的邮件已投递到对方HR邮箱”,然后就没有了下文。


  辗转找到一位HR,他向我解释,这种情况就是你的学校达不到要求,招聘方直接忽略掉了。


  “因为每一个筛选环节都可能有鄙视链,有的人不要非985、211的,有的人不要跨专业的,你只能服从规则,否则只能被清理出局。”HR告诉我。


  他们就不能仔细看看我的简历吗?


  大学4年里,我都在朝自己规划的方向发展。我的经济学专业背景与我的职业规划无关,但这也并非弱项,我相信经济学背景能为我提供一些新闻专业毕业生不具备的视野。


  长期以来我都觉得,虽然我本科的学校不甚理想,但只要我大学期间多做准备,积累丰富的经历,也可以填补一些不足。如果有朝一日同台竞争,我也能做到不比名校学生差。


  大二时,我进入一家中央级媒体实习,敏锐的观察力让我抓住一些记者没有关注到的校园新闻点,“校园网贷兴起”、“大学生寒假工陷阱重重”等报道登上头版,屡见报端。参与很多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时,我总能快速通过网络找到当事人,为一线记者提供最新线索,通过电话采访快速获得现场信息,单位的老师们偶尔夸赞“干得漂亮”。


  大三时,我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公共关系咨询公司的线上实习生,负责媒体信息监测。而之所以能成为这里的实习生,我知道全是因为朋友的照顾,她是这家公司的部门主管,因为工作太多刚好需要一个实习生帮忙,所以我才有了机会。在这家公司的3个月里,我积极完成本职工作,第一时间关注各类行业企业动向和人员变动,及时更新媒体信息,跟同事交换对各类互联网业务的看法,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也得到大家的肯定。


  这些原本引以为傲的经历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帮助。半个月过去了,我还在努力投简历,收到的结果并不理想。大多数发出的简历都被直接忽略,石沉大海。漫长的等待中,我收到一家公司的回复。


  一家来自上海的播客平台内容运营项目的HR打来电话,电话那头简单寒暄后开门见山地例行提问,我思索片刻一一作答。几番交谈之后,我能感觉到他的满意,随即他说:“看来你对我们行业的发展了解还是很多的。”


  他的话让我略感放松,但接下来的一句话又让我紧张起来。电话那头问:“对了,你是哪个学校的?”


  我如实报上我的学校和专业,他稍停继续发问:“你们学校主要是培养师范类学生吧,你还是个学经济的,那你靠什么学的这些?”我回答:“自学。”


  电话那头缄默了一下,缓缓说:“是这样,我们这个招聘主要还是针对211、985院校,你的条件不错,但我还是需要考虑再答复你,后续结果你注意看邮件。”


  我礼貌谢过。可刚挂电话,手机屏幕上就弹出来一封邮件:“您好,我们认为您的情况与我们的岗位要求不符合。”我看到了标题后默默把手机放回了口袋。


  如果我能行,你为什么不愿给我个机会?


  身边的朋友跟我调侃,我们这样的学校就是“为地方县市培养教师和公务员”的,你应该摆正位置。


  我想,我并不喜欢大城市给我带来的紧张感和快节奏,但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找到我期望的机会和平台,回到家乡那个偏僻的县城考个教师或者公务员平淡度过一生,并不是我的理想。


  我真的只能默默接受这一切吗?还是希望某一个时刻足够好运,简历能被人筛选出来,“这个看着不错,给他发个面试邀请试试?”


  合上电脑,我又想起大学室友反复跟我说过的那句话:“你今年一定要考上研究生啊,等你考上了,就不用跟我们一样求职受这种窝囊气了。”


  2018年,希望我的考研结果满意,希望每个毕业生都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来源: 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报,作者: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