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6/09/26 21:35:17     文章主题: 广告套路太深,你是否需要较真?

@有一只麋鹿
有一只麋鹿
Post 2016/09/26 21:05:40     文章主题: 广告套路太深,你是否需要较真?

但是我好想给那哥们说你四不四傻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6/09/26 20:42:54     文章主题: 广告套路太深,你是否需要较真?

@艾书:对。
一直纠结老婆饼没有老婆啊。
艾书
Post 2016/09/26 20:33:44     文章主题: 广告套路太深,你是否需要较真?

    老婆饼、夫妻肺片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6/09/26 20:27:02     文章主题: 广告套路太深,你是否需要较真?

@#春艳:如果他获得赔偿,说明他真的转运了。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6/09/26 19:02:14     文章主题: 广告套路太深,你是否需要较真?

@#游山玩水:澳洲邮政的广告好暖心
#游山玩水
Post 2016/09/26 18:59:17     文章主题: 广告套路太深,你是否需要较真?





保时捷跑车的广告



M & m巧克力豆的广告,交流变得更为甜蜜
#游山玩水
Post 2016/09/26 18:56:31     文章主题: 广告套路太深,你是否需要较真?



多米诺披萨的杂志广告,一个烧穿的大洞



3M安全玻璃的广告



Orion望远镜的广告
#春艳
Post 2016/09/26 18:48:13     文章主题: 广告套路太深,你是否需要较真?

哈,那条新闻我也看了,要是他能获得赔偿的话,广告人就要失业了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6/09/26 18:18:50     文章主题: 广告套路太深,你是否需要较真?

唔,还有第一图的公益广告,真的超好。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6/09/26 17:49:20     文章主题: 广告套路太深,你是否需要较真?

另外,补充一下,关于广告。

今年9月1号起,在朋友圈发广告是要承担责任的,哪怕是帮忙转发的。


#春艳
Post 2016/09/26 23:18:41     文章主题: 广告套路太深,你是否需要较真?

贵阳的公交车上经常播放一支婚纱影楼的广告:蕾蕾纯色,婚纱就是拍的好;蕾蕾纯色,婚纱就是拍的好;蕾蕾纯色,婚纱就是拍的好;连续重复三遍,每次我听的时候都想找棉花球
明明
Post 2016/09/26 21:28:57     文章主题: 广告套路太深,你是否需要较真?

说到广告,我想吐槽,脑白金好像又出了新一版的广告,新的广告词简直是超越曾经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好像是什么“如果你觉得脑白金好,请为脑白金点一个赞。如果你觉得脑白金很好,请为脑白金点一百个赞。如果你觉得脑白金非常好,请为脑白金点一千个赞。。。”具体的词我记不清了,大概就是这样。在广告界,论广告词的朴实程度,脑白金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二!

#游山玩水
Post 2016/09/26 18:53:22     文章主题: 广告套路太深,你是否需要较真?

贴几个国外的优秀创意广告



澳洲邮政广告,如果想和谁联系(get in touch with someone) 就给他们写封信吧。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6/09/26 17:42:48     文章主题: 广告套路太深,你是否需要较真?


想必不少朋友都都吐槽过,红烧牛肉方便面并没有牛肉,鸡蛋仔没有一个一个的鸡蛋,不管是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还是哇哈哈,想必你也没有喝了就乐哈哈~

然而,今天刷新闻,不小心就看到这条新闻。

事情是这样的:写这封举报信谢先生在超市里看到卖旺旺雪饼,看到产品包装上写着:“天天吃旺旺,运气会旺哦。”这句话,便买了一袋,回家后接连多天食用旺旺雪饼,然而运气并没有变旺,一怒之下给多个执法部门写了这封举报信,称商家涉嫌虚假广告,这样的广告词是迷信的、没有科学依据的,要求赔偿500元。

对此,吃瓜群众纷纷表示脑洞大开,称这是“史上最牛打假举报”。

咳咳,其实,如果谢先生获得赔偿了,那算不算运气真的变旺了?

谢先生的广告举报看起来有点无厘头,引得网友纷纷吐槽,法律界专业人士符向军也发文分析:

所以,谢先生在举报信中提出的诉求,很难实现。因为这时其自身主观认知有误,偏离了常人合理认知或一般公众思维。

诚然,这个举报信看着更像一个乌龙事件。

然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把广告当真了,真的只能怪自己太傻?


广告:广而告之。

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

广告作为一种传播形式,是一门劝说的艺术,广告信息反复出现在屏幕(或纸张)上,不断强化广告主题,以达到传播目的——说服别人选择自己宣传的商品或接受自己传播的观念(公益广告)。


言及于此。

广告的目的既然是说服受众相信自己,那么受众由于主观认知的局限等原因而全盘相信广告的内容,广告商也并非没有无责任吧?

毕竟,做产品,就要对消费者负责。

尽管广告比拼创意,也容许有一定的夸张表现手法,夸张手法的运用有时候有助于表达揭示产品的本质,使产品传播过程中更有艺术价值。

但是,商家既然选择夸张处理,那就要做好受众认真对待你这夸张效果的心理准备。

大多数人面对商业广告一般不会较真,多数人有基本的辨别真伪,抵抗诱惑的能力。

但那少数可能会去较真的人的情绪,确实需要顾及。


商业广告(经济广告)以盈利为目的,多数广告在宣传产品的过程中难免有所夸大,有些简直是哗众取宠,比如:泻停封胶囊,莫闻味这种套用名人姓名的,还有所谓“年轻态、健康品”的脑白金……

但做得好的案例广告也不少。比如农夫山泉:农夫山泉,有点甜。(农夫,山泉,有点田);联想: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通: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上述几个广告语,简单、直白,让人容易记住。

与此相对的是公益广告。

相对商业广告而言,公益广告(非经济广告)酒像是广告界的一股清流。

如果商业广告不需要人们较真,那么公益广告的出发点就是希望引起大家共同的关注,接收并且接受某一观念。

不管是十多年前,小男孩给妈妈端洗脚水,还是自闭症孩子学会开口喊爸爸,又或是春节期间关于中国人“筷子”文化的传承等。这些广告没有哗众取宠,却很走心。

所以,也希望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商业广告,除了给人提供茶余饭后的吐槽对象之外,还能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