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zpy
Post 2016/11/09 09:48:48     文章主题: 岜沙——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佩弦:那很方便了哦!
佩弦
Post 2016/11/08 14:09:35     文章主题: 岜沙——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zpy:能。都在雷山县。
zpy
Post 2016/11/05 21:30:31     文章主题: 岜沙——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佩弦:开车去能直接到吗?
佩弦
Post 2016/11/03 18:45:05     文章主题: 岜沙——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zpy:下回千万不要去西江了,去郎德
zpy
Post 2016/11/03 10:42:12     文章主题: 岜沙——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佩弦:看着这图就想去了。
佩弦
Post 2016/11/03 10:19:20     文章主题: 岜沙——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zpy:苗寨的话推荐郎德上寨,比西江强很多,更原汁原味。

zpy
Post 2016/09/26 22:24:34     文章主题: 岜沙——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佩弦:是很独特的歌声,不过我更喜欢听佛家音乐。
佩弦
Post 2016/09/26 16:49:43     文章主题: 岜沙——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我喜欢听黎平的侗族大歌。

zpy
Post 2016/09/26 15:41:00     文章主题: 岜沙——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潜水者: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
潜水者
Post 2016/09/26 12:44:14     文章主题: 岜沙——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这地方不错啊,树木那么多。

就是交通看起来很不方便。所以独特风俗保留到现在。

zpy
Post 2016/09/26 11:03:50     文章主题: 岜沙——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岜沙——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转载:作者:(老董)仰望星空  编辑:集诚信钰

   同学看到我分享的他拍摄的图片,最后的枪族部落,自己也制作了更完整的岜沙——最后一个枪手部落。背景音乐用的是《我在贵州等你》,让人听的看的心驰神往。他也希望同学们,亲朋好友们都能到我们美丽的贵州来看看,来走走。
   

   中秋佳节期间,两个空巢的人闲来无事,来了个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目标是黔东南从江县的岜沙苗寨和加榜梯田。

岜沙苗族部落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 岜沙苗寨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岜沙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岜沙苗寨共有505户2548人。 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



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


我问这个背枪的老人家,现在寨子这么热闹,周边还有猎物可打吗?这个老人家的问答很有意思:现在猎物没了,但坏人多了,我的枪不打猎物,专打坏人,让他们不敢到寨子里乱来。


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






这里的小孩玩的玩具不多,但很满足,很幸福。



岜沙的节庆有吃新节。农历七月十三日或十四日,家家户户到田里摘取谷穗,去壳成米,煮成稀粥或干饭,与鸭、鱼等祭品供奉祖先,然后全家进餐。还有芦笙节、鬼节等节日。有斗牛、吃相思、荡秋千、集体围猪、成年剃发等风俗,特别是剃发的工具是用镰刀。民族工艺品有竹编饭盒、铜制针盒、刺绣猎袋、牛角火药筒等。




寨子里的村规民约很朴实。


苗寨吊脚楼,富于活力,天人合一。苗家人为了留下平地作耕种用田,为了适应这里的自然条件,为了自己的繁衍生息,在建造住居时,选在30—70度的斜坡陡坎上,在传承传统的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创建了穿斗式木质结构吊脚楼。其后半部分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撑,形成吊脚柱,故称之为“吊脚楼”。吊脚楼分为半吊脚和全吊脚两种形式,一般有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或关牲畜。






晾晒农作物的大排架,很实用。




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希望这个部落继续传下去,不要让这个部落消失,为他们这种神秘的文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