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义
Post 2017/01/27 11:45:52     文章主题: 智商、情商、八卦商:我们为何爱八卦?

男生八卦起来才可怕
勤劳善良小农民
Post 2017/01/25 20:54:23     文章主题: 智商、情商、八卦商:我们为何爱八卦?

我觉得人都有八卦心理,主要看看八卦的是什么。

昙某某2
Post 2017/01/25 12:47:06     文章主题: 智商、情商、八卦商:我们为何爱八卦?

“有趣的是,愈是道德感缺失的社会,负面八卦引起的谴责反而逾激烈。八卦在毫无道德节制的媒介中畅通无阻,其本身的反道德性又勾起人们对道德的渴求。这种极端不平衡的供求关系只能导致单股停盘审查的悲惨结局,好在广大散户无需为此埋单,而这一点正是娱乐的精髓所在”

所以说若是关于道德的负面八卦越激烈,我们是不是就该反思一下现有的社会是不是处在道德感缺失的状态呢……

邓佩霞
Post 2017/01/25 05:05:50     文章主题: 智商、情商、八卦商:我们为何爱八卦?



“我只告诉你一个”是最大的谎言,“我答应你不跟别人说”是次大的谎言,人们在这样的谎言中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文/胡赳赳

美国诺克斯学院心理系教授弗兰克·麦克安德鲁从进化论的角度发表过一篇对“八卦”的研究文章。他指出,“八卦爱好者”并非流行文化的产物,而是古已有之。先民们(石器时代)在建立社交圈子的过程中就有心理上的强烈动机,对周围人的生活保持密切的关注,以此更好地对抗未知风险、获取资源。因此,着迷于他人的“八卦”似乎早就在我们的基因上打下烙印。你可以说,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八卦的(近乎嚣张的)气味。

也就是说,对“八卦”的热衷从进化适应性上来讲,是优势品质。史前祖先的生活范围狭窄,在穴居时代,他们必须与团体成员合作以抵抗外敌;但在获取有限资源时,内部成员又是主要的竞争对手(做人真不容易)。祖先们必须记住谁是可靠的合作者,谁又是骗子;了解谁是生育能力强的配偶;学会如何经营友谊、联盟和家庭关系。天啊,早期的人类在政治、社会学方面,天生的会利用八卦知识来繁洐子孙。

现在,我们的办公室流言,热衷的范围无外乎熟人社会的一部分,当然,名人也是熟人社会的常客。虽然他们离我们的生活甚远,但却是饭桌上永久的话题,充当了谈论的媒介物(他们真可怜),无论是陈冠希还是文怀沙,一旦被媒介(越来越多的大报不乏猎奇心理,正龙拍虎能上时政新闻的版面,就是一例)传播之后,其纤毫毕现的身体或是品性,恍如身边的一个不曾谋面的MSN熟人。

在办公室中,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上司的八卦,原因很简单,一方面通过八卦途径可以使自己与上级的心理平等感觉建立,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对八卦信息的交换与猎取(对,猎取,没错,把上司当猎物),使自己在办公室政治与办公室恩怨中,处于不败之地。

而对比自己职位低的人则毫无兴趣,比如前台,除非她正在猎食过程中击败了秘书,而与总经理有一腿。这时候,八卦就该升温了。

另外,对于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同级,八卦与流言则更是横行无忌。同级、同行、同一专业人士的圈子是滋生嫉妒、艳羡、满足精神胜利法的土壤。不了解八卦简直无法立足与生存。这就像做新闻的不上“记者的家”,做杂志的不上“花名册”,做IT的不上“斗牛士”(以前是,现在不知道了)一样。

为什么我们会抵制不住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心理学家罗宾·邓巴在其著作《哈拉与抓虱:从动物相互梳理、人类闲聊解读语言演化》中说:“闲聊是联结社会团体的一种机制,作用类似于灵长类动物之间的相互梳理”。

人类的经验证明,对他人隐私的强列兴趣,备受自然选择的青睐,因为“能八卦”说明了具备预测和影响他人行为的社会智商。


如此看来,“能八”也是一种人格魅力,甚至可以引入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的第三商:八卦商。八卦的技巧意味深长、欲言又止,但“我只告诉你一个”是最大的谎言,“我答应你不跟别人说”是次大的谎言。人们在这样的谎言中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一旦发现伙伴每次跟不同的人都说相同的警语时,那牢不可破的心灵缔结遭遇摧残,便成为流言里随波逐流的一分子。

“暧昧”一词的出现给八卦提供了巨大的温床。暧昧介于是与不是、似可非可之间。这个临界状态的词汇包罗万象。你无法运用“澄清”一说,人们的逻辑是这样的:没有的事你干嘛澄清啊。因此,流言让它飞短流长、八卦让它自生自灭。看人看长线、看本质,不能让八卦一叶障目。

“珍惜生活、远离八卦”事实上很难做到,除非那些做大事的人,珍惜时间,把别人用来喝咖啡聊八卦的时间,都用到创作上去了。可是人都无法避免两件事:要么八别人,要么被别人八。名人们不用动怒,你选择了被别人八的生活,就不要迁怒于宋祖德。

时不时释放一些八卦消息,在社会学家看来,有利于“促进群体团结、增强群体规范、保证个体平衡”(不知道学者们为什么要用政党的词汇来表达思想)。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贝姆在著作《丛林中的等级制度:平等主义行为的演变》中就说:“通过流言蜚语、嘲笑奚落和排斥放逐来操纵控制公共舆论,已经成为抵制群体中出现潜藏的主导个体的主要手段。”主导个体的通俗解释就是出头鸟。

八卦行为学的研究先驱是加拿大人杰尔姆·巴尔科,这位人类学家总结说:“八卦尤为关注与自己生活紧密相关的人:竞争对手、生活伴侣、亲戚朋友、社交伙伴及对我们产生影响的上级人士。但在选择上,对上级和竞争对手的负面新闻更感兴趣,因为这对我们有利;有关亲友,则更乐于传播正面信息。”

八卦是局内人的事,如果没人找你聊八卦,说明你还不在这个圈子,你未被接受与取得信任,你被一脚踢开了,省省吧,溜墙根的人。


是八卦,不是神话

文/罗小亦

德里达说,文本之外一无所有。其实是,八卦之外一无所有。

今天的八卦主义,有三种成分:神话的成分较少,因为激情和想象的年代早过了;道德的成分较多,因为这基本上是一个对道德不在乎的时代;还有一种是科学成分,它正在实施八卦领域的霸权计划。形式上虽有所变化,但仍继承着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实质精神,一切的奇谈怪论,都在考究范围之内。更仔细一点会注意到,先天八卦是神话八卦,在对峙之中激情和想象多一些;而后天八卦是道德八卦,人人争做四平八稳自强不息的君子(基本上可以认为,吾国自春秋以来,就是道德八卦为主流)。

八卦是舆论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甚至是舆论的起源,一个负面八卦必然引起谴责性舆论。勒邦笔下的乌合之众从不过问“这是真的吗”,他们只问“主角在哪儿”。

有趣的是,愈是道德感缺失的社会,负面八卦引起的谴责反而逾激烈。八卦在毫无道德节制的媒介中畅通无阻,其本身的反道德性又勾起人们对道德的渴求。这种极端不平衡的供求关系只能导致单股停盘审查的悲惨结局,好在广大散户无需为此埋单,而这一点正是娱乐的精髓所在。

八卦学的基本原理是专业。工科技师大多不想了解福柯的男友曾结过婚,李银河也未必对爱因斯坦的年薪有兴趣。

八卦学的基本动机是关注。比如曾经有几个曹雪芹的死忠粉丝开创了红学索隐派,影响巨甚。这个传统很古老,从唐传奇到怪谈新耳袋,已发展为一门无比壮大的艺术形式。总的来说,这一动机生产的八卦,套用《银河系漫游指南》的条目注释,“基本上无害”。

八卦学的基本心理则是显摆。处于显摆心理支配下的人并不是八卦本身获得满足,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周围景仰的目光和激赏的评价。八卦只是一种可行手段,以此吸引众人,最终获得成就感。然而不得不承认,显摆的人会用最高效率推广八卦。他们利用一切机会打听各种稀奇古怪的小道消息,独立深加工,然后投放市场。他们是最敬业的八卦中转站。文字图片来源:凯迪社区  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