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真的来了,对于原来就有严重拖延症的我,再加上客观的气候原因,使得早上起床就理所当然变成了越来越困难的一件事。
对于需要天天打卡上班朝九晚五的工薪阶层,既不能迟到被扣全勤,又不能战胜天生自带的懒癌,所以每当在寒冷中等候了半天公交车还不来的时候,最熟悉的动作就是“滴”一下。
这还是今年在北京出长差的时候养成的习惯,那时候很多时候都会加班到很晚,几乎下班的时候公交车都已经歇班了,要知道那时候滴滴可是天天打折券、抵扣券、堵车券、优惠券各种券送不停,从中关村到西四环之外的丰台区,的士通常需要近50元,但滴滴出行用了优惠券之后20几元就可以到达。
最关键的一点是:天晚了之后的士也不好打,好些师傅挑肥拣瘦,一听目的地在老远的丰台区都不愿意让我上车,类似的情况太多了之后,反而给了滴滴、易到等网约车以可乘之机。
那时候他们还在大量烧钱聚集用户和做市场,每天看到各大媒体上他们烧了多少亿的报道,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也在十分配合地定位和叫车。
从北京回来,几乎上班的时候就从原来的公交车改为滴滴快车了。但滴滴系统乱调价,让我很苦恼。
上班高峰期,车少人多?调个价呗;
下班高峰期,不想众人蜂拥被挤成面条?调个价呗;
下雨天,公交车难等?调个价呗?
反正往往在用户最需要车的时候,滴滴打车系统就会自动调价,往往前几秒还是十几元,后几秒就变成了三十几元,最高的一次,同样的距离,竟然调价调了3.8倍。
滴滴耍流氓,说好的“让出行更美好”呢?
其实所有的商业行为最终都要走向市场,所以调价也是理所当然,但有时候也不免会担心:前期砸重金培养用户习惯,好不容易积累了大批司机和用户,会不会因为后期疯狂胡乱的管理而前功尽弃?
很多时候上车无聊的时候会和司机聊天,关于他们接单、奖励、路程以及滴滴平台要扣取的佣金。有一天打车,导航上显示我与师傅的距离仅仅隔了几十米,但发现司机却越开越远,上车后我就问:“诶?难道地图上显示的距离是直线距离,没有加上需要绕行的路程吗?”
“肯定不是啊,你看我接你这一单,接单的时候就在你对面,但是需要开到两公里外去掉头,再绕回来,你这总计十二元的车费,对我们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司机表示很无奈。
“但是不是说你们可以拒单吗?”
“可以啊,但是如果任务量达不到的话不仅没有奖金,还会扣钱啊,而且很多情况下是系统自动派单的。”
好在很多司机都是工作之余出来赚点零用钱的,但这乱调价的迹象和派单模式如果不升级不改变,一旦用户和司机有更好的选择,他们必然会鱼贯而走。
如果真是这样,司机们将有可能会放弃兼职的机会,用户也许会选择其他的更科学更方便的打车软件,但是滴滴呢?他们失去的可就远远不止于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