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内容
桃子
Post 2016/11/03 18:59:21     文章主题: 一起读书、看电影吧【长期分享帖·原创】

@佩弦:谢谢,大家一起互相学习
佩弦
Post 2016/11/03 18:42:13     文章主题: 一起读书、看电影吧【长期分享帖·原创】

好贴。

#仙人掌树
Post 2016/11/03 14:21:03     文章主题: 一起读书、看电影吧【长期分享帖·原创】

我去看看
桃子
Post 2016/11/03 12:08:52     文章主题: 一起读书、看电影吧【长期分享帖·原创】

@sisi:好的电影值得一遍一遍地看,而且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我喜欢老电影,历久弥新。你看的是啥呢?分享一下呗
sisi
Post 2016/11/03 11:57:57     文章主题: 一起读书、看电影吧【长期分享帖·原创】

最近看了好几部老电影,最后我得出结论是:电影要看几遍才行。这些电影我也是看了好几遍才把它看明白的,是不是我有点太傻了呀?其实电影要看几遍,才能看出编剧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来。

桃子
Post 2016/11/03 10:57:41     文章主题: 一起读书、看电影吧【长期分享帖·原创】

期待小伙伴们也能看看这部电影,然后一起来来分享心得。如果有好的电影,希望可以推荐给我

桃子
Post 2017/12/31 16:45:02     文章主题: 回复:一起读书、看电影吧【长期分享帖·原创】

新年,一部让你笑的电影

再来介绍一部电影

《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


刚开始听到这个名字觉得不是什么好电影就没去看,直到最近把院线上映的几部电影都看完了,就剩这部时,抱着不好看就撤的心态去了。好在下定决心前看到豆瓣评分不算低。

原以为会是很俗套很无聊的电影,没想到中间笑料还挺多,就全部看完了,整体娱乐性还是挺赞的,且电影真的找到一个方法来应对建国后不能成精这件事,实在太厉害了!这是刘亦菲从影以来最可爱的角色,人设炒鸡讨好,这次的狐狸比此前那次要好太多太多,无论是变身还是不谙世事的可爱,非常到位,特效妆很辛苦。冯绍峰演上海小男人也炒鸡适合啊,几次喜剧梗都在他这里,超自然。

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新年就要笑口常开,这部电影会让你笑的。但如果你想看有深度的电影,这部就算了。


桃子
Post 2017/12/31 16:36:25     文章主题: 回复:一起读书、看电影吧【长期分享帖·原创】

电影《帕丁顿熊2》,让这个冬天很暖

新年档,历来都是电影争票房攒口碑的最佳时段。这个新年,原本计划的3天小长假,因为自己懒就在看电影和吃饭中度过了。先后看了几部电影,想跟小伙伴们分享一下。先来分享《帕丁顿熊》。


因为个人非常喜欢动画,所以影院上映的动画片几乎都不会错过(除非评分特别低),《帕丁顿熊2》的评分是9.2,和刚刚看完的《寻梦环游记》口碑不相上下,所以果断去看。第二部讲述的是与布朗一家住在一起的呆萌小熊帕丁顿,在露西婶婶100岁生日前夕,努力工作为她买来名贵礼物,却被坏人偷走。由此引发了一连串故事。非常英伦风情的电影,最突出的怕是英国人那绅士的鞠躬,格子衣服等等。

好了,我们再说故事情节:  

露西婶婶的生日即将到来,帕丁顿决定送婶婶一份会让她终生难忘的礼物。最终,帕丁顿选中了一本立体绘本,然而这绘本是世间仅此一份的珍贵宝物,为了存钱购买绘本,帕丁顿决定开始工作,在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后,帕丁顿终于找到了适合他的工作——清洁玻璃窗。  就在帕丁顿的存款即将达标之际,绘本竟然被一名神出鬼没的小偷给偷走了,同时出现在案发现场的帕丁顿被当做嫌疑犯捉拿归案,并最终被关进了监狱。在监狱里,帕丁顿凭借着自己的爱与勇气改变了墙内死气沉沉的氛围,监狱外,布朗一家人亦从来没有放弃过替帕丁顿洗清冤屈的机会。 

看完整部电影后,心里暖暖的,因为这是一部非常温暖的电影。个人觉得国语版杜江的配音也是很可爱很萌的,微电影增添了不少特色。过多的剧情不能再透露了,相信你如果去看一遍,也会喜欢。


桃子
Post 2017/05/27 00:50:54     文章主题: 回复:一起读书、看电影吧【长期分享帖·原创】

一个“吃货”的修养
      端午节又到了,这里要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端午节是中国人最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最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正是五月好时光,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连吃的一切食物都是美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我看来食物也是有心情的。
     好了,言归正传,我是来推荐书的。每年端午节我都会想起初中学过的一篇散文《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先生写的。因为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时没有吃鸭蛋的习惯,当时学到这片课文,越读越想吃,我想那该是怎样一种美味呢(虽然后来我不吃肉不吃蛋),但我依然相信那是人间最美味的。
     后来,接触到了不少汪曾祺先生的文章,越发地迷恋,他的文章里透着一份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 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再到后来看到他的《人间草木》,彻底成了他的头号粉丝。汪曾祺先生是个很有趣的人,他对吃特别讲究,也有研究。他总是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学拉得很近。
      《人间草木》非常值得一读,里面满满的是人情味,是对生活的热爱。先生可以把每样吃食都写得跃然纸上,读来,仿佛真的就在品美味一样。怪不得人都说汪曾祺先生是个快乐的“吃货”。对于这个词,我想只有他才担的起。汪曾祺因生活的轨迹对于家乡、昆明、张家口、北京等地的饮食都有了解,常常谈起某一食物的吃法,能举出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不仅如此,他还能说出一种食物最诱人的时候、最适合的烹调方法。不仅吃的种类多,吃的地域还广,再用闲散随意的文字描述给我们,所传达的已经不是“口齿留香”能够涵盖的无穷韵味。在“会吃”这一点上,就已经令人望尘莫及。
        他还好吃,从他诸多谈吃的文字来看,他简直是吃尽四方的人。从家乡高邮的鸭蛋到北京的豆汁儿,到湖南的腊肉,包括咸菜,酱菜,野菜,他都要追究,琢磨一番。而且时常要发出毫不保留的赞叹:我一辈子没有吃过昆明那样好的牛肉。


这里附上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节选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桃子
Post 2017/05/20 16:27:04     文章主题: 回复:一起读书、看电影吧【长期分享帖·原创】

     故事一开始就是一片天寒地冻,仿佛作者的心也被冰封了,看的人有些压抑。这座小城中人物百态一点点随着街道的延伸铺开,我所能看到得失纯朴掩盖下的落后和人们的愚昧。小说才刚开始,不知作者要怎样继续,是否这样的灰色基调要贯穿整部作品?
     直到第三章,“呼兰河这座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当我看到这里,总觉得故事才刚刚开始,前面所有的灰色调都不过是一种铺垫,或者说是一种强烈的对比。紧接着,大花园、蝴蝶、蚂蚱,红的、绿的,新鲜漂亮……灰色压抑的气氛一下子明朗起来了,看到这里我才透了口气,此时,窗外阳光明媚。
所有欢快的字眼如童年里五彩缤纷的弹珠一样引着我继续往下读,直到“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故事要变得更加精彩了——这是我读《呼兰河传》最开始的心情,我始终记得。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周末的上午一口气读完的,跟随这位女作家的笔触喜怒欢乐。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作品,这个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的女孩,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这些也贯穿于她一生的作品中。唯独《呼兰河传》充满了悲悯和温柔。是萧红的巅峰之作。写作之时,萧红沉浸在对故土和儿时生活的无限感怀与怔怔思念中,以自己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上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不断给人带来灾难的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报庙会;令人心碎的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作品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以更加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和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桃子
Post 2017/04/30 16:05:59     文章主题: 回复:一起读书、看电影吧【长期分享帖·原创】

再读丰子恺先生的《活着本就简单》
  



     喜欢丰子恺先生是从他的漫画开始的,先来一组:




     生活无一不可以成为丰子恺先生的漫画题材,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日常所见的可惊可喜可悲可哂之相”,他笔下的漫画情趣盎然,富有哲理却平易近人,所以自问世以来,风靡至今,仍然没有丝毫落寞的迹象。他的每一幅漫画就如一首小诗,再怎么看都不会觉得腻,反倒像嚼橄榄一样,味道永远在那里。
除漫画外,先生的文学功底更是深厚,《活着本就单纯》便是一本值得反复咂摸的书,这本书中还收录了他的漫画,所以,在品味文字的同时,还可以静下来慢慢向上一幅幅漫画。这时你会发现,其文字也是如他的画一般,朴实趣致,简单中别有韵味。
     丰子恺先生是桐乡人,桐乡是蓝印花布的出产地之一,丰家就开有一家染坊,他出生就是少东家,家里期待已久的小少爷,丰子恺在父母姐妹的呵护下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少年时代。这些过往,在这本书里均有描绘。

     对于书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是: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这段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最后忍不住与朋友分享,他们也被深深陶醉了。
      还有一句是这样的:儿童看待人生的这种特殊态度,叫做“绝缘”。即解除事物在世间的一切关系,所见的便是事物的“本相”,而非交织利害与智谋的世间因果之网。
      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先生就像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总是用童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所以他的文字会让你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要说的是,丰子恺先生和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关系,这在此书中也有交代:弘一法师是丰子恺学艺术的教师,又是他信宗教的导师,所以,其一生,受法师影响很大。李叔同,大家都知道,这里不再赘述。此书中有很多处的抒情,都能看到佛学和哲学的影子,无不与此有很大的关联。
其实,从这本书可以看到,先生笔下的散文都是生活中平淡家常的琐碎事物,但在这种简单平淡的生活似乎成了一种风格,一种令人向往的淳朴雅趣的简单平淡生活。      他的文章里有一种境界——“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周末的上午一口气读完的,当时越看越觉得有味道,直到全部读完,整个人静下来了不少,此后,当别人要我推荐书的时候,这本总在其中。最近,又准备再读了,如果小伙伴们有兴趣,不妨一起来交流。
桃子
Post 2017/03/15 19:39:23     文章主题: 回复:一起读书、看电影吧【长期分享帖·原创】

《爱若初见,回眸一笑在唇边甜蜜》

   看腻了每次来来回回相同路上两旁的风景,听烦了手机里总是循环的那几首歌,电影貌似成了不错的选择,或者说成了不得不选的选择。《假装情侣》是坐在公交车上看完的。起初看它完全是因为看到主演是江一燕,特别喜欢的女子,淡淡的、静静的,我心里那个永远的蒙蒙。这次她叫沈露。

   故事无非关于爱情,关于从最初的游戏到最后的无法自拔。或许我这样说就显得电影俗不可耐了,原谅我语言的苍白。


    一个人的心里装着最爱的认,可他已经死去,为了祭奠爱情,为了未完的梦,在偌大的城市里寻找一个能代替心里那个人完成约定的人,概率有多大。每个女孩遇到爱情就变得文艺起来,总是幻想所有不可能的梦真的就能实现。就像沈露遇到陈文,梦成了真。

    “开始是困难的,分手是痛苦的,那我就要中间最美好的那一段…”——这是电影里最触动我的一句台词(其他不一一列举了)

    爱若初见,你是山间自由行走的风,哪怕只是微微吹过,我都能捕捉到你的气息;

    爱若初见,你是漫山遍野花丛里的一枝,只一眼便看到了你,你是独一无二的骄傲你是整个花园;

    爱若初见,你是回眸一笑时最灿烂的星光,太阳都失了光彩…

    爱 若初见,一切都美的不可思议。

    若别离,带着恨、带着泪、带着夜的死寂。

    电影里那些浪漫桥段,是每个女孩都想要的,可以不奢侈,但是绝对要贴心;可以很笨拙、但是一定要用心,可现实中会有几个‘陈文’?电影不是教我们矫情做作,而是告诉我们爱若用心,每一天都是初见时的美好。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无需可以就会变得很随意,不会再像刚开始哪样为了一次约会要捯饬好久,临见面还得拿出随身带的镜子看看发型有没有乱,再看看唇彩是不是干了,当然还得仔细检查检查衣服那里不合适......每一次见面既紧张又兴奋,每次约会还要穿不一样的衣服,感觉对方是360度精确无比的扫描仪甚至觉得对方有透视功能。面对面吃饭不敢大口大口,矜持又矜持。甚至要细心地记住她喜欢吃的每一种口味,然后用自己也变成和他一样的口味。

   刚开始两个人聊文学聊音乐、说天南讲地北,总是小心翼翼地记住对方的每个动作每个喜好,约会结束又是信息又是电话,唯恐这个人会突然消失,恨不得24小时把这个人别在裤腰带上走到哪儿带到哪儿。

   刚开始在一起,似乎每一天都是过节,要是碰上个节日就成了祭天祭祖的喜庆之日, 为一件礼物挠破了头费劲了智商,生怕礼物送的俗气了。而受到礼物的人不管你送的什么,脸上荡漾的的满满的幸甜蜜。

   刚开始在一起,任凭对方使唤,你说以为爱她所以全部要听她的。殷勤地像下属拍上司马屁,可以拍的乐不思蜀。

   后来,你看她就像看自己,哪里还有工夫欣赏她的微笑,听她“悦耳”的呵斥。她不许你玩游戏不许你抽烟,你说真婆妈。刚开始她穿什么你都觉得美若天仙,后来你不许她穿短裙不许她浓妆艳抹。

   后来,她为你做饭洗衣你觉得稀松平常,哪里还有第一次那种幸福感。

   后来,他就是你你就是她,你看到她蓬头垢面好几天不洗澡也没觉得失望,你看到他在你面前抠着脚趾还没擦掉的眼屎,你会“嫌弃”地给撒娇的她一个吻,你看到他就像看到镜子里最糟的那个自己,左手牵右手,只是已经习惯了他一直在身边。

   后来,你们聊今天买菜花了多少钱,也计较着买什么东西太贵了,该省着点花。却不会觉得这些话题俗不可耐,很轻松很自然地两个人为生活中的小事一起承担着。

  后来,你们开始吵架,甚至无休无止地为小事吵。原因归结到一点只是因为觉得对方不够在乎你了,错不在对方,在彼此。好好想想为什么让对方不安,是因为你忘了给她她一直想要的礼物,是因为你忘了对他耐心点再耐心点;是因为你以为在一起久了都疲倦了,无需刻意营造幸福了......当他说出“分手”时,你慌了,因为从来没有想过没有他的日子。

 就是这个人,从陌生到熟悉,从藏着掖着到透明,他(她)贯穿了你生命力最美好的青春,你们说好一直走下去,到结婚到老。因为这个人有时候比你还了解自己。你说:我们好像认识好久了,上辈子就认识了。遇到这样一个人不容易,在一起磨合了很久也不容易,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说放弃——那才叫人真正心疼。以吵可以闹,记住千万不要把她吵走了,把爱情吵散了。

 这个人就像你们天经过的路边的一棵树,你无须可刻意在乎,他却一直在守候。只是别忘了,偶尔给她一个惊喜、一点浪漫,试着回到最初的情景,幸福就是时常为它浇水,它才会给你一大片阴凉。

    

桃子
Post 2017/02/15 20:35:21     文章主题: 回复:一起读书、看电影吧【长期分享帖·原创】

观 《人间情缘》

这个季节,正午明媚的阳光总有让人恍若梦境的错觉。

栀子花下,美丽的你冲散了馥郁的芬芳,我为你而来。

关于青春,我总是拾取美好的片段来珍藏成幽深的岁月。

关于爱情,我总是挑选打动人心的瞬间来拼凑成完整的浪漫。

迷茫的忧伤


百度百科里是这样介绍这部电视剧的:上世纪一个男人从青春走向成熟的四段刻骨铭心的情感故事和一段传奇的海外寻梦经历。

《人间情缘》,前两集给我印象特别深,这也是我愿意将这部电视剧看完的动力,也许是我一直比较喜欢那个年代的这种剧情吧。

我记得甘露为了给小军买一个手风琴套,减掉了心爱的长发;小军为了送甘露一只漂亮的发夹,卖掉了自己最爱的手风琴。两个年轻人,在艰苦年月里时时想着对方。宝红盒子里装的不再是一支发夹,方布中包的也不再是一只琴套,而是两颗相爱的心。甘露为了等小军一通电话,盼了一个月,小军翻过二十八里的山路,终于拨通了远在北京的电话,来不及说句思念,电话硬生生被抢过。

看到这里终于忍不住了,眼泪不争气地在眼眶打转,我这是怎么了?每天不都有他的电话吗。

那样的年月里,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回信,可能中间隔了几个月,可是拿到信的瞬间,却是比黄金还珍贵。为了一个诺言,他们可以倾尽毕生来守护。

假说爱情

现在的我们还会有几个人保持这份浪漫?

羡慕不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年轻人,他们苦思冥想只为找出一句恰到好处的形容恋人的句子......

如果让你重回年少时光,如果给你一个恋人,再给你一段没有任何杂质的爱,你会用什么换取这份美好?

也许你会嗤之以鼻,也许你会觉得这是痴人说梦,因为现在的我们每天都说着爱,每天都有甜言蜜语萦绕耳畔。可是,静下心来想想这样的爱是不是缺少些什么?

 缺一些真挚还是缺一些责任?在这个爱情已成快餐理论的年代,我们究竟可以用什么做承诺?

 异地恋成了分手绝佳的理由,说起来义振言辞。我们总是羡慕呐些不分手的恋爱,轮到自己仿似一千零一夜童话,不过是天方夜谭。

一世长安,我来许

 让我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你:我爱你,不是随口说说而已。在这个日光倾斜的午后,你收到我的思念了吗?


 两座城市,一片天空......

桃子
Post 2017/01/16 23:19:31     文章主题: 回复:一起读书、看电影吧【长期分享帖·原创】

因为爱红楼成痴,朋友们每年的礼物多少会是与之有关的东西,比如邮票、比如画册,可是我却独爱躺着方块字的书。

老弟送我了一套《红楼梦》,精美的封面全然没有了第一次从图书馆借来那本书的狼狈,欣喜万分。梦半时分又从床上爬起来,拧亮台灯,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了。

想来这已不是第一遍读红楼了,可每一次都如初见般让人怜爱。熟悉的不再是故事情节,而是流淌的温语,如暖风在耳边低语,又如雪花在手心撒娇。

 

读一点红楼,尤其是女孩一定要去读一读,浅尝辄止都足够。

读一点红楼不是道听途说,不是听说里面有个林妹妹宝哥哥,也不是听说他们的爱情故事是悲剧。

第一遍我们读不出作者的辛酸,却能读出他超然的文采;第二遍我们读不出那个时代的爱情悲剧,却能读出棒打鸳鸯的无奈;第三遍我们读不出字字见血的忿恨,却能读出句句流泪的真情;第四遍我们读不出高额续写的失败,却能读出人去楼空的悲凉;第五遍我们再也读不出声音,却已足够与书中的人儿一道欢喜悲恨。

读一点红楼,做一个有内涵的女子。

没有宝钗的温婉贤淑,那就做一个最本真的黛玉;少一份熙凤的精明能干,那就做一个伶俐的的晴雯;去掉一点妙玉的自命清高,那就多一点湘云的憨厚近人;没有惜春柔弱的身躯,那就做一个不让须眉的探春。

 

单说黛玉,这个让我不敢触碰的女子。

她的骨子里没有娇柔做作,不信读一点红楼吧。静静地陪着心爱的男子躺在夏日的午后,不谈功名利禄,不说遥远的未来,只是享受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小任性、小脾气是每个女孩都应该学习的。小任性,那是爱你的冲动,小脾气那是心理默默完全占有的自私,爱情都是自私的,不要把抓在手中的幸福轻易丢掉。珍惜不是费尽心思的去抢夺,而是用心去呵护。做一个懂爱的女子,不要盲目的爱,到头来等了一场空。

再说晴雯,这个寒夜补雀裘的女子。

不会因为别人的敬畏就要讨好你。宝玉又如何,还不是要为我撕扇?袭人又如何?看不惯你的装傻卖弄,我就可以破口大骂无所谓淑女的形象,人活一世太累,为什么总要为了别人去遮掩自己的情绪?王夫人又如何?你的尊贵你的地位,不是我想要的,在你的嫉妒面前我依然是最美的姑娘。懦弱给自己,坚强留给别人。做一个骄傲的女孩,任何时候都不要丢掉那份上天赋予你的美丽。

最后说探春,这个远嫁他乡的女子。

不要去恨自己没有显贵的身份,不要去抱怨自己的父母,用自己的努力去拼,拼回一份自尊,一份比任何人都要显贵的地位。不要被别人的否定扼杀了自己的能力,记住这个社会没有自尊走到哪里都不会是最骄傲的你。大观园里,谁敢与我争锋?这不是盲目的自信,这是自我的肯定,别人能做到的,我能做的好。最后的幸福不是眼前的利益,是来自遥远的救赎,女子一定要自强。

 

读一点红楼,在飘着小雨的秋日黄昏,陪黛玉葬桃花落冷泪;

读一点红楼,在漫天白雪的冬日晌午,随宝玉访妙玉乞红梅;

读一点红楼,在花香肆溢的暮春时节,看宝钗舞轻袖捕彩蝶;

读一点红楼,在杨柳夹堤的夏日午后,笑湘云扮男装赛宝玉。

读一点红楼,做一个懂文字的女子。

 

慢慢读,轻轻地念出来,看看她们在大观园里作的诗,就会少一分骄躁。

懂得赏菊,还要踏雪寻梅,是怎样的女子还会大快朵颐?

       聪明的女子在文字中制造情绪,在文字中品味生活。优雅的女子,在文字中释放情绪,在文字中放肆情愫。

读一点红楼,只因你是女子。

桃子
Post 2016/11/02 22:37:02     文章主题: 一起读书、看电影吧【长期分享帖·原创】


读书、看电影是一件奢侈又令人享受的事情,可以让整个人静下来,从而慢慢去领悟。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宅在家里看书看电影,再侍弄花花草草,或者在厨房里为自己和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年轻的时候多读几本书,不是为了炫耀什么,只是让自己表现的不那么肤浅,再多一分宽容,少一份抱怨;
年轻的时候多看几部电影,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有显摆的资本,而是想让自己静下来在电影中思考,让些许枯燥烦闷的日子变得不再单调。
以后我将不定时地和大伙儿分享一些读书、看电影的感悟,希望小伙伴们也能来这里尽情表达,也许一句台词、一段旁白都能让我们在这里找到知音。
不知道是否也有人和我一样,对于西藏充满向往,从而总是关于一系列关于它的故事。
第一篇,我想分享一部电影——《太阳总在左边》,一部关于信仰的电影,导演是我们青海贵德县人——松太加,藏族导演。
影片讲述藏族男孩尼玛因为失误将自己的母亲辗于车下致死,为了赎罪,独自徒步从安多磕头到拉萨。主题看似很简单、故事的开始也很符合这个民族的信仰,但是细细想来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东西。
对于藏民族、对于他们的信仰我知道的少之又少,但是一直都被莫名地吸引着,而以下言论纯属愚见,还望各位看客不要吹毛求疵。
整部影片几乎没有多少对白,苍凉的背景是人物内心的真实写照,唯一让人难以忘记的背景里的风声,似乎也是静悄悄的,就是这样的安静才让人有时间和空间停下来思考。


从安多到拉萨,他说所有的长途司机都认识他,司机们也都提出让他坐车走,可是尼玛说:"坐车太快,我不知道去哪里"。
看到这里我还没有完全明白他心里的苦,我只是倔强地片面地把自己想要远行的意念套在上面,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漫长的路途需要一个人慢慢品味,走的太快反而失去了欣赏的理由。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太多事后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再看一遍,又觉这句台词包含了太多的心酸和痛苦。失去母亲的尼玛不知道去往哪里。苍茫天地间竟再也没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能容忍你所有的喜怒哀乐,从此以后谁还会给你一个家?不知道去哪里,但是行走的脚步无法停住,也许唯有不断行走、不断匍匐磕着长头才能赎罪吧。所以他说:“我时刻不停地行走,才能忘记一切。”于他而言,一旦停下脚步时间就会回到失去母亲的时刻。他一直在行走,所以太阳照射在左边,左边得按晒脱了皮、晒伤了他都毫无知觉。这一场自我救赎之旅,一直朝着最光明的方向行进着,总有一天太阳光明也会施洒在右边,让他看到一个光明无比的世界,心彻底敞亮起来吧?这是我理解的“太阳总在左边”的含义。


尼玛在路上遇到一个奇怪的老头儿,这个怪怪的老头儿一路陪伴,一路开导,尼玛对他的态度从不理会到一起在荒原里生火做饭到替他看管行李到一起住简陋的旅馆再到被他感动......老头儿就像一盏路灯最终指引尼玛回到原来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老头儿本身和尼玛一样也是孤独的,也是行者,一生都在为儿女操心,老了突然不知道这样的活着的意义在哪里。所以,他宁愿选择一路走回去,也不愿意早早回到家中。不同的是老头儿是空虚的,尼玛不是。


老头儿看到倔强的尼玛,一通电话让他了解了所有事情的经过,他说:“有些人很自私地只顾自己的痛苦,情断义绝地抛弃了最爱的恋人”。
尼玛在失手送走自己母亲后,抛下未婚妻,踏上去拉萨的路,未婚妻一直在伤心等待,可他只为自己赎罪不曾对可怜的未婚妻有过任何忏悔,也不曾想过在家的哥哥还有别的亲人。一走便是两三年,毫无音信。
是啊,我们不也一样吗?我们中太多人总是沉浸在小我的角落里,总是将最自私的一面给最亲最近的人,为了自己开心快乐总是伤害他们却毫无直觉。母亲已然逝去,没有人责怪,赎罪有太多种方式,为何偏偏选择让自己在行走中忘记痛苦,让亲人在你的行走中倍加伤心?


“人生是无偿的,但怎样不幸,我们都要继续活”这依然是老头儿说给尼玛的一句话。失去母亲的悲恸让尼玛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也曾想过轻生,被哥哥救下。看到这里想起来一句话:只要活着,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该放弃生命,你是父母的延续,他们给了你生命,你却轻易要了却此生,那么,这还能是赎罪吗?人生无常,那面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困苦,倘若每个人遇到便逃避,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


老人说:当痛苦遇见时间和小孩就会淡然失色。
刚开始的尼玛,笑容那么纯洁无邪,眼神没有掺杂一丝杂质。失去母亲后他似乎变成了一个“疯子”,没有了澄澈的笑容、暗淡了清澈的眼睛。可是再多的痛苦,在你已经用时间来为自己赎罪,那么没有谁会纠缠着不放。远在天上的母亲看到了也不忍心吧?有人说:这个社会中,好像只有疯子,才有至情至性的灵魂。


时间和路程终于让尼玛在一场大雪之后踏上了回家的路。这场大雪在尼玛睡醒后把整个世界衬托的异常安静辽阔,就像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醒的世界依旧是光明的。这一次太阳照在左边,再走一次走过的路才知道两年的时光把所有心底的罪恶感洗净=。离开家的路和时间太漫长了,漫长到哥哥的孩子都能喊他叔叔了,漫长到又是另一个轮回的大雨迎接他归家。在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一场大雨,该洗净了你以为的满身的罪恶吧?在孩子严重你是至亲的叔叔,不是伤害亲人的罪人。


断断续续将自己看完后的感受写下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吧?
意识流手法、前后呼应加上一个让所有看着能静下心来思考人生、思考生命、思考救赎的主题,为什么却是鲜为人知?中国的电影缺的到底是什么?
题外话:此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这部小成本数字电影,我个人觉得比有些砸了几个亿来制作的所谓大电影还要好看。因为主创人员全部由藏族电影人组成,他们更知道自己的民族信仰里的东西,这部电影适合一个人安静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