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什么中国很难出诺奖?
楼主:MELISSA
粉丝数(6)
|
---|
| #1 |
打赏 | |
| #2 |
因为诺贝尔奖是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所以中国难出诺奖
| |
| #3 |
现在的人很难静下心来,出诺奖一定要沉下去,坚持,淡泊名利,社会氛围就是拜金,高仿确实能做得好。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20/10/23 09:14:38
| |
| #4 |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诗人露易丝·格鲁克
瑞典学院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诗人露易丝·格鲁克(Louise Glück),获奖理由是“她那明白无误、朴实美丽的诗音使个体的存在具有了普遍价值”。格鲁克今年77岁,年轻时曾得过神经性厌食症,经过努力成为当代美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出版过12部诗集。在此之前她曾获得过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等大奖。 格鲁克的祖上是从匈牙利移民美国的犹太人,1943年4月22日格鲁克出生在纽约,她的父亲与舅舅曾合伙做生意并发明了X-Acto小刀,而且由此致富。格鲁克从小家境优裕,但在上中学时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此后困扰了她好多年,虽然曾在莎拉·劳伦斯学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和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但未获得大学学位。 格鲁克于1963年至1965年入读哥伦比亚大学通识教育学院(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的诗歌工作坊(poetry workshops),得到莱妮·亚当斯(Léonie Adams)与斯坦利·库尼兹(Stanley Kunitz)的指导,据她自己说,这两位老师在引导她走上诗坛之路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68年格鲁克发表了首部诗集《头生子》(Firstborn),获文学界的好评,这对时年25岁的年轻诗人来说是很大的鼓励,为她今后走上专业诗人之路开辟了道路。此后她一度在诗歌创作上处于消沉期,直到1971年被聘到位于佛蒙特州的戈达德学院(Goddard College)教诗歌创作,她的写作激情才再度迸发。1975年出版了第二本诗集《沼泽地之屋》(The House on Marshland),这本诗集的出版为她赢得了很多声誉。 1985 年格鲁克出版了诗集《阿喀琉斯的胜利》(The Triumph of Achilles),这本书获得国家书评人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从此奠定了她在诗坛的地位。此后格鲁克获得了一系列文学领域大奖,包括1992 年出版的《野鸢尾》(Wild Iris)获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 for Poetry)、2014 年出版的《贞洁之夜》(Faithful and Virtuous Night)获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 for Poetry)等。 格鲁克还多次获得全国性荣誉,包括2003 年获颁国家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 of the United States)、2015年获得国家人文奖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由时任总统奥巴马向她授奖。格鲁克目前是耶鲁大学的兼职教授及驻校作家。 自1901年设立诺贝尔文学奖以来,格鲁克是第16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今年的诺贝尔奖奖金为110万美元。
| |
| #5 |
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最多的学术机构
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已经揭晓,除获得和平奖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外的十一位个人获奖者中,有七人来自美国。下面我们来看看,自诺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经济学奖自1969年始)以来,这些获奖者都来自于哪些大学或学术机构。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因为统计方法的不同而有许多不同的结果,本文只介绍其中的两个,一个是诺奖委员会的数据,另一个是维基百科的列表。 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统计方法,是只考虑颁奖当时获奖者所在的机构,获奖者接受教育和从事研究工作过程当中的其他学术单位不在统计之列,因此是一个较为窄义的统计结果。笔者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网站关于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以及经济学四个奖项的统计(文学奖与和平奖除外),得出以下一些数据: 全部科学领域以及经济学奖得主共有710人次,其中有3人获得过两次科学领域的奖项,即尽人皆知的法国居里夫人,发现晶体管原理和建立超导BCS理论的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丁(John Bardeen),以及测定胰岛素分子结构和核酸DNA序列的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也就是说,科学及经济学奖颁发给了707位个人。这些人当中超过一半,即379人获奖时是在美国的研究机构工作,包括大学、研究所、实验室或医学中心等。 获奖人数接近10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有12所,按获奖人数排列分别为: 哈佛大学(36人) 斯坦福大学(22人) 麻省理工学院(20人) 加州理工学院和芝加哥大学(19人)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克菲勒大学及其医学研究所(18人) 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17人) 普林斯顿大学(14人)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12人) 以及英国牛津大学(9人) 其中美国占了四分之三,而且获奖人数为183人,在这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总获奖人数221人当中占83%。 维基百科的统计则有所不同,它依据的是获奖者的教育经历。也就是说,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只要曾经是一所大学正式录取而且注册上课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或博士生,获得相应学位或者没有结业,学校雇佣的教职员,包括各级教授、讲师和博士后、访问学者等,都可以被学校归入该校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因此一位诺奖得主,可能被多所学校列为该校的获奖荣誉校友。 具体到每所学校,对一位诺奖得主是否纳入本校的荣誉名单,评判标准宽严不同,多数比维基百科的要更加严格,因此以下数据仅供参考。 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自从1901年以来,校友获得诺奖数量总数前10名的学校是(括号内是科学类即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的得主人数): 哈佛大学——161(113) 剑桥大学——121(98)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10(82) 芝加哥大学——100(62) 麻省理工学院——97(62) 哥伦比亚大学——96(69) 斯坦福大学——85(54) 加州理工学院——76(70) 牛津大学——72(53) 普林斯顿大学——69(42) 它们当中除了剑桥和牛津之外,都是美国的大学。 维基百科还有一个进入21世纪之后的排名,结果相当类似,而且更加强化了美国的优势:耶鲁大学排进前十名,将牛津大学挤到了第11名。
| |
| #6 |
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那么多的诺贝尔奖?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因为诺贝尔奖是从1901年的时候开始颁发的,那个时候中国还处于农业社会(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还是农业国),整个国家非常的穷,根本没有什么研究实力——而欧洲国家早已进入工业社会,而且最有钱的人都是犹太人,所以犹太人有资金、有条件进行各种科学研究。 试问:如果你连饭都吃不饱,你还有心思去研究各种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集体经济,很多研究都是够上诺贝尔奖的,但是由于中国一直强调集体,而诺贝尔奖强调的是个人,所以很多成就也无法申报诺贝尔奖。 比如,人工合成胰岛素、杂交水稻等都足够获得诺贝尔奖的,但是中国却没有去争取。
| |
| #7 |
看了明白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