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张学武摄影展——武功山速写
楼主:Nick
粉丝数(17)
|
---|
| #1 |
本摄影展是我们的特约摄影师,张学武先生,2018年9月在游览武功山时的摄影作品。 摄影师简介: 张学武
本集共35张照片的版权归作者张先生所有。如果您想在商业项目中使用任何一张照片,请在本站联系。 武功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属罗霄山脉北支,绵延120余千米,总面积近千平方千米。主峰白鹤峰(金顶)海拔1918.3米.。
武功山是国家AAAA级景区,还是道教名山,金顶旁边的祭祀遗址已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明朝的《武功山志》、《天下名山志》、等文献记载,武功山的命名和道教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传说上古之时有叫做“泸”或者“罗”、“潇”或者“霄”的两位道人曾隐居修炼于此,将此山洞命名曰“罗霄洞”和“泸潇洞”。
“罗霄山”和“泸潇山”因此而得名,整个“罗霄山脉”也得名于此。
罗霄洞同时还是赣江水系的“泸水”(又称“秀水”、“袁水”)和湘江水系的“潇水”(又称“萍水”、“渌水”)(一说是安福县境内的陈山河)的源头,一水分二界,世所奇之。
晋代四川人士武氏夫妇慕名远来此地修炼,“罗霄山”和“泸潇山”从此又称为“武公山”。
南朝陈朝时期有将军欧阳出兵协助陈武帝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途经“武公山”祷告求拜,得到武仙人托梦并授其平乱之策。后来成就了帝王霸业的陈武帝感念于山中神灵相助之功,便下令赐名“武功”,从此“武功山”取代了其他各种名称而名传千古。
武功山地质构造以花岗核杂岩构造与峰崖地貌为主。
武功山山体主要由片麻岩、花岗岩和石灰岩等组成,地势峻峭挺拔,一般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不少山峰高达1500米以上。山丘之中有赣江流域的袁水、禾水,湘江流域的渌水(萍水)的源流贯穿其间,使河流两侧发育着宽窄不一的多级河谷阶地,形成的袁水、萍水河谷也是湘赣间重要的天然通道。
武功山处于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和,日照较短,雨量充沛,雾多风大,无霜期长。
该地区是同纬度地区多雨的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350毫米至1750毫米,降水(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至6月四个月之间,约占全年的55%至60%。空气湿度大(常年湿度约为80%),云多雾重,常常是山下天晴气暖,山上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
武功山观赏特色可概括为“峰、洞、水、石、云、松、寺”七个字,山区内河流,溪流,瀑布景观众多。山区多云雾,雾日超过庐山,是观赏云海的胜地。高山垂直型自然植被景观,高山草甸,及黄山松群落在江南地区不多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12月将武功山批准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2年12月,国家林业局将武功山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5年9月、12月,国土资源部、国务院分别将武功山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2月,建设部将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列入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
武功山旅游资源分布面广,按地域划分可分为三大片游览区:萍乡市境内的武功山北麓游览区,安福县境内的南麓游览区,以及宜春市境内的东麓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游览区。
武功山历史文化悠久,尤以道教文化最为突出,史载东汉葛玄、东晋葛洪曾来此炼丹,道教自三国时期在此开设道场至今已历1700余年,武功山佛教开山则始于唐代。尤自南宋文天祥书赠“葛仙观”巨匾后,武功山更是名震千里,香火不断,古迹频增。延至明朝,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提倡信教,使武功山香火旺盛达到鼎盛时期。山南、山北建起宫、观、寺、庙、庵、堂近百座,出家僧道数千人,形成了白法、集云、三天门、明月、九龙等道教、佛教系统,为当时湘赣著名道教、佛教胜地,吸引无数善男信女到此顶礼膜拜。历代还有大量文人墨客慕名来此吟诗作赋,又给武功山增添了无限风雅。
以上文字说明编辑于维基百科)
(备注:本文其余部分为收费阅读。请在微信内点击页首右上角小人图标,登录集诚信后,用微信支付 1.0 元,即可无期限阅读。已登录的,请直接点击下面付费阅读连接支付。付费后如果您的手机没有自动刷新,请点击右上角微信的刷新页面,即可阅读全文。) -------------以下为收费内容-------------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0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9/04/01 08:02:02 付费看全文(50.0积分)
| |
| #2 |
云彩拍得好看!雾也拍得好。
| |
| #3 |
| |
| #4 |
| |
| #5 |
| |
| #6 |
| |
| #7 |
| |
| #8 |
| |
| #9 |
| |
| #10 |
| |
| #11 |
| |
| #12 |
| |
| #13 |
| |
| #14 |
| |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