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崛起的非洲中产阶级与昂贵的金融服务,能否引爆下一片创业热土?
楼主:星灿12
粉丝数(5)
|
---|
| #1 |
提到非洲,小探会想到炙热的撒哈拉沙漠、想到物种丰富的大草原、想到赤道附近的热带丛林,一部分原因是:我对非洲的了解,主要是来自《动物世界》和童年动画片。
其实,非洲在2000年以后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以3.65%的年速度发生着,这样到2030年,非洲会新增3.5亿城市人口(数据来自Brookings Institution)。人均手机持有量也在迅速增加(在南非,这一数字已经和美国持平),甚至网购业务都如火如荼。
在非洲,大部分人负担不起金融服务
但是人们的现代生活观念和基础设施的搭建,则非一朝一夕之功。比如非洲的银行和金融服务,很多城市居民根本负担不起。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和银行有关的业务都要收费,包括同行存取款、转账和银行账户月费等等。
以南非第一国民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为例,在该行开一个最基本的个人账户,月费是4.95南非兰特(South African Rand,南非货币);高级账户则达到199南非兰特/月。
而在该银行取钱的话,收费标准是基础费用3.95兰特加上1.3%取款数额,并且小探在银行官网没找到封顶数额......最后这只是本行取款手续费,你要是在其它银行开户来第一国民银行取款,还要再加钱......
其它银行的收费标准也差不多,所以大家体会一下,再想想国内同城同行取款不收手续费,南非金融服务之昂贵可见一斑。
于是在密探发现一家致力于降低非洲金融业价格和门槛、让所有人获得免费的基础金融服务的创业公司,就揣着好奇心,立刻跑去采访了。
这家公司叫做Wala,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和CEO,Tricia Martinez女士,曾经在非洲国家乌干达做过“微金融”创业。但是她发现:“我们为当地女性提供手机转账服务,但她们收到钱后转身就去找代理,给代理一笔钱来帮她们取现金,再把现金藏到帽子里或者家里的钱盒中——没有安全的储存地方,也没法子用钱生钱,拿利息做投资什么的。”
Tricia Martinez(CEO,左)和Samer Saab(CPO,右)
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银行提供的服务太过不方便,和太过昂贵。前者是因为非洲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私人交通都不发达,普通人跨城市奔走就极为困难,去一趟银行也不是容易事;后者部分原因是非洲人民在银行开户的意识和行为不高,致使银行业自身尚不发达,无法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增值服务发生次数较低,所以只能通过基础服务收费来盈利。
所以,建起一个人人可接触、收费低廉的银行系统,既是难题,也是解决方案。Wala的首席产品官Samer Saab,也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他是一名连续创业者,曾经在芝加哥和湾区工作创业;但是怀抱着为10亿+人解决一个现实难题的壮志,他和Tricia一起来到了南非开普敦,建立了Wala。
开普敦是一个美丽的港口城市
放大镜下看产品
Wala推出的是安卓端应用,这是因为非洲人大部分用的是安卓版本智能手机(中国产双卡双待、甚至四卡四待最受欢迎,因为跨电信运营商通信非常昂贵),目前产品还在测试版本,将于近期推出正式版本。
用户下载Wala应用后,就可以直接在APP里注册一个银行账户了。他们需要通过一个KYC(Know Your Customer了解用户)过程,提供自己的居民身份、证件和个人照片等。一旦通过验证,他们就在Wala上有了属于自己的银行账户,从而管理自己的资金。
需要澄清的是:Wala本身并不保管用户的资金,而是和非洲的银行合作,把用户的钱放入银行。用户在Wala的合作伙伴那里存取款都是免费,并且向亲朋好友赚钱也是免费。
一句话概括,就是:用户的金钱流转行为发生在银行,但是只需要和Wala这一个应用互动,就可以完成各种常见操作。
Samer告诉硅谷密探:Wala的愿景之一,就是帮助非洲人民培养理财观念和习惯,能合理花钱,也能学会攒钱。要做到这些,第一步是让他们能理解自己的财政状况,然后才能逐步提升。所以在Wala应用中有“Timelines”功能,用户点开,就能对自己的存储花销行为一目了然;并且Wala也会评估用户的财务健康水平,帮助他们设立合理的花销和储蓄目标。
为了照顾非洲尚不发达的移动网络,Wala的应用界面做的非常简洁,需要耗费的流量很少。
Samer表示,在用户达到基本的财务状态稳定后,才会有余力接触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Wala希望此后能逐步为他们提供收费低廉的个人保险、低于市场利率的小额贷款、国际汇款,以及商家之间的直接付款交易等等。这当然也会成为Wala的预期盈利点之一。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密探有相同的疑惑,那就是:在普遍印象中,大部分非洲当地居民收入可能都不足以覆盖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很多地方还是饥荒遍野。Wala所设立的“让用户财政稳定”乃至“财富急需和增长”的愿景,真的有一个较大的目标群体吗?
非洲中产阶级的崛起
Samer对此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告诉密探:事实上,非洲的中产阶级正在崛起,有赖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商业全球化发展,更多非洲年轻人接受了大学教育,或者进入“global workforce”(全球化的劳动力平台),从而获得一份稳定工作和收入,并且有着提升自己财务状况和理财能力的迫切需求。他们,就是Wala的目标群体。
如何定义“非洲的中产阶级”?事实上这并没有一个广泛被认同的标准。
约翰内斯堡的一家商场
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经合组织(the Organis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研究人员曾经下过定义:在非洲,日收入或者花销在2到10美元之间的人,可被算作中产阶级。据此标准,非洲发展银行(African Development Bank)在2011年非洲就有3亿人属于中产阶级,占人口的三分之一;一年后他们又把这个数字调高到5亿。
而美国的Pew Research Center则认为:每日收入达到10到20美元的非洲人,才能进入“中产阶级”——按照这个算法,2014年有6.2%的人即不到7000万人达到中产标准。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则以南非为样本,声称:家庭财产超过2.2万美元,即属于“中产阶级”。
众说纷纭的原因之一,是你很难给整个非洲划出一个统一标准:非洲内部的各个国家发展很不平衡,快慢不一。南非是众所周知的非洲富裕国家,尼日利亚和埃及生活水准不错,西非则普遍被认为是非洲最贫穷的地区。举个具体的例子:2013年,南非人均GDP达到6618美元(近两年开始下滑),埃塞俄比亚只有505美元/人,前者是后者13倍。
但是哪怕按照最严苛的标准,非洲也有大几千万的人步入了“中产阶级”,他们和世界其它地方的中产阶级一样,要求更高效廉洁的政府、更完备齐全的公共设施、更时尚多彩的生活方式,和更稳定健康的理财投资。
当你面对这样一个市场:人口众多,金融服务的需求缺口巨大,市面上没有满足需求的产品——这就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呀。难怪Samer表示:想到我们有可能解决数亿人口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就觉得非常激动兴奋!
挑战即是机遇
机遇是难得的,然而挑战也是存在的。首先就是:Wala既然对用户免费,要怎样盈利?前文我们提及,未来他们可能推出增值金融服务,那前期呢?Samer告诉密探:用户把钱存入Wala的合作银行会有利息,这部分收入就属于Wala,但同时也要分一部分给银行;此外Wala还要向合作银行支付另外的费用,以换取用户能免费存取款和转账。
Wala总部所在的南非,2017年年利率是7%——虽然看着很夸张,但南非今年的通货膨胀率预计将达到6.2%......所以其实利息收入微乎其微,再加上其它支出,Wala短期内必然是难以盈利的。目前他们完成了一轮种子轮融资(金额未透露),未来几个月内将要启动A轮融资,希望融资额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前期。
CEO Tricia曾表示:哪怕你有最棒最伟大的创意、解决方案、产品和客户,但如果你选择了发展落后的地区市场,投资人总是需要看到更全面的细节。并且你自己也要学会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努力成长和扩张。
除了和钱相关的问题,在非洲创业还有更多其它方面的挑战。尤其是Wala这么一家让用户在其平台存款的创业公司,如何在初期建立信任是个难题。Fintech(金融科技)和做社交网站是不一样的,它是为人们真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资产——金钱的管理,提供解决方案。一般来说,收入越低,人们对金钱会更加敏感,作出相关决策会更加谨慎。如何说服用户相信Wala,就要看他们如何以事实(和银行是合作伙伴,钱存入银行)和故事(免费的基础金融服务,帮助用户学会管理财产)服人了。
另外非洲的政策乃至政局往往更不稳定,并且“人治”所占的因素更重要。此前密探采访过两个在乌干达创业的美国姑娘,她们表示:在当地办事,起决定作用的很可能是你认不认识主管部门的人。如果不认识的话就要找“掮客”去打通关系。有了内部人士通融,做起事情来就会快速顺利很多。
对于这些,采访中Samer并没有谈到更多细节,他表示:“作为连续创业者,我们早就习惯遇到挑战,然后坚持再坚持地去解决它。”一旦克服,挑战可能成为最棒的机遇。
来源:硅谷密探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7/03/08 21:22:28 打赏 | |
| #2 |
很好的想法和需要坚持的做法!要获得他人的信任并把钱存进他们公司,是一大挑战。这不容易,也会很快耗尽他们的财力。加油!
| |
| #3 |
非洲的动荡,也是不争的事实。非洲丰富的资源、年轻的人口,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度被认为是世界经济的“最后高边疆”。
| |
| #4 |
去了肯尼亚才知道,动物大迁徙的阵势,会把你吓到。
| |
| #5 |
在尼日利亚,也是中国的元宵节,一所女子中学的317名女学生被绑架了。
在中国,如果一位儿童突然失踪,你可以想见全社会的关注。毕竟,谁都明白,这样的悲剧,对一个家庭造成的冲击;我们不愿意,再看到类似的人伦悲剧。 但在尼日利亚,光天化日之下,317名女学生被绑架了,目前还下落不明。 看到学校空空荡荡的课桌的图片,上面还留着每个孩子的名字,从设施看,这可能还算是一所贵族学校。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更是难以想象。感动中国的张桂梅校长,是让女孩走出大山,成为社会栋梁。但在尼日利亚,很多女学生却从学校落入魔爪,死生难料。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只是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中国。
|